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泰安落实周恩来总理批示制止破坏泰山文物、山林现象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764
事件名称: 1970年泰安落实周恩来总理批示制止破坏泰山文物、山林现象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380.pdf
事件类型: 环境事件
起始时间: 1970年2月
结束时间: 1970年2月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继“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运动,泰山文物、名胜古迹惨遭破坏之后,泰安破坏文物,毁坏名胜古迹,滥伐山林的情况时有发生,破坏严重。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泰山林场被滥伐树木6万余株,仅泰安迎胜大队即滥伐1.5万余株;汉、唐等朝代石碑、石刻、铜器等被破坏也很严重,部分唐、汉碑刻被推倒、砸碎后铺路、垒墙。铜器被破坏尤甚,仅1969年10月1日前,在泰山上被砸毁铜器即1万余斤,岱顶北后石坞明代铜器也被砸毁运下山,山顶碧霞祠许多珍贵铜兽被盗走。泰山上下的一些自然风景石被毁严重。泰山极顶,东起“探海石”,西至“丈人峰”,突出地面的自然风景石,多被打光,山下虎山水库四周更为严重。特别是擂鼓石路与“号令山”齐名的“擂鼓石”,是保存了两千年的文物石,也被炸掉。2月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反映砍伐泰山林木、乱打山石、破坏文物的人民来信作岀批示;“责成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派 得力人员查办此事。”2月11日,省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文物古迹、山林保护管理的通知》,又派调查组到泰安调查处理此事。为此,地革委立即召开专门会议,抽调干部12人,配合省调查组,对此事进行了全面调查,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制止了滥伐树木、乱打山石和毁坏文物古迹的歪风。1970年5月6日,为进一步加强对泰山文物古迹、山林的保护管理工作,地革委决定建立了“泰山管理委员会”。此后,泰山文物、古迹、山林等的保护管理工作进入了有序管理阶段。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周恩来
相关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