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奠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0020220000181
人物姓名: 敬奠瀛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66.pdf
性别:
出生年: 1890年
卒年: 1957年
籍贯: 大汶口办事处敬家杭村

传略

敬奠瀛(1890-1957)耶稣家庭创始人、“家长”。今大汶口办事处敬家杭村人。敬地主出身,幼读儒书,醉心功名。1906年废科举后,因功名无望而厌世。曾游历泰山、徂徕山,企图学道修仙。1914年在泰安萃英中学就读时,教美传教士林美丽汉语,对林一见钟情,随之受洗入教。1919年敬在济南 “齐鲁医院”任传道员,休了前妻与林订婚。1921年在林的资助下回家集股办“圣徒信用储蓄社”。同年任萃英中学教师,其间变卖家产,企图与林结婚后同去美国,遭林拒绝,又与前妻复婚。1925年受美国牧师安临来之聘,任泰山孤贫院会计。1926年在美传教士单覃思的资助下,增设“蚕桑学道房”。1927年将学道房改名为耶稣家庭(以下简称“家庭”),敬自任家长。敬多次率徒到各地巡游布道,劝人入“家",并在各地建立“小家”,马庄耶稣家庭称“老家”。到1937年,“老家”成员发展到60多人,有土地200余亩,耶稣家庭达14处。“七七”事变后到1945年,“老家”成员增至500余人,“小家"64处。1948年,“小家”发展到127处,遍及全国。耶稣家庭的成员,多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也有小业主、小地主和自感前途无望的知识分子。基本成员要破产入“家”,以“灵统”取代“血统”。不论父母子女夫妻,皆作为单独成员被分派到各种编组内,分住男女集体宿舍, 连夫妻房事也须经敬批准。未经允许,私自接触怀孕者,强制坠胎。除幼儿外,一般都分配到农工、石工、铁工、木工、鞋工、针线房、药医部、学道房等无偿服役。不服从者,即用板子痛打。“家庭”成员每日两餐,每餐喝一碗杂粮“糊涂”(粥)。而敬奠瀛则年耗腊肉数百斤,过着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1948年泰安解放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人民生活开始好转。成员们对“家庭”不满,抱怨渐多,要求归还家产,恢复自己的家庭。1952年全国“三自”革新委员会派工作组进驻马庄“老家”。成员们纷纷揭发“家庭”内幕。后经多方协商,根据众人意愿,清查财产,恢复了原来各户的家庭,各地“小家”亦相继解散,耶稣家庭解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敬佯装“中立”,不准信徒与外界接触,却暗中窝藏汉奸伪泰安道尹杜中,并护送他潜逃。后又隐藏恶霸地主分子,掩护国民党军政人员,与人民为敌。在“三自”革新运动中,家庭成员纷纷揭发其罪行。1952年10月敬被人民政府判刑10年。1957年3月因病保外就医侗年8月31日死在西安。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专题

会计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