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1日泰安地委召开各县委副书记会议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340
事件名称: 1957年7月1日泰安地委召开各县委副书记会议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2
起始页: 0187.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57年7月1日
结束时间: 1957年7月1日

事件描述

1957年7月1日,地委召开各县委副书记会议,曾对当前农村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混乱的原因主要三个方面:1.对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已于6月19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宣传很不深透;2.城市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反动言论流传到农村未及时批判,因此又刮起了一阵反社会主义、非社会主义的台风;3.对地、富、反革命和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不够有力。会议决定,根据中央关于要求各地农村就合作社优越性、统购统销、工农关系和肃反等中心题目展开一场大辩论,以对广大农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纠正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指示,在秋收前把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作为推动当前工作的动力。会后,各县委立即研究部署,大都在本月中、下旬以10一13天时间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首先在区、乡、社干部中开展了大辩论,然后县委负责干部带领工作组,选择一、三两种类型各一处进行试点,一般则是由乡召开骨干积极分子会议进行训练,再分批到社开展运动。至9月初,全区已有4452处社开展了大辩论,占总数4588处的91%。地委并在对几个问题调查研究后提供各地开展辩论: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三定”时确定每人每年口粮360斤;根据地委对两个基点区(篦子店、万德)地、富动态摸底,有破坏、倒算行为的占23.3%;富裕中农对合作化的态度,坚决走资本主义道路反对合作化的占5%;合作化三年来粮食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加13.05%,1956年比1955年增加14.22%,1957年因部分地区水灾仍相当于1956年91.6%;1954年至1956年三年间共发放农业贷款4873.4万元。各地围绕“合作化优越不优越”、“国家搞工业化应不应该”、“是否农民养活工人”、“统购统销要不要搞”、“360斤口粮够不够吃”等题目展开激烈的辩论。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