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莱芜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唯一号: 151532020220006497
事件名称: 1936年莱芜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074.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36年1月
结束时间: 1936年1月
发生地点: 莱芜县

事件描述

自I月起,在外地隐蔽的刘夏峰、刘子正和刘莱夫等分别从枣庄、济南等地回到莱芜。2月12日,刘仲莹召集刘莱夫、鹿省三、刘子正等在亓家毛埠村外举行会议,推选刘莱夫任县委书记。不久刘莱夫调省离任,刘仲莹又召集县委会议,鹿省三、刘夏峰、刘子正等出席会议。会上由刘仲莹提名刘夏峰代理县委书记。为便于开展工作,会议决定,以汶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委,南区委由黄仲华、刘子扬负责;北区委由刘夏峰、刘舜卿、刘子正负责。会后,各分区委分别进行了整理恢复各村党支部和与在外地隐蔽党员的联系工作。刘夏峰等很快与丰登官庄、柳行沟、石泉、冶河、鲁西、高家洼、毛埠和三官庙等村党支部取得联系。莱芜党的恢复整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重要人物

刘夏峰
相关
刘子正
相关
刘莱夫
相关

相关地名

莱芜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