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泰安县党政军撤出徂徕山区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885
事件名称: 1942年泰安县党政军撤出徂徕山区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364.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42年7月1日
结束时间: 1942年7月13日

事件描述

1942年7月1日,始,日本侵略军调集日伪军5000余人,全面包围徂徕山地区。敌人采用军事、政治等手段,对徂徕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蚕食”。敌人在郑家王庄、邓家庄、上庄、北望、新庄子、高家庄子、楼子、寺河、王家庄、土门、劝礼、望藩岭、化马湾、东峪、严家庄、天宝寨、大官庄、涝波、山阳、茅茨、东良庄、东南望、房村等地环山安据点30余处,在地势高处均修建了炮楼、碉堡,环山挖封锁沟,筑封锁墙80余公里,修公路110公里,将徂徕山严密封锁起来。之后,敌人对徂徕山区进行反复“清剿”,将山内村庄全部烧毁,居民全部驱岀,制造了徂彳来山“无人区”。1日,泰安县委机关驻徂彳来山区姬家庄子,晚上得悉敌包围徂徕山的情报。2日,县党政军领导机关、县独立营及部分区委干部共计500余人会集于马场,由代理县委书记张子云主持召开党政军民负责人会议,研究应变措施。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的严重形势,决定为免遭日伪军合击,趁敌立足未稳,机关和部队全部撤岀徂彳来山,转移外线,以待时机。会后,全体人员开始分散突围。县委组织部长顾廷臣率领徂徕山前六区的干部和区中队向南突围,转移到尧山山区;张瑞轩(不久代理泰安县长)率领徂徕山后一、二区的部分干部向北转移到泰北,旋又转移到莱莲花山区;县党政军机关、独立营及部分区委干部,由张子云带领向东转移到莱芜境内的莲花山区之圣井、亓省庄、蒲洼一带。泰安县党政机关和独立营撤岀徂徕山后,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民动部长韩洪泉、县公安局长高冰等分别率领十几人的游击小组,在徂徕山周围活动,掌握了解敌情;县独立营长王子文带独立营一连在新泰羊流一带、教导员卢振中带独立营二连在亓省庄一带、副营长董振东带三连在泰莱边之徐冶一带分别活动,寻机开展斗争。7月6日,泰南地委接到泰安县委关于日军徕蚕食”徂徕山的报告,立即召开地委紧急会议,研究制定斗争措施。会后,即派地委宣传部长张烈到泰安县了解情况,帮助县委开展反“蚕食”斗争。10日,张烈、张子云带一个武装小组插进徂彳来山区了解敌情。经侦察发现,敌封锁严密,我党政军进去立足困难,旋即返回莲花山区。13日,泰安县委在圣井召开县委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会议决定:根据目前形势,县党政军民机关暂不能回徂徕山区活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县党政领导机关以泰莱边境的徐冶,角峪一带为依托,积极开展斗争,创造条件打回徂徕山区;县独立营武装要将其主力集中在泰莱边区,寻机打击敌人。分散部分武装力量,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加强点线工作,寻打失掉组织关系的党员;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教育,坚定其信心,积极开展隐蔽斗争,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张瑞轩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