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甫县党政军民开展反蚕食、反自首斗争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907
事件名称: 1943年新甫县党政军民开展反蚕食、反自首斗争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386.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43年1月6日
结束时间: 1943年3月

事件描述

1943年1月6日,日伪军5000多人分十几路进攻、“扫荡”莲花山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新甫县党政领导机关和武装。针对敌人的进攻,县党政军民领导机关和武装化整为零,机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县大队主力转移到莱北王家楼、镇里一带,旋又转移到泰(安)莱(芜)边沿区之柴庄、青沙沟地区活动,少量县区武装在突围时被敌冲散。敌又分兵若干股,配合特务野蛮烧、杀、抢,致使莲花山区十室九空,惨不忍睹。从7日起,敌人开始在所有重要山头、高地构筑碉堡70余座,增设据点30个,修公路7条.对莲花山区实行全面封锁包围。11日,敌用“蚕食”徂徕山之故伎,开始推行“自首”政策,历时月余,使地方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在此之前,新甫县委根据鲁中区党委和泰山地委的指示,就反“蚕食”、反“自首”斗争作了各种准备工作,并派干部到基层作了具体布置,规定在环境恶化时,“太红”的干部和党员可有计划地调出,比较坚强者可留下坚持;在极困难的地方,可以编造假支部去应付敌人,等等。由于敌人在兵力上中绝对优势,“自首”手段毒辣,再加之新甫县委在布置对付敌之可能的“蚕食”、“自首”工作时,政策和策略仍不够全面,有的地方错误地理解县委指示,搞成了真“自首”,因此.新甫县的党组织还是受到了很大损失。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党员“自首”或失掉了关系。最严重的是野店、汶南和南冶3个区。汶南区原有党员454人,“自首”者即有239人(假“自首”者在内),其中3个村党员全部“自首”。南冶区原有党员160人,“自首”者有150人。坚持最好的是圣井、青泥两个区。圣井区原有党员350余人,“自首”者仅62人.在全区16个村庄中,有11个村保全了党组织;青泥区因伪军陈三坎等部曾在此搞过类似的“自首”活动,支部与党员都有了反“自首”的斗争经验,因此损失也较轻。全县区级以上干部仅余20人坚持斗争。2月9日,日军在莱芜县城召开所谓“万人归顺大会”,强迫“自首”的党员、群众参加大会,企图扩大政治影响。在大会上,敌人大肆进行反动宣传,并逼迫民主人士、新甫县副参议长毕月覃代表“自首”者讲了话。2月10日,敌人又在新泰召开了类似的“归顺大会”,反动气焰十分嚣张。敌人在推行“自首”活动的同时,还加紧建立伪政权组织,在各据点内设立伪乡公所或其他伪组织,在各村建立了伪村政权,指定一些汉奸、地痞、兵痞、三番子或一些反动上层人物当伪村长,残酷统治群众。一些反动会门也乘机进入莲花山区活动。国民党刘伯戈部也暗中勾结伪军吴化文部,插进莲花山区,惨害民众,破坏我抗日组织,致使该区形势更加复杂、恶化。针对莲花山区的严峻形势,加之泰山地委在敌合围中也曾遭受严重损失,鲁中区党委决定将新甫县由泰山区划归泰南地委领导。2月,泰南地委派组织部长刘子正到新甫县检查、布置工作。泰南军分区派侦察股长亓子宜带部分武装深入到莲花山区帮助新甫县开展反“蚕食”斗争,不久恢复了被冲散的部分县区武装。新甫县委、县政府、县大队的负责同志,亦陆续返回莲花山区领导军民开展斗争。县大队主力由泰(安)莱(芜)边境地区回到莲花山北麓坚持斗争。3月,新甫县委在被敌重重包围的莲花山中心区——蔺家庄召开县委会议,研究制定反“蚕食”反“自首”斗争措施。会上,刘子正传达了泰南地委对新甫县的工作指示,帮助县委制定了今后斗争方针,主要有:一是莲花山区遭敌“蚕食”后,县、区领导机关和武装大部转移,再加上敌人造谣惑众,造成群众思想混乱,新甫县委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极领导现有党员、干部和武装开展活动,多接近群众,让群众看到共产党还存在,八路军还在坚持斗争,以提高群众的情绪。二是要正确处理党员“自首”问题,要主动同“自首”过的党员建立联系,原则是:表现好的可以恢复组织关系,但必须单独划分支部或小组,由县委直接领导。对“自首”后岀卖组织和同志的叛徒要进行镇压。三是要尽快恢复建立被破坏的基层党组织。会后,县委领导干部采取分散活动方式,分工包片去进行工作。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