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泰山区根据地建设深入开展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615
事件名称: 1940年泰山区根据地建设深入开展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168.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40年12月
结束时间: 1940年12月
发生地点: 泰山区

事件描述

1940年,泰山区根据地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各地党组织在整顿巩固党的同时,按照“中心区巩固,边沿区、空白区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发展了党的组织,泰山区党员数达1.7万余名。各级党组织认真进行了审查干部工作,并以干校、党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党员干部的素质不断提高。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的建设。政府部门和参议会中,逐步实行了民主选举和“三三制”政策,改善了民主政治,团结了各阶层人士,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专署和县政府设置民政、财粮、建设、教育、武装等科和公安、邮政、贸易等局,各项建设得以恢复和发展。政府推行新民主主义政治,在政令所达地区实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鼓励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优待抗日军烈属和荣誉军人,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严惩汉奸,努力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等。各地党组织、政权和群众组织以大办训练班的形式,培训了大批乡镇长、自卫团团长、青年、妇女、教员等工作骨干。至本年底,泰山区建起初小1131处,高小12处,学生2万余人,教员640余人,并建起泰山中学①和莱芜县中各一处,学生各百余人。举办男女识字班、冬学等千处以上。在群众中开展了学政治,学文化,反封建,反压迫,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等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觉悟,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动参小调、抗战歌曲随处可闻。群众团体普遍建立,在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参加救亡组织的群众达人口总数60%以上,各团体活动十分活跃,群众抗战热情持续高涨。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山区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