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大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44
专题名称: 汶河大鼓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7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产地: 岱岳区

专题描述

汶河大鼓 [岱岳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汶河大鼓据传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一1620),由山东大鼓演变而来。汶河大鼓也称“大鼓书”,由于历史久远,创始人已无从考证,有据可查的传承谱系已有五代。 汶河大鼓主要流传于大汶河两岸,当年集市、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汶河大鼓的表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达到鼎盛。 汶河大鼓一人或多人演唱,由三弦等乐器伴奏,用泰安方言演唱,唱段多为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文革”期间被禁演,现在能表演的艺人只有葛业森等少数几个人。 汶河大鼓保留了传统大鼓的演唱艺术特征,表演收放自如,艺术感染力极强。汶河大鼓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剧目,如《金镖记》《白蛇传》等。现在的汶河大鼓大多演唱贴近生活现实的题材。汶河大鼓唱腔欢快悦耳,尾音婉转,鼻音较重,同时充分利用泰安方言的诙谐幽默,演出深受观众欢迎,是汶河两岸群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汶河大鼓具有泰山文化的特色,它极具地域特色的说唱弘扬了泰山文化。作品都以惩恶扬善为主题,对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岱岳区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