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泰安、莱芜、新泰党组织迅速恢复,加紧发动武装起义的准备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522
事件名称: 1937年泰安、莱芜、新泰党组织迅速恢复,加紧发动武装起义的准备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102.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37年11月
结束时间: 1937年11月
发生地点: 泰安、莱芜、新泰

事件描述

在省委直接帮助领导下,泰安、莱芜、新泰等地党组织迅速得以整理恢复,初步健全了县委领导。10月下旬,黎玉亲自主持成立泰安县委,夏辅仁任书记,鲁宝琪任组织部长,于一川任宣传部长。莱芜县委由秦云川任书记,黄仲华任组织部长,李如瞻①任宣传部长。董琰、李枚青出狱回新泰后,孙汉卿又主持成立了新泰工委,董琰任书记,李枚青、刘少傥为委员。各县(工)委成员划片分工,积极联络党员,恢复失散党员的关系,向他们传达北方局和省委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和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党员和民先队员们针对日军迅速逼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社会局势极度混乱、人民群众恐慌无望的形势,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宣传我党“有人出人,有钱岀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的抗战主张和“抗战必胜”的道理,驳斥“恐日病”和汉奸谬论,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同时加紧串连发动抗日武装。泰安六区区委根据省委决议,利用程照轩在其家乡山阳一带的影响和关系,对区长程子源(后改名程鹏)进行争取、教育,取得程对我党工作的赞同和支持,使救亡宣传和发动武装顺利进行,很快在山阳、封家庄一带组织起一支六七十人的抗日武装,并发展封虞臣、封振武、李子敬等入党,建立了六区第一个党支部 ——封家庄支部。夏辅仁和教育界知名人士赵笃生等在泰城,于一川在篦子店,朱玉干在北望村,燕遇明在颜张,倪冠英在角峪,张烈在山口,进步教员冯平、李镇卿在楼德,赵桓在李家庄等处分别发动组织了一部分人枪。莱芜县委在省委先后派去的刘居英、程绪润、王力然等人帮助下,由秦云川、黄仲华在汶河以南降寇、鹁鸽楼一带,刘夏峰、刘子正、毕指南、吴建章在封丘、三官庙一带,陈侠、孙启明和由第三路军政训处回乡的民先队员亓象岑在鲁西一带分别联络人员,酝酿组织游击队。新泰县委在与省委尚未取得联系之前,曾派单洪等同志通过倪冠英与泰安临时县委鲁宝琪取得联系,了解到泰安正以组织抗敌自卫团的形式准备拉起抗日武装的情况后,决定打入国民党县政府组织的抗日自卫团,掌握武装。在争取到总团长董少羲对董林汉、单洪任二、五区抗日自卫团团长的委任后,县委又派人协助,分别在二区、三区东部、七区西北部和四、五、六区发展抗日自卫团4000余人、枪3000余支。9月下旬,根据孙汉卿同志的意见放弃了这项行动,县委成员重新划片分工发动武装。11月,新泰工委成立后,又将分工作了调整:董琰、董超在二区及七区西北部新莱蒙边一带,王宪廷、董林汉在土门、瑞山后一带,李枚青、王迫悟在四区东部和城关,王德一、周星夫在六区东部沈村、东都一带,单洪在五、六区刘杜、岔河一带分几片积极联络发动人员。泗水县周蓝田、管戈、曹宇光等在得到孙汉卿传达的省委指示后,也分别在柘沟、丑村等处着手发动武装。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黎玉
相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