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泰南区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402
颗粒名称: 1941年泰南区大事记
分类号: D231
页数: 10
页码: 326-335
摘要: 1941年,中共泰南地委成立,围山庄人民英勇抗击日伪军,泰南区地方武装开展反“扫荡”斗争,泰安县召开各界抗日救亡团体和爱国人士代表大会,泰南地委发动群众开展护粮斗争,日军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泰南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泰南军民配合鲁中主力粉碎敌人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敌人大部分撤退,大“扫荡”结束
关键词: 泰南区 抗日战争时期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
  (1941年9月?1945年10月)
  1941年
  9月中共泰南地委成立1941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扫荡”抗日根据地。在鲁中地区,敌人首先对泰山区根据地进行轮番“扫荡”,大量安设据点,严密封锁泰(安)莱(芜)公路,控制了泰莱平原,造成泰山区南北联系困难。为适应对敌斗争形势,坚持泰山区南部之徂徕山区、莲花山区及新蒙边区、泰宁边区抗日根据地,山东分局、鲁中区党委决定建立泰南地委(鲁中区党委第三地委)。9月18日,泰南地委在太公峪(新泰县)正式成立,董琰任地委书记,张烈任宣传部长,李春之任组织科长(尚无组织部长),时辖新蒙、新甫、泰宁、泰安4个县。开始,地委机关还不健全,机关与新蒙县机关一起活动。鲁中区党委在决定成立泰南地委的同时,对部分县的组织机构及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新泰县,其东部与蒙阴县的西部合并成立新蒙县,周星夫任县委书记,王焕宇任县长。辖野店、高都、龙廷、北师、张庄、黄庄、大崮、寨子、岙山、城关等10个区;新泰西部的翟镇、羊流、果都3个区与莱南县合并成立新甫县,王醒任县委书记兼县长,曹春耕任县委副书记。辖翟镇、羊流、果都、圣井、鲁西、汶南、野店、南冶、青泥、黄花、棋山等11个区;新泰柴汶河以南地区划归泰宁县(原隶属鲁南区)。泰宁县由吴昌代理县委书记,朱靖宇任泰宁边区办事处主任,辖东庄、尧山、石华、放城、娄峪、高平、围山、岔河等8个区。泰安县由程若晓任县委书记,程鹏任县长。辖徂阳、角峪、旧县、赵庄、汶口、良庄、天宝、北望等8个区。新泰县撤销后,原县大队分为两部分:一、二连与蒙阴县一个连编为新蒙县独立营,赵胜任营长,曹礼琴任教导员;三连编入泰宁抗日大队,范昆源任副大队长,张继训任教导员。其他各县武装为:泰安县独立营营长王子文,教导员夏洪波;新甫县大队大队长高磐石,政委王醒(兼)
  9月围山庄人民英勇抗击日伪军9月5日,日伪军700余人突然包围了围山庄(新泰县)°6日拂晓,敌人开始向村内发起进攻。该村自卫团和全体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托围墙,以土枪土炮等简陋武器英勇抗击,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给敌以很大杀伤。敌人在进攻受阻后,施放毒气弹,并用炮火猛轰围墙和寨门,后攻入村内,全村群众即与敌展开巷战、肉搏战,表现出与敌血战到底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驻在该村的八路军某部募集员王征祥,机智勇敢,指挥自卫团进行战斗,发挥了很大作用。驻围山庄附近的我地方武装,闻迅赶来增援,均遭敌人的阻击未能成功。此战共毙伤日伪军80余人,因敌众我寡,围山庄群众亦遭受重大损失,牺牲自卫团员和群众72人,伤30余人,全村房屋几乎被敌烧光,财物被洗劫一空。战斗结束后,县委、县政府派干部到该村进行慰问,并拨岀救济款3000元(北海币)安置受害群众。山东纵队通令嘉奖了围山庄人民群众,号召全省人民学习围山庄人民群众英勇杀敌的斗争精神。
  9月泰南区地方武装开展反“扫荡”斗争9月2日,日伪军“扫荡”新泰一带,遭到地方武装和自卫团的英勇反击,击毙日军7人,将其抢去粮食全部截回。在雷山附近,地方武装一部,袭击“扫荡”之敌80余人,毙日军3人,俘伪军1人,解救被抓壮丁100余人。月初,新泰县大队配合主力一部,攻袭玉皇山日军据点,我作战部队分三路一起攻入外寨,给敌以较大杀伤,共毙日伪军20多人。泰安县区武装连连打击“扫荡”之敌,县青年中队在反“扫荡”战斗中,缴获日军轻机枪1挺,得到上级表扬。
  9月泰安县召开各界抗日救亡团体和爱国人士代表大会本月,泰安县在徂徕山区石门村召开各界抗日救亡团体和爱国人士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县抗日民主政府。大会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政府,程鹏被推选为县长。根据地内各村也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9月新甫县参议会成立本月,新甫县在棋山观村召开县参议会成立大会,民主人士亓聘如被选为参议长,毕月覃、刘木易被选为副参议长,王醒当选为县长。
  10月泰南地委发动群众开展护粮斗争日军为准备冬季大“扫荡”,自入秋以来在泰南区大肆抢掠粮食。为破坏敌人的囤粮计划,保护群众的利益,泰南地委发出指示,要求各县区组织武装力量,积极开展斗争,打击岀动抢粮之敌。地委一方面统一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抢粮斗争,一方面组织了若干股便衣武装工作队,深入到敌占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自卫。地委还作出规定:凡向根据地转移粮食的群众,各级政府要给予积极协助,派人帮助运输或卖粮。
