泰山道家茶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51
专题名称: 泰山道家茶制作技艺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8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产地: 泰安市

专题描述

泰山道家茶制作技艺[泰安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云:“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参见罗焰《茶道、茶文化的祖庭一泰山灵岩寺》,2002年济南灵岩寺佛教文化与艺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鸳鸯碑”唐人题记中,便留有两条关涉饮茶风俗之文,大历王圆题记云:“淄州刺史王圆……于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二十一曰同登泰岳,时真君道士卜皓然、万岁道士郭紫薇,各携荼果相候于回马岭。”又贞元任要题记云:“其年(贞元十四年,79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立春再来致祭,荼宴于兹。”碑中“荼”即“茶”之古字,题记中在突出位置,两次涉及茶事,可见中唐时期泰山道家茶已负盛名,饮茶之风颇盛,人们以饮泰山道家茶为幸事。 历史上泰山茶有泰山道家茶(又名崇道茶、仙人茶,亦泰山道茶)、黄苓芽、松苔茶、泰山老茶等品种。 仙人茶(亦泰山道家茶):民国咼宗岳《泰山药物志》卷四云:“仙人茶:《岱史》曰:’泰山青桐树,其芽茁如菠薐时采。‘蒸熟阴干,或生阴干。幵水泡饮,其味清芬。”黄苓芽、松苔茶、泰山老茶: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四《论泰山茶茗》云:“又有松苔,极饶奇韵。”清陆廷燦《续茶经》卷下之三《七、茶之事》所述相同。《泰山药物志》卷二《草部》“黄苓”条云:“壮士夏月用之泡茶,可免肠热之症。”明泰安人宋焘《五言一首》诗云:“山僧煎苦茗,更可洗尘纷。”(《青岩居草》)或谓即咏黄苓茶(参见今人袁爱国《泰山茶文化》,载《民俗研究》1995年第2期)。又清泰山僧元玉《冬日偶言》云:“雪洁松堪煮,天寒兴愈深。”(《石堂集》卷八)或谓即咏松苔茶。又清金古良《游岱记》云:“斗母宫住持’以松子煮茶饮客'”(《北图藏拓》第65册、页73所影《游岱记》拓本),此又泰山松茶之别品。 泰山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和南北交通要冲的区位优势,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商贸来往,南方的茶树传入泰安,落户泰山。南方茶树在泰山高山、云雾、光照时间长、土壤肥沃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了独具泰山特色的品质,进一步丰富了泰山道家茶文化的内涵。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