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9日泰安全区组织了省委统一部署的钢铁“淮海战役”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407
事件名称: 1958年9月29日泰安全区组织了省委统一部署的钢铁“淮海战役”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216.pdf
事件类型: 经济事件
起始时间: 1958年9月29日
结束时间: 1958年9月29日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1958年9月29日,全区组织了省委统一部署的钢铁“淮海战役”。各县委主要领导均全力以赴深入工地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全区共1449500多人投入战斗,占整半劳力总数的80%,分为采矿、运输、建炉、冶炼、采煤、炼焦等几路大军;共投产炉19758座,占建成炉数的46%,包括小高炉17座,平阴式土炉1600座,邵阳式73座,各种小座炉17789座,猪咀炉279座,约近20%的炉达到了正常生产;另各县还发动群众搞起土坯炉、水桶炉、大窑坩埚炉、瓷缸炉等462983座。29日,全区生铁日产量由44吨达5930吨,莱芜、泰安、肥城三县放了日产千吨的“卫星”。战役过后,产量虽有跌落,10月1、2日仍保持1800吨左右。大炼钢铁运动显示了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但是由于是在高指标、拔白旗的压力下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也产生一些问题。如设备不配套、原材料消耗高、技术水平低、组织管理混乱、生产不正常、产铁质量差(主要是二类铁和烧结铁),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完成高指标在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下收购废钢铁任务化、强制化,以致发生有将群众的铁锅、鳌子、门吊等铁制生活必需品也强行收缴的现象。另外由于强行抽调农村大部劳力大搞几个大办(大办钢铁、大办采矿、大办交通、大办煤炭等),影响了秋季农作物的管理和收获,造成了“丰产不丰收”的严重后果,使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