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泰安全区发展半耕半读学校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574
事件名称: 1964年泰安全区发展半耕半读学校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296.pdf
事件类型: 文化事件
起始时间: 1964年
结束时间: 1964年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在5月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7月份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都把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发展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方向予以强调,认为只有普及这种教育制度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培养又能作体力劳动又能作脑力劳动的革命接班人,有利于从根本上消灭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为将来消灭三大差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作准备。截至10月中旬,全区农业中学已发展到180处,247班,学生1万余名,发展耕读小学4554处,5675班,学生14.6万余名(占学龄儿童17.6%)。但连同全日制中小学在内,就读学生仍不足适龄青少年70%,且极不均衡。12月12日,地委批转专署文教局党组关于举办半耕(工)半读学校的报告,计划一般不再增加全日制,今冬耕读小学发展到23万名,以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入学率90%以上)。农业中学今冬再发展70处,学生2000人,至明年底发展到450处,1000个班,学生4万名,达80%以上的管理区都办起农业中学。今冬明春在泰安、肥城、长清三县帮公社试办农业高中和中等技术学校3处,取得经验后在三四年内普及到每个公社。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