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0020220000160
人物姓名: 洪涛
人物异名: 原名:洪裕良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56.pdf
性别:
出生年: 1912年
卒年: 1938年
籍贯: 江西省横峰县青板乡排楼村

传略

洪涛(1912〜1938)原名洪裕良,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著名革命烈士,江西省横峰县青板乡排楼村人。幼家贫,14岁给地主放牛,受尽饥寒凌辱,立志扫除人间不平。1926年初,共产党员吴先民在横峰县组织青板桥农民协会,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废债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洪涛受到深刻教育,于1927年毅然参加革命,跟随吴天民干警卫和通讯工作,曾参加著名的赣东北戈(阳)、横(峰)农民暴动。1928年冬,入赣东北信江军校学习,结业后任赣东北红军第五团一连某排排长,旋即升为连长。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赣东北红军扩编成红十军,他先后任红十军四旅十团一营营长、十团副团长。1933年1月,调往瑞金中央“红大”学习,5月任红十军九师五十六团团长。先后率部岀击闽西建宁、沙县、梅越等地,屡打胜仗,在梅越战斗中负伤。1934年10月,跟随罗炳辉将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又三次负伤。第三次负伤子弹串入肺部,弹头无法取岀1936年10月,任红三十二军七团团长,赴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10月,中共中央派洪来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初任山东第六区抗日第一游击支队长。他用中共的统战政策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教育训练部队,队伍由20多人很快发展到180多人。1938年1月1日,同黎玉、赵杰、林浩等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任司令员。起义队伍一月内由16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编成三个中队。为尽快提高部队军事素质,他身先士卒,摸爬滚打,手把手地教战士们投弹、射击、刺杀,并与战士一起站岗、放哨。他不顾肺伤亲自教授司号。大家劝他休息,他总说没关系,自己不肯用药而转让给别的伤病员。他善于做思想工作,讲话简明生动,针对性强,颇能鼓舞战士斗志。经过训练,四支队的作战能力有很大提高,1月26日在寺岭伏击日寇告捷,2月18日在四槐树伏击日军获胜。为扩大抗日根据地,洪同林浩率部向莱芜、淄川、博山方向发展。他亲临前线指挥,一举攻克莱芜县城。随后在莱芜、新泰交界处天井峪消灭何进步的反共地主武装。在莱芜设立八路军驻莱办事处后挥师北上,队伍扩大至2000人。对此,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恐惶不安,与谭远村合谋消灭四支队。洪涛果断决定反击,俘获谭部300多人。随即成立抗日人民政府莱芜县执行委员会,四支队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洪任师长。5月初,秦部向一师反扑,为维护统一战线,洪涛说服部队向鲁西镇转移,秦启荣却步步进逼。一师忍无可忍被迫反击。洪躺在担架上听战况汇报,紧急关头拖着虚弱的病体临阵指挥,逼敌退至莱芜城。因连续行军作战,洪伤势日趋恶化,部队转移至徂徕山劝礼村(又称圈里村)时,不幸逝世。现安葬在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专题

队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