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荡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28
专题名称: 逛荡灯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9.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产地: 新泰市

专题描述

逛荡灯[新泰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逛荡灯源于新泰市谷里镇南谷里村,主要分布于新泰市谷里、羊流等乡镇。 逛荡灯的形成、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息息相关。逛荡灯作为一种祭祀类的傩舞,其舞蹈的渊源可追溯到原始图腾崇拜。从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牛胛骨和鹿胛骨卜骨证实,早在五六干年前,就已经有了以舞娱神的“巫”。普遍的对“神”、“鬼”信奉和崇拜,为民间傩舞拓宽了发展空间。而逛荡灯中的“大人”形象就是古代的方相氏。在远古的传说里,方相氏是驱鬼逐疫之神。在过去送葬出殡时,糊扎一位高大的方相氏之像,在队伍中,各有6名头戴罐子灯的小鬼分列两旁。前面有大旗队,后面有锣鼓队,在行进中为亡灵开路,以驱鬼辟邪。逛荡灯一直被人们视为光明和吉祥的象征,成为当时人们祈福求安的吉祥物。 到了隋唐时期,逛荡灯的“大人”演变成为手捧笏板、戴双翅冠帽、登官靴、着官服的朝廷官员的形象,取意“天官赐福”,被赋予了三大功能:一是祝死去的人灵魂安祥;二是驱鬼避邪,祈求全家平安;其三寓意官民同乐。逛荡灯由过去的祭祀、送葬活动衍变为春节等节庆活动中的节目。 逛荡灯道具多以木器家具和升、斗、高粱秸等材料制作,结构较为复杂,其制作过程包括了木艺、雕塑、脸谱、灯光、服装等。逛荡灯表演粗犷,以形体动作为主,兼容杂技和戏剧技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新泰市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