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莱北、莱东反“自首”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671
事件名称: 1942年莱北、莱东反“自首”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04.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42年11月
结束时间: 1942年11月

事件描述

敌控制章莱、博莱公路后,在沿线山区构筑起“遮断墙”40余公里,墙外挖封锁壕,设铁丝网,实行严密封锁。敌还沿泰莱公路挖了长60公里,宽深各4米的封锁沟。继在雪野、上游、大王庄等地安设据点之后,10月,敌又增设猪石槽、李官庄、温家庄、丁家石屋等据点,并在据点之间大量修筑碉堡,使莱北原来“东到腰关迷马镇,西到鹿野安子湾”、“一枪即可以打透”的根据地,又缩小到仅余香山、华山深山区部分村庄。11月,日军在西嵬石安设据点,次年2月又设东榆林据点,台头区腰关一带26个村庄被伪化,区委书记范博文壮烈牺牲,妇救会主任亓美玲被敌残暴地砍头挖心英勇就义。到年底,泰山区未设敌据点的仅余茶叶一完整小区。章丘南部仅余6个村子不向敌缴粮款。敌在安设据点后,即全面建立伪政权,“坐地清剿”,进行“大东亚共荣圈”等欺骗宣传,军警宪特和叛徒等共同推行在“蚕食”徂彳来山中得逞的“自首”政策,以威逼迫害家属、烧毁房屋等卑鄙高压手段,软硬兼施,胁迫区、村党员干部向伪政权登记“自首”,妄图“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摧毁我党群组织。在严峻的形势下,广大群众并未屈服于敌人淫威,仍自发地开展了填封锁沟、破袭敌人炮楼等斗争,党组织也加强了对党员的气节教育。但由于反“自首”斗争的特殊性,在尚无上级指示和有效斗争方式的情况下,莱北县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领导被动,党组织破坏严重。7月至10月,莱芜西北山前一带许多党员干部“自首”、妥协①或外逃;一部分投机分子经不住考验,投靠敌人,对我基层党组织造成更大破坏,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敌人在寨里召开了所谓“和平建国万人归顺大会”,大肆吹嘘其“胜利”。区党委根据分局指示精神,总结了敌“蚕食”徂彳来山以来的经验教训,于9月做岀了《鲁中区党委关于反“蚕食”反“自首”斗争的指示》,主要内容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革命气节教育;在敌人进行普遍性强迫“自首”的地方,派坚强干部掌握武装对付敌人,重点打击最坏的汉奸、特务和叛徒;领导干部不兼任公开职务,尽量不暴露身份;将公开干部及太“红”的干部坚决调出,以利保存力量;对群众和干部家属加强教育,揭露敌人阴谋,较重要的干部其家属可动员出来,扶持其进行生产;在有的区干部叛变后引起“自首”的地区,加强对支部和党员的教育,端正对叛变分子的认识;动员和迫使伪村长,以假名单应付敌人;关于群众性“自首①”,基本上不能搞,在距敌据点较近的村子,在敌人强迫“自首”别无办法时,可布置他们采取假“自首”的办法,但必须向群众讲清楚是为了应付敌人,保存力量;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党员假“自首”办法以应付敌人,但须由县委统一布置,严格掌握。指示强调传达至县级。区党委组织部长高克亭和三地委书记董琰亲自到莲花山区传达区党委决定,帮助新甫县委准备反“蚕食”,同时布置徂徕山工委(泰安县委张子云牺牲后,以原县委成员组成工委)重新开辟徂彳来山工作。各县委在传达区党委决定后,反“自首”斗争取得一定成效。11月中旬,莱北县委负责人在布置反“自首”中,扩大了传达范围,在香山、华山、山口等区又产生少量党员误解为上级允许假“自首”而主动“自首”的不良后果。从秋季至年底,莱北县原93个支部被破坏者达63个,原党员5591人中“自首”者1274人,加上自动脱党外逃失掉联系等情况共达1343人。区级干部共损失101人。7月,原博山独立营教导员孙黎因生活腐化惧怕组织审查处理而投敌,亲率敌特务队安设青杨行据点,疯狂破坏我党群组织,致使博莱形势进一步恶化,仅余几个小区内狭长地带可以活动。12月,敌又在我莱东根据地心腹响水湾安设据点,开始在莱东推行“自首”政策。莱东(博莱)县委认真贯彻区党委指示,汲取了其他地区反“自首”斗争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有效措施:将公开化的党员干部动员出来;加强对党员干部、家属及群众的思想教育,揭穿敌人的阴谋;安插和争取两面政权和伪政权人员;采取“打进去,拉岀来”的办法掌握敌人内部情报人员;布置过去因清洗、落伍等原因已脱离关系的党员出面,用假名单蒙骗敌人;以武装斗争配合坚决打击死硬投敌分子。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积极巧妙地开展斗争,保护了组织,取得了反“自首”斗争的胜利。原莱东县党员8592人,出问题的仅781人。区党委组织部于1943年2月25日批转了《莱东反“自首”斗争初步总结》的经验。 根据敌相继“蚕食”徂徕山、泰北、莱北、莱东等地的形势,地委决定派宣传部长高启云帮助指导新甫县反“蚕食” 斗争。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