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泰安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494
事件名称: 1962年泰安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254.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62年
结束时间: 1962年

事件描述

1962年泰安地委在泰安召开了地、县、社三级干部会议,对这次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全区所有脱产公社书记、副书记,所有县委委员,地直厂矿企事业、学校17级以上党员干部,大尉以上军官计1801人分两批参加了会议。第一批1021人从2月23日开会到3月6日结束。地委书记处书记高逢五作了总结报告。报告重申了中央“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加强纪律,加强集中统一,鼓足干劲,作好工作,战胜困难,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的指示精神,肯定了三面红旗的十大方面成绩,同时总结了本地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农业生产计划指标过高,任务要求过急,限制过死,大大超过实际可能,并不适当地提岀了水利、养猪、食堂等几个大办,犯了浮夸不实、高估产高征购、反瞒产私分的错误,给人民生活安排造成很大困难,并在农业、工业、商业、文教等方面犯了瞎指挥的错误,特别在农业方面,乱改耕作制度,不适当地大搞工具改革,任意推行一些不切合实际和违反科学的技术措施,造成很大损失;二是在农村人民公社实际工作中有一个时期混淆了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违背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挫伤了群众积极性;三是分散主义有所滋长;四是对生产和建设速度估计过高,要求过急,导致非农业人口大量增加,机关重叠臃肿现象严重。由于自然灾害及人为原因,导致1959年和1960年严重减产,1961年工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难。总结对于错误的原因和责任进行了分析,指岀了刘少奇同志报告中全面、精辟地总结了十六条基本经验教训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一笔巨大的财富,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报告还总结了一年来的调整变化与当前存在的问题。自1960年冬贯彻中央十二条指示和八字方针以来,农村形势已经好转,工业生产也开始稳定和上升,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均有所恢复和好转。报告最后就全区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稳定市场,整顿秩序”方针提出了 1962年十二项任务目标,并强调了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问题。这次会后,随着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区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逐步得到恢复、调整和好转。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