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通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0020220000177
人物姓名: 王次通
人物异名: 名:亨豫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64.pdf
性别:
出生年: 1900年
卒年: 1948年
亲属: 王价藩

传略

王次通(1900〜1948)名亨豫,王价藩之子。5岁入义塾就读。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天书观小学。1919年在三里庄小学执教。1921年主办七里埠小学,倡建校舍器具,研究教学法、儿童乡村生活等问题。1922年因著《教学实验》一书,详述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的经验和设想,得以免试入北京大学就读。在北大,苦中求学,如饥似渴,发愤读书。1924年学成归乡,先后在泰安主办满庄小学、县女子师范、天书观小学及民众学校。1930年应邀去济南一中执教。后归里在泰安乡村师范及萃英中学任教。1941年,赴济南就教于教会私立正谊中学。1943年,应邀在泰城建华女中等校兼课。1944年,复回正谊中学。后又在历下第一临时中学、济南中学、济南师范执教。1948年9月底殁于济南战役炮火之中。王性情孤僻,不谐于俗,崇尚儒家学说,多著述。1934年其父病故后,克承父业,致力于泰山文献的整理研究。将其父数十年所得泰山文献整理、编辑完成《泰山丛书》。《泰山丛书》共分5集(45册、104卷):山经水志为甲集、金石文稿为乙集、文苑诗稿为丙集、年谱记事为丁集、其它史料为戊集,其中甲集为王价藩编辑,王次通于1936年校勘岀版,其它4集由王次通编辑刊印。“七七”事变后,带全家四处躲避。稍安定,即重操父业,遍走荒野,访寻名胜古迹。凡古冢寺庙、金石碑刻无不录之。有意外发现则如获珍宝,常言此苦中之乐也。王编著刊印的书还有《泰山王退轩先生清芬录》等,手稿有《岱粹抄存续编》、《乡贤遗事》、《乡贤年谱考略》、《春晖草堂诗存》、《挹远楼日记》、《中国民族与其国风》、《草堂文存》、《藏书杂缀》、《茹荠秘记》、《述人篇》、《国风篇》、《落伍集》、《丛花斋谈丛》、《潜亭语录》、《海岱谈故》、《自注年谱》、《次通杂录》等。王一生总计编著书58卷、22册,作诗200余首,抄书40卷,点书60本。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