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泰山区掀起大动参热潮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797
事件名称: 1946年泰山区掀起大动参热潮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83.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46年12月
发生地点: 泰山区

事件描述

为壮大人民武装力量,打败蒋介石的进攻,根据区党委部署,地委发岀“反蒋保田”、“保卫胜利果实”、“自己的大门自己看”的号召,部署大动参工作。泰山区广大翻身农民以极大热忱响应号召,掀起参军热潮,涌现了大量妻送夫、父母送子、兄姐送弟等动人事迹。地委于11月10日发岀指示,要求全区完成新军6000名,其中莱芜2500名,泰安1500名,历城800名,章丘500名,淄川300名。除莱芜调1200人补充警四团、警六团和泰安500人补充军分区特务营外,其余均建设、充实县区地方武装,以达县独立营三个至五个连(每连120人),区中队30至50人的要求,参军人数已占人口3%或完成任务后的地区可转入备战、冬季生产、民主整理组织、文化运动、建区中队及开展土改复查等工作。莱芜在县委全力动员下,实际完成6848人,加过去历次参军青壮年达全县人口的4.5%以上,除留千余人补充县区武装外,其余组建了两个新兵团全部补充主力。《大众日报》发表题为《鲁中参军运动之冠,莱芜6800人参军》的社论,总结莱芜三条动参经验。泰安县仅祝山、下港、旧县、角峪、岱峰、栗林等六个区即完成1758人。祝山区大梭庄回民在“反蒋保田”动员大会上当场有40名青年自愿报名参加主力部队。山口村五天即有92名青壮年报名参军组成“山口子弟连”。全区共完成动参12000人,大大超额完成任务。莱芜、泰安、章丘、历城、淄川县独立营均扩建为独立团(两个营建制)。莱芜独立团吴冶山兼团长,王醒兼政委,郭中兴任副团长;泰安独立团石天华任团长,曹星布任政委;章丘县委书记苏展兼独立团政委,张健农任副指挥,张新宇任政治部主任;历城独立团李频如兼政委,罗俊任参谋长,程健任政治处副主任,后改指挥部,李频如兼任指挥、政委,副指挥王裕民、郑筱文;淄川独立团政治处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山区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