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省委由济南迁抵泰安,决定发动徂徕山起义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520
事件名称: 1937年省委由济南迁抵泰安,决定发动徂徕山起义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100.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37年10月
结束时间: 1937年10月
发生地点: 泰安

事件描述

日军占领平津后,左力迅速沿津浦铁路南侵,本月3日攻占德州,继陷平原、禹城,11月13日占领济阳,陈兵黄河北岸威胁济南。鉴于形势紧张,济南已陷入混乱状态,省委本月上旬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加快全省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和争取韩复榘抗战的工作。会后,黎玉、林浩率省委机关人员、省“民先”①队部及一批平津流亡学生陆续迁抵泰安,先后住泰安省立三中、文庙及东关夏辅仁家。省委决定以泰安、莱芜、新泰一带党的工作为基础,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以开展鲁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省委分析,徂徕山西可扼津浦铁路,东可向新泰、莱芜和沂蒙山区发展,战略位置重要,确定在徂徕山发动起义。22日,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赵杰、韩明柱、程绪润及十余名平津流亡学生到达泰安。省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韩明柱去鲁东地区工作,程绪润去莱芜帮助工作,赵杰、程照轩、侯德才组成泰安县六区区委,程照轩任书记,立即去泰安六区徂彳来山前一带发动武装,准备起义。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韩复榘
相关

相关地名

泰安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