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军妄图摧毁泰西抗日根据地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7020
事件名称: 1939年日军妄图摧毁泰西抗日根据地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493.pdf
事件类型: 社会事件
起始时间: 1939年5月初
结束时间: 1939年5月

事件描述

1939年5月初,日军驻山东第十二军司令尾高龟藏调集济南、泰安、肥城、兖州、汶上、东阿等十几个城镇的日军5000余人(附以部分伪军),配有汽车百余辆,各种火炮百余门,兵分9路向泰肥山区合击,妄图围歼一一五师主力部队,摧毁泰西抗日根据地。一一五师获悉敌情后,决定六支队向西南方向转移,并指示宁阳县独立营大张旗鼓地向东运动吸引敌人。10日晚,当一一五师向大峰山区转移时与敌遭遇,退至肥城县陆房一带。敌紧缩包围圈,于11日拂晓将一一五师机关、鲁西区党委机关、泰西地委机关、六八六团、津浦支队、六支队一部等,包围在陆房一带方圆10公里的狭小地区。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陈光等指挥部队依托陆房村周围制高点,凭险据守。津浦支队据守凤凰山。六八六团一、二营在团长张仁初、政委刘西元指挥下,依托肥猪山、呀山一线,连续打退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的轮番进攻。战斗中,敌人曾于六八六团与津浦支队结合部一度攻至陆房村边。这两支部队和肥城县独立营一部密切配合,发起猛烈反击,打退了突入的敌人。残酷激烈的血战持续一天,夜晚趁敌收缩兵力之机,一一五师等部分路胜利突出重围。此战,尽管敌人穷凶极恶,打了近万发炮弹,我方伤亡200余人,但仍取得很大胜利:毙敌大佐联队长等50余名军官和士兵1300余人,毁敌大炮3门,予敌重大打击。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