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泰安第一批“四清”单位整党建党工作基本结束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628
事件名称: 1966年8月泰安第一批“四清”单位整党建党工作基本结束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329.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66年8月
结束时间: 1966年8月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从1965年10月始,到1966年8月,地委在第一批开展“四清”运动的泰安、新泰、新汶三县进行了整党建党工作,除县直企、事业单位尚未结束外,农村已全部结束。三县共有32个公社,农村党支部1603个,党员26649人;县、社企、事业单位党支部366个,党员5285人。第一批开展“四清”运动的农村支部769个,党员13520人;县、社企、事业单位支部322个,党员5029名。通过整党检查验收,13520名农村党员中,好的和比较好的共8344名,占61.7%;问题较多的有1777名,占13.1%;性质严重的有511名,占3.8%;消极落后不够党员条件的2888名,占21.4%。在整党中共计出党的187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8%。其中开除和清洗的187人;自动退党的1096名,有385人不予登记,211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977人给予暂缓登记。对犯有各种错误的党员,分别给予适当处分,其中农村党员82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1%。县、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处理出党的共160名,占该总数的3.5%,暂缓登记和留党察看的225名,占4.9%,受其他行政处分的201名,占4.3%。在整党中,根据“积极地、较多地、慎重地接收新党员”的指示,分批共接收新党员13664名,其中妇女党员3858人,占28.2%,在农村共接收12692名。在整党中,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活跃了党的生活。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始,全区其他县结合“四清”运动整党建党工作停顿下来。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