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省委领导徂徕山起义,创建四支队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525
事件名称: 1938年省委领导徂徕山起义,创建四支队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106.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38年1月1日
结束时间: 1938年1月1日

事件描述

1日,省委率机关人员、泰安县共产党员、抗日自卫团员、平津流亡学生及当地爱国民众计160余人,齐集徂徕山大寺,誓师起义抗日,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马馥塘任经理部(供给部)主任。起义队伍暂编为两个中队:省委机关人员、泰安县党员、群众和平津流亡学生等90余人编为第一中队,李怀英任中队长,鲁宝琪任指导员;徂徕山前一带发动的队伍50余人编为第二中队,封振武任中队长,程照轩任指导员。另以10名女同志组成宣传队,由政治部领导。林浩、武中奇争取到李怀英、韩德等5名全副武装的韩复榘部溃兵参加起义,编入一中队,为缺枪少弹的起义队伍增色不少。 莱芜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在日军侵占莱芜城后,即通知各处参加起义人员拉至李条庄,次日又移至莲花山田家林集合,正式宣布起义。5日,部队移至刘家林,接省委指示后,于6日开赴徂彳来山光华寺与四支队会合,计88人,76支枪,编为第三中队,程绪润任中队长,刘居英任指导员。刘少傥于1日到徂徕山向省委汇报了新泰党员发动武装的情况,省委即派军事参谋赵钰随其返回,通知新泰各地共产党员发动的武装立即来徂徕山会合。孙汉卿、董琰、李枚青、王迫悟、董林汉、王宪廷和民先队员韩顾三等共20余人集结于瑞山后,于5日首批赶至徂徕山。周星夫、王德一接董琰通知后于7日率起义人员10余人也赶至徂徕山。单洪在刘杜一带集结70余人枪,开赴徂徕山途中因遇敌机骚扰失散,于9日率余部17人至徂徕山会合。新泰的共产党员发动了五十余人,带枪四十余支,编入一中队,单洪任排长,董琰任政治战士①。不久,单洪又通知失散的30余人到徂徕山集合,补充入三中队。刘少傥和张一民还将单洪在刘杜所办医院的一部分药械带上山,使四支队有了简陋的医疗条件。在中共党员张健飞、周蓝田等人争取影响下,爱国人士东庄高小校长朱蓂阶等在宁阳东庄一带发动23人,也于24日拉上徂徕山。下旬,林浩、武中奇、朱玉干等在北望村争取收编韩复榘部溃兵四十余人,编为第四中队,原溃兵副连长李国栋任中队长,林浩兼任指导员。原各县党组织发动串联的因仓促未及集结的人员也陆续赶来。起义影响日益扩大,人民群众奔走相告,爱国志士争相投奔。在不到一月时间内,四支队迅速发展充实到四个中队、400余人。四支队建立后,以红军为榜样,“支部建在连上”,排设政治战士,确保了党对部队的领导,加强了政治教育、时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使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迅速提高。 经过数月的孕育和准备,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泰安、莱芜、新泰一带党组织发动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终于成功了。徂徕山起义是党领导山东人民奋起抗战的一大壮举。它与全省各地我党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相呼应,标志着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山东的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担负起领导全省人民英勇抗战的重任,开始了由秘密斗争转向公开的武装斗争,奠定了山东党发展壮大和建立鲁中乃至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徂徕山起义的成功,证明了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是英明正确的,证明了只有共产党人才是中华民族的砥柱中坚。徂徕山起义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洪涛
相关
黎玉
相关
赵杰
相关
林浩
相关
马馥塘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