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地委部署发动夏季“青纱帐”攻势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694
事件名称: 1943年地委部署发动夏季“青纱帐”攻势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23.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43年6月
结束时间: 1943年6月

事件描述

继春季攻势取得显著成效后,本月,地委又布置各地结合保麦收、反抢粮斗争开展夏季“青纱帐①”攻势。在充实加强了领导的基础上,各级干部率领地方武装及民兵,积极向敌伪军开展政治攻势,以撒传单、喊话、记“红黑点”、“枪打出头鸟”、利用伪政权人员和伪军政人员家属开展攻心战等多种有力形式,宣传国际国内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宣传我党的政策,争取伪军弃暗投明或“身在曹营心在汉”,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动摇、教育争取了大批伪军,普遍建立“两面政权”,“白皮红心”隐蔽根据地和敌伪军“关系”。各县武装科、县大队、公安局等部门乃至各区,纷纷抽调精干人员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区开展工作,形成了武工队“遍地开花”的局面。其中尤以军分区政治部武工队(原四旅武工队,1941年底组建,队长罗俊)和博莱县委敌工部武工队(队长尚克东)最为出色。他们象插入敌人心脏的柄柄利刃,神出鬼没,威震敌伪。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丁家屋一带五个炮楼的伪军逃跑60多人,寨里一带伪军三天逃跑30余人,章莱路从娘娘庙至上游段碉堡伪军携枪反正亦有30余人,引起日军恐慌。敌人为控制伪军,实行了“肃清内部,巩固内部”“连坐法”,莱城日军一次逮捕伪军50余人。“硬拳道”亓象德部被改编为“清乡队”。“青纱帐”攻势的开展,沉重打击了敌伪气焰,扩大了我军活动地区及影响。章莱路等我军有“关系”的重要公路线,我人员过往已较为自由。甚至敌“扫荡”时我部队或工作人员亦可进入某些伪据点隐蔽据统计,莱芜伪区、乡、村政权屮忠实于我、应付于敌的达一半以L:,死心塌地忠实于敌的仅占8%。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对敌斗争的结果,使泰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开始好转。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