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下旬泰安地委召开各县委第一书记会议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482
事件名称: 1961年10月下旬泰安地委召开各县委第一书记会议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248.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61年10月下旬
结束时间: 1961年10月下旬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1961年10月下旬,地委召开各县委第一书记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重点研究粮食问题,落实了省委给我区新增的3000万斤粮的征购任务(全部为工业品换粮)。针对粮食的紧张状况,决定按照省人委已发布告,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坚决管死棉、粮、油,不准自由买卖。同时研究了灾民、移民的生活安排问题。全区仍有水肿病人46900人,干瘦病6558人,小儿营养不良8424人,妇女病40295人,其他病34602人。自宣传贯彻六十条后,我区干部群众政治情绪已根本扭转,生产积极性已初步调动,秋季作物已获丰收,社员口粮较去年稍多,但因麦季减产,全年口粮仍不高于去年,仅达260斤左右,且不平衡。因此必须切实搞好分配工作。会议期间,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到泰安,传达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示,并提出生产队为基础、公社体制、养猪积肥、库区移民安置等7个问题进行讨论。经讨论统一意见,现有公社不再变动,下设分社(管理区);地、县两级立即开展“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试点工作,全区共设试点180多个。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