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0020220000187
人物姓名: 马伯声
人物异名: 原名:遹骏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68.pdf
性别:
出生年: 1890年
卒年: 1966年
民族: 回族

传略

马伯声(1890~1966)原名遹骏,回族,著名民族实业家。其父由德州逃荒来泰,落籍泰城。马少年时,先就读于天书观私塾,后读义塾。因生活困窘,时辍时读,18岁小学毕业。后被推荐到萃英中学当免费生。同时,从美传教士学英文,为登泰山的外国人当口语翻译。1917年被招募赴欧洲当华工翻译,历时3载,备尝艰辛,但也大开眼界,悟到国家要强盛,必须办教育、兴实业。1920年,先受聘于济南英美烟草公司,后跻身保险业。他勤奋经营,恪守信用,深受顾主欢迎和英籍经理赏识,不久便主持全部保险业务。在他的刻意经营下,业务范围达于长江以北、沈阳以南广大地区。20年代中期,马得悉日本人在青岛利用中国资源、劳力办纱厂,榨取巨额利润,决心联合工商界同仁发展民族纺织业。几经周折,招股金60万元,在济南筹建纱厂,并边建边投产。1934年仁丰纱厂建成,后逐渐发展成纺织染体系。仁丰所产“蜘蛛美人”牌厚原白布,与日本纱厂的大五幅布竞争于国际市场。仁丰纱厂的成就,为垄断资本觊觎,他曾奋起抗争,一个时期保全了民族资本的权益。后因资金不足,接受了银行的投资。1937年,马又投资兴建青州永年面粉厂和永年电灯厂,并兼任两厂的总经理和协理。马发迹后,不忘乡梓,热心发展教育,多次招募渿河两岸无业回族乡亲去济南做工。1927年出资在泰城办仁德学校,并附设平民识字班和扫盲夜校,成人儿童皆受其益。在济南资助美籍人舒荣玉办黎明小学,继又开办仁丰子弟学校。泰安仁德学校开办初期,免收学费,并为学生提供书籍、文具、早餐和一套制服。为保证教学质量,岀高薪延聘优秀教师。1929年,马在泰城创办第一家机器工厂仁德面粉厂,以该厂资金作为学校基金。1932年,马在济南赞助郭清圃创办惠鲁工商学校。马每临学校视察,便亲自批阅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升学,还拔擢优秀者深造。教育部曾为马颁发兴学奖状,泰城回族群众赠以“普沾教泽”匾额。1937年2月,马在泰山南麓创办仁德农场,经营养殖、酿造诸业,并开辟果园,引种优良树种,还投资恢复了泰山林业公司。“七七”事变后,马为避免仁德学校成为奴化教育的工具,停办该校,将资金转移到农场。1937年12月马避居天津。1938年12月由津来济,联络仁丰纱厂的股东,与日商合资经营仁丰厂,马为董事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仁丰厂并委任马为经理。1947年,马在济南当选候补国大代表,并被选为济南商会理事长,旋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参议。1948年9月,马离济赴津,旋赴沪海关,滞留沪上。次年4月赴台北。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政策,赴香港求晤于杜国庠,当得知国内情况后,遂于11月办理完在港事务,返回济南。1952年“五反”运动中,马因侵吞敌资产嫌疑,被法院拘留审查。1953年和1957年两次作岀判决,将仁丰厂敌伪资产予以没收,马私人资本则予以保留。马获释后定居天津。1966年春病故。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专题

总经理
职位
总经理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