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四支队与五军在淄川马棚会师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531
事件名称: 1938年四支队与五军在淄川马棚会师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112.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38年3月
结束时间: 1938年3月
发生地点: 淄川

事件描述

鉴于莱芜县委大部分成员参加起义武装,省委特派员刘居英又主持组建了莱芜县委以开展地方工作,李如瞻任书记,刘子正、刘木易、刘宗汉为委员。2月下旬,省委率四支队一大队北进至莱芜南部塔子、槲林前一带,乘日军撤离莱芜之机,派一部进驻莱芜城,将维持会长王宜林捕押至八里沟枪决。省委抽调孙启明、亓象岑、王其人、亓善青等在县委领导下开展莱芜地方工作,在鲁西镇成立“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孙启明任主任,亓象岑任副主任。为发展力量,扩大影响,省委在莱芜南部一带活动一段时间后,于本月初复率四支队一大队先后经苗山、青石关、石马等地,下旬抵达淄川马棚一带,与驻张里庄的廖容标、姚仲明率领的黑铁山起义部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不久改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一部会师。汪洋、张岗、崔介和爱国人士谢辉(后为党员)率在兰陵、大店、十字路一带发动的一支武装北进至博山夏庄,与省委取得联系后,驱逐了顽固派营长戴星三,宣布放弃张里元为控制该部而授予的独立营番号,编入四支队。曾受共产党员崔介影响的原博山县联庄会训练大队长徐化鲁、东北义勇军回乡军官郑兴等人在中共博山工委帮助下,发动青年教员、学生、联庄会员等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六军总队”,徐化鲁任总队长,谭克平①任政治部主任,张敬焘任副主任,郑兴任参谋长。总队成立后,经请示省委同意并派四支队一个中队支援,曾与原国民党博山县大队副李兴堂所率武装联合作战,一度攻入博山城,给敌伪很大震动。后张敬焘、徐化鲁识破李兴堂兼并阴谋,择机率总队一部200余人开赴石马,加入四支队,编为四支队教导队。总队另一部亦由郑兴率领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廖容标
相关
姚仲明
相关
汪洋
相关
张岗
相关
崔介
相关
谢辉
相关

相关地名

淄川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