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儒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0020220000180
人物姓名: 赵新儒
人物异名: 原名:正印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65.pdf
性别:
出生年: 1876年
卒年: 1952年
籍贯: 泰城

传略

赵新儒(1876-1952)原名正印,学者,旧官吏,泰城人。赵幼年列名僧籍,为普照寺俗徒,法名义琳。1903年中解元,不久留学日本,受到民主思想的深刻影响。1908年归国后,供职开封。时山东志士刘冠三遭清政府追捕,逃至开封,赵代为治装,送他转赴陕晋。辛亥年,赵主笔 《齐鲁公报》,藉此宣传革命,倡导共和,故遭通辑,报馆被封,在日本友人帮助下脱险。辛亥革命后,历任山东省教育会长、师范学堂监督、山东省都督府内政科长、武定府知府、商河县和宿松县知事等职。袁世凯称帝,他借议论时尚予以抨击,认为诸种时弊,皆社会恶政治使然。1916年被补选为众议院议员。张勋复辟后去职,闲居北京,不久返归故里。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赵赴南昌响应,后转赴武昌,积极参与南北合作事宜。1929年,为殓亡妻返乡,他饱览社会百态,已心灰意冷,拟息影山寺。时值山东省政府驻泰,赵被邀代秘书长职务。翌年,为避匪祸兵燹,赴济南任赈务会常委,主办泰安赈务。其时,晋军炮火毁坏了泰山和泰城的文物古迹。赵为此致函闫锡山,严厉谴责晋军行径,要求闫:“慨发巨款,倡导国民,兴修孔子林庙,保存泰山古迹,表示以前内战之错误,光大历史民族之精神。"他还奔走呼吁,倡议组织泰山文物保管委员会,并上书山东省政府,要求拨款修复文物古迹。赵同泰安县长率员多次登山,逐段勘估,制定修缮计划。相继修复了天贶殿、岱庙围墙、包公祠、五贤祠及中天门至南天门盘路,并将天贶殿内壁画护以铁栏。赵还时常登临泰山实地考察,悉心考诸文献,摅述所见,著有《石经峪考》、《泰山灾石记》(未付梓)、《新刻泰山小史》、《新儒联语录》等书籍和文稿,并刊行《石塘老人文集校勘本》。《新刻泰山小史》把原书、新注、照片、文献汇为一帙,使当时泰山的一些珍贵资料得以保存。《新儒联语录》的部分内容具有自传性质,其中披露了他的生平志趣。联语内容及于上下数千年、王侯与邑人,臧否人物、寓庄于谐、妙语连珠、酣畅恣肆,为赵氏最后留给世人的成帙文字。象包公祠联:“这里是包老祠堂,愿我贤长官后来者与古人齐美;门前继秦桧铁像,劝他害民贼何苦在无佛处称尊” 等等,久在民间传诵。“七七”事变后,赵入川,先以教书为业,后息影峨眉山。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专题

会长
职位
监督
职位
科长
职位
知府
职位
知事
职位
知事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