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地委认真总结部署对敌斗争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680
事件名称: 1943年地委认真总结部署对敌斗争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13.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43年3月
结束时间: 1943年3月

事件描述

上旬,地委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过去,特别是三个月来对敌斗争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作出了《泰山区三个月对敌斗争工作总结及今后半年工作任务》和《地委对反资敌斗争的决定》、《泰山区对敌斗争委员会第一届会议决定》。决定指出,在自去冬12月以来开展的对敌斗争冬季攻势中,全体干部和同志对于对敌斗争已普遍重视,获得一些成绩,开展了数百个村庄的工作;广泛进行了对敌伪军及敌占区的宣传,坚定和提高了敌区群众的抗日信心,动摇了伪军。团结了上层人士;争取、教育了部分“自首”分子;掌握了部分伪组织,博莱、泰北等地领导了自发的反资敌斗争;统一了领导,初步建立了对敌斗争组织。但仍存在对对敌斗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不力,致使力量孤立分散,对敌伪军工作不深入、不隐蔽等问题。决定要求:进一步统一领导,实现对敌斗争“一元化”,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总力战”,以对敌斗争作为推动其他工作的中心。在开辟敌区工作中,要彻底纠正以往“抓一把就走”单纯征粮收税的做法,统一组织,统一政策,各部门工作与武装工作相结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开展。决定布置了当前开展对敌斗争的中心工作:普遍开展春季攻势,争取掌握大股伪军;巩固开展敌占区,恢复“蚕食”区,发展建立隐蔽武装;加强各级敌工组织。 针对当时由于灾荒和敌伪搜刮破坏,机关、部队和群众生活极其困苦的情况,地委决定各县委立即深入开展“反资敌”群众斗争。要求各级干部把反资敌斗争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积蓄反攻力量,团结、组织群众,提高群众对敌斗争情绪和开展对敌经济斗争的最重要一环。以武装斗争为核心支柱,采取武装保护、假送假劫、利用两面政权软拖硬抗、控告、请愿等一切巧妙的斗争方式,做到少资敌、不资敌,保护群众利益。同时,在敌人控制严密地区,允许为避免群众受损失而应付敌人。 在地委统一部署下,各级党组织加强了对全体干部的教育和形势教育,在党中央提出的“熬过时间,积蓄力量,度过黎明前黑暗”、“一年打败希特勒,两年打败日本”等口号鼓舞下,“打虎下山”深入游击区、敌占区,政治攻势与武装斗争相结合,摧毁敌伪情报组织,争取敌伪政权,反“蚕食”反伪化,开辟“有敌人无敌区”、“白皮红心”的隐蔽根据地,广泛开展分散、隐蔽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使泰山区对敌斗争形势岀现了转机。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