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唢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唯一号: 151534020220000021
专题名称: 张氏唢呐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0.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产地: 泰山区

专题描述

张氏唢呐[泰山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氏唢呐始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从第一代艺人张连生创建鼓乐班至今已传承五代。张氏唢呐高亢明亮、音色优美、技巧丰富、曲目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张氏唢呐发源于泰山南麓、牟汶河北岸的泰山区邱家店镇后旧县村。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灿烂的历史赋予张氏唢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 清末,张氏唢呐第一代传人张连生到直隶省(今河北省)拜师学艺,后奔走江湖,博采中原唢呐众家之长,在家乡后旧县村创立“张家班”。“张家班”不仅能吹奏,还能演唱各种戏曲。张连生不仅自己糊口营生,还广授弟子。经过十几年经营,“张家班”在十里八乡打出了名号。民国时期,张氏唢呐第二代传人张悦泉、张悦兴、张悦广兄弟三人以唢呐为武器,积极投身于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创作了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歌谣和戏曲,多次参加抗战支前演出和劳动英模表彰大会。新中国成立后,张氏唢呐第三代传人张西荣、张西忠、张西恒等,积极参加文艺演出,成为农村文化的骨干力量。改革幵放后,张氏唢呐第三代传人张西忠等重建 “张家班”,第四代传承人张洪伟子承父业,致力于张氏唢呐的传承保护,先后在泰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江西武警指挥学院文工团深造,并放弃舒适的工作回乡执掌“张家班”。 历经百年历史,张氏唢呐逐渐形成了“吹”“演”“唱”“绝”四大特色,丰富了唢呐演奏技巧,强化了唢呐的艺术表现力,彰显了民间音乐旺盛的生命活力。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出版者:山东友谊出版社

泰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泰山文化最形象、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是地域生活的积淀,是泰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条件,也是幸福泰安的重要标志。因而,传承发展利用好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战略资源,对全面推进富民强市和幸福泰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山区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