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泰安工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847
事件名称: 1972年泰安工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415.pdf
事件类型: 经济事件
起始时间: 1972年
结束时间: 1972年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1972年,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全区人民在地委、地革委领导下,工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农业生产按照“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苦战一年,战胜了虫、风、雹等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几十年来罕见的旱灾(全区受旱灾面积达560万亩),获得较好收成。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5.4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85亿元,比1971年增长15.16%;农业总产值7.59亿元,比1971年增长8%,粮食总产量32.41亿斤,与1971年持平;全区粮食亩产上《纲要》的县,由1971年的2个增加到3个,上《纲要》的公社,由1971年的26个增加到36个(共有1980个生产大队)。其中3个公社、468个大队跨过“长江”,肥城县汶阳公社所有生产大队全部亩产过千斤(是全地区第一个亩产过千斤公社)。多种经营收入明显增加,全区公社集体收入5.41亿元,比1970年增长23.3%,其中林、牧、副、渔等业收入由1970年的1亿元上升到1.6亿元,增长37.5%,大大超过了农作物生产增长幅度。全区农业机械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全区农用动力(包括拖拉机)达50.4万马力,每个生产大队平均84马力,比1970年增加87.6%。但全区农业生产发展很不平衡。粮食亩产在400斤以下的公社46个,占公社总数的40%,其中有8个公社亩产在300斤以下;有16807个生产队粮食亩产在400斤以下,占生产队总数47.3%,其中有1411个生产队粮食亩产在200斤以下;有31个公社、14742个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41.5%)社员集体分配口粮在300斤以下,其中有1752个生产队集体分配口粮不足200斤。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