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日泰安各县召开三级干部会开展面上社教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548
事件名称: 1963年11月2日泰安各县召开三级干部会开展面上社教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283.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63年11月2日
结束时间: 1963年11月22日
发生地点: 泰安各县

事件描述

1963年11月2日至22日,为了取得经验,地委副书记高逢五指导肥城县率先召开了三级干部会,主要内容为传达中央《双十条》,回忆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和揭阶级斗争盖子、民主处理“包袱”等。12月上中旬,其它各县先后召开三级干部会,共到会21297人,其中县直机关干部5214人,贫农代表5607人,诉苦典型在百人以上。宁阳南驿公社刘家庄大队支书王俊宝因会间在市场卖自产生姜误认为犯了投机倒把错误而自杀,被省委予以全省通报。12月上旬,省委召开全省第二届党代会,谭启龙代表省委作了题为《全党进一步团结起来,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为争取国民经济全面新高涨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农村社教大体分三批,至1965年春节基本搞完,春夏扫尾的要求。会上谭启龙批转了泰安地委关于肥城县三级干部会议的情况报告,地委书记刘众前、肥城县委书记王良民、泰安县徂徕公社党委书记石建扬在会上发言。会后地委确定了20处公社和1个管理区为第一批开展社教的重点公社,抽调2250多名干部分别短期训练后投入运动。运动基本按省委要求的四段式进行,即除训练工作队、召开县、社三级干部会以外,第一段首先处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问题,解决内部问题;第二段在干群团结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对敌斗争,重点解决敌我问题。第三段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向自然作斗争方面去;第四段进行组织处理和运动的善后工作。12月29日,地委书记刘众前主持召开电话会议,传达28日省委要求开展面上社教的指示,要求及时把领导精力由点上转到面上来,从现在起到春节向群众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社教运动。各县遂以半月左右的时间召开了面上的公社三级干部会。全区面上共93处公社,到会239254人,先后组织3500余名干部(含报告员1600余名)。根据中央对面上社教的要求,从1月中旬起大体分三步:第一步由各级党委负责同志等宣讲中央两个十条;第二步分为五个单元讨论实际问题,注意抓了干部退赔; 第三步进行“五好”评比生产队、社员、干部,组织建设,开展比学赶帮超运动。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各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