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泰安全区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8015
事件名称: 1978年泰安全区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482.pdf
事件类型: 经济事件
起始时间: 1978年
结束时间: 1978年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自1975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以来,泰安地委领导全区人民围绕根治汶河这一重点,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三年中,全区共投入工日46600万个,搬动土石方53900万方,深翻改土400多万亩,改治河道284条,治理山头287座,治理岭坡185个,治理涝洼地76片,改河造地115000亩,打机井24500眼,配套机井22500眼。兴建大中型水库6座,可蓄水2亿立方米;小(一)型水库24座,小(二)型水库63座,方塘530个,可蓄水2.5亿立方米。新建扬水站479处,其他水利项目132000项。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163万亩,建设高产稳产田153万亩。共投资2.56亿元,补助粮食32661万斤,其中国家和地、县、社补助粮食7200万斤,占总数的22.1%。三年中,全区县、社、队三级成立了22000多个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约129000人,其中常年固定的县、社专业队约3万人,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干三年,粮食三年增产。全区粮食生产从1975年到1977年3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0.7%。沿黄的平阴、长清、章丘3县也全部上《纲要》。往年东平县每年吃一二千万斤统销粮。1975年到1977年大干三年,粮食生产平均每年递增24.2%,三年向国家贡献粮食1.47亿斤。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