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唯一号: 151530020220000151
人物姓名: 毛澂
人物异名: 字:蜀云;又字:叔云
文件路径: 1515/01/object/PDF/1515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53.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843年
卒年: 1906年
籍贯: 四川仁寿

传略

毛澂(1843〜1906)字蜀云,又字叔云,四川仁寿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光绪十八年、二十六年、二十八年三次任泰安知县。在任期间,居官正直,致力泰山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建设、兴新学、倡新风,为人称颂。光绪十九年,存于岱庙环咏亭的秦篆刻石突然失盗。毛闻报后,立即下令泰安戒严,封锁岀路,“大索十日”。窃贼无奈,只好弃石于泰城北门桥下。查获原石后,毛将石移存岱庙道院,派人严加看护,瑰宝得已保存。光绪二十九年,毛重修徂徕山之阳和圣墓,工峻,题“和圣墓”刻石立墓前。还重修蒿里山神祠、对岱亭、环翠亭等,在黑龙潭建西溪石亭,在云步桥建酌泉亭等。毛发动泰安各界在金山、虎山、垂刀山、黑老鸹山、摩天岭及岱顶植树造林,在蒿里山植柏千株。毛澂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光绪二十九年,毛倡办新学,并带头捐献廉俸作为办学经费。他在天书观旧址创办高小学堂,还在泰山上书院旧址创办师范学堂。在城关开办半日学堂教育贫民子弟。先后在全县创办初等小学堂185处,使泰安的教育事业得以振兴。山东巡抚周馥巡视泰安时,称泰安为“山东小学第一为启迪民智,毛在岱庙创办阅报所。1913年,山东提学陈荣昌应泰安民众要求,撰立《泰安令毛君兴学记》,对其振兴教育事业的政绩给予高度评价。毛澂注重革除陋俗,倡导新风。清中叶以后,斗母宫尼庵渐如勾栏。光绪二十九年,毛下令查封斗母宫,将尼姑驱逐,改派道士住持。后尼姑法霖向毛表示愿洗心革面,谨守清规,方才准许其返回,风气遂改。光绪三十年,毛调诸城。三十二年又调滕县。三十四年卒于滕县任所。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