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0020220000197
人物姓名: 徐瑞祥
人物异名: 字:芝房;又名:守揆;字:揆予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73.pdf
性别:
出生年: 1900年
卒年: 1972年
籍贯: 泰安

传略

徐瑞祥(1900〜1972)字芝房,又名守揆、字揆予,泰安人。小学毕业后,进荷泽六中读书,接触到《新青年》、《新潮》等书刊,逐渐热衷于社会问题的研讨。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北大学习期间,正值西风东渐,旧文化受到新文化的冲击,于是大量阅读中西典籍。他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认为只有发扬中国固有文化,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启迪民智,使国家富强。1927年北大毕业后,先后在临清二中、荷泽六中、济南一中任教。30年代初,梁漱溟先生在邹平创建“乡村建设研究院”,被梁推荐为乡建指导员。1933年暑假徐返回家乡,任泰安师范讲习所(后改为乡村师范)校长,一直到“七七”事变。任上他待人和蔼,循循善诱,乐于奖掖后学。时常召开学生座谈会、辅导会,质疑问难,同时加强课业指导,严于督责,深受乡里赞誉。乡师毕业的学生,一般思想品质端正,文学素养较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不少成为泰安教育界骨干力量。在这一时期,他注重地方文献的研究整理工作,在校内设地方文献征集室,翻印《孙明复小集》、《徂彳来先生集》、《泰山道里记》等书,发给学生阅读。徐著有《中国社会问题探原》和《怎样建设中国本位文化》。徐夫人王亨兑,字正秋,曾任泰安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讲习所校长,为民国时期泰安教育界知名人士。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