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省委率四支队主力南下鲁南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537
事件名称: 1938年省委率四支队主力南下鲁南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117.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38年6月8日
发生地点: 鲁南

事件描述

8日中央致电山东省委,指示山东:我党领导的基干部队可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济队番号。省委决定撤销“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番号,恢复“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番号,调三支队(即原第五军)司令员廖容标任四支队司令员(廖于7月率三支队四团南下沂水岸堤一带与省委会合到职)。为支援我党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郭洪涛、赵杰率省委机关及四支队主力二、、三团,新泰南鲍出发南下滕县;林浩率一团仍留博莱边一带活动"23日夜.二团袭击了泗水城日军。7月7日,省委在仲村召开了纪念七七事变一周年大会。中旬,部队抵达滕县,在冯卯等地沉重打击了与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为敌,多次进攻义勇总队,破坏抗战的地方顽固派武装申从周等部。因斗争环境恶劣,部队减员严重,四支队二、三团合编为二团,钱钧任团长,汪洋任政委。部队于8月中旬撤出滕县北上,在八里沟击退顽固派伏击,后折回滕县长城村,经与张里元联络,转经费县张里元部防区抵达沂水岸堤。一团奉命南下接应,经蒙阴、泗水、平邑、仲村等地至沂水岸堤一带,与省委会合。四支队在泰安期间,王心存、薛子超、赵一川率部四百余人参加四支队,被编为二团三营。常润山(常秀岚)、赵龙图、高培冉、刘玉忠等先后在小井、黑石埠、宣洛、角峪等地组织武装近百人,编为四支队司令部特务连。新泰县委还将原单洪团结争取的地方武装岳柏良部和县委争取的徐芹荣部改编组建为新泰独立一、二营,后徐因预谋分裂部队被处决,一、二营合编后补充入四支队。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廖容标
相关
郭洪涛
相关
赵杰
相关
林浩
相关

相关地名

鲁南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