  11月日军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泰南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不断发展,日军集中其侵华总兵力的60%、伪军的90%以上来对付我党领导的部队和抗日根据地.1941年3月,日军在华北开始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其内容是:强化乡村“自卫”力量,建立反共自卫团和保甲制,清查户口,实行“良民证”、身份证、旅行证,扩大整理治安军等。7月,日军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发展乡村“自卫力量”与攻势,与军警协作,以实践剿共;实行大规模“扫荡”,采取 “铁壁合围”战术,进行长期“清剿”;修筑碉堡和公路,对我根据地实行封锁等。11月,日军又开始推行其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其主要内容是以掠夺战与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破坏我抗日根据地“由于敌人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封锁与“蚕食”,使我泰南区的斗争形势从194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最困难时期。
  11月泰南军民配合鲁中主力粉碎敌人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日本侵略军为摧毁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鲁中抗日根据地,经长期准备,调集第十七、二十三师团全部和第三十一、三十四师团一部、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全部及第五、第六旅团一部,配属空军一部,共53()00余人,在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亲自指挥下,自11月3日始,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进行长达两个月的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从3日到11日,敌主力采用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围歼我党政军指挥机关及主力部队。4日拂晓,敌远距离奔袭驻马牧池(沂南西部)的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山纵司令部遭敌袭击后,分散突围至南墙峪(马牧池东北)。敌旋又移兵指向南墙峪。经激烈战斗后,山纵指挥机关安全转移到芦山。后又经鲁南天宝山区转移至泰南区石(莱)放(城)华(村)一带。鲁中区党委组织部长高克亭等转移到泰南区,并听取了泰南地委关于反“扫荡”情况的汇报,对反“扫荡”工作作了具体指示。5日,敌重兵分路合围驻留田(沂南西南部)的我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省战工会领导机关,同时以数千兵力围攻新蒙县大崮山根据地。我守崮部队大崮独立团,在新蒙县独立营和大崮区中队配合下,顽强抗击敌人,于7日夜炸毁兵工厂、仓库后撤离大崮山。8、9两日,敌又合击芦山,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及区党委社会部长朱毓涂等牺牲。
  自11月12日始,敌除留部分兵力在我根据地反复“清剿”外,主力转向外线,搜寻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留在根据地的敌人,到处搜索、捕杀我抗日军政人员及伤病员,仅据新蒙县大崮山周围村庄的不完全统计,即有数百人死伤或被俘。敌对根据地疯狂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抢掠牲畜、家禽、粮食及其他物品,烧毁民房、林木、农具、家具,野蛮屠杀村民。11月下旬,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山东纵队等领导机关重新插入沂蒙地区,领导我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
  泰南区为这次反“扫荡”前哨,其中新蒙根据地直接处于敌合围圈内。地委遵照上级部署,对这次反“扫荡”斗争作了全面动员与布置。指示各县区武装要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破袭战袭扰敌人,配合主力反击敌之“铁壁合围”。在反“扫荡”过程中,地委机关干部与新蒙县机关一起活动,带领独立营武装进行斗争。11月6日,地、县委机关在大崮山区遭敌两面进攻。地委书记董琰指挥县独立营英勇反击,胜利突围。突围后,部队转移到龙廷一带,发现敌人一运输队正过龙廷河,县独立营当机立断,向敌发起突然袭击,毙伤日伪军数人,余部逃跑,我缴获子弹4箱、其他军用品及粮食一部。接着,县独立营又配合主力部队拔掉了北师伪军据点,歼灭伪军两个小队,破袭了新(泰)莱(芜)公路交通。泰宁县委组织地方武装及自卫团千余人对磁(窑)新(泰)铁路及公路进行大破袭,截断了谷里至西营间的一段铁路及公路,破坏了敌楼德发电所至南新泰(东都)的输电线路,造成敌张家庄煤矿停产。驻泗水伪军一部企图乘机进驻华村安设据点,泰宁抗日大队在大队长范昆源带领下夜袭该敌,毙俘20余人,缴获步枪20余支,迫敌残部逃回泗水。12月上旬“扫荡”沂蒙山区之敌向西合围、“清剿”泰(安)泗(水)宁(阳)边区,泰宁县领导机关和武装跳岀合围圈,转移到徂彳来山区。旋又插回石(莱)放(城)华(村)地区,并将国民党地方顽固派在东碾峪新安设的据点拔除,歼敌一部。为破坏敌人的交通,泰安县区武装积极开展斗争,炸毁旧县公路桥,两次炸断津浦铁路,破坏铁路数公里,并据情报炸毁载有到徐州参加军事会议的日伪军官的军用列车一辆,使津浦铁路中断3天。在反“扫荡”斗争中,泰南区的群众纷纷组织起来,破坏公路,袭扰据点,实行“空室清野”,把粮食耕牛等物资藏起来。斗争中涌现了许多群众救护我军伤员,保护公粮物资等动人事迹。尤其是新蒙边区的人民,为反击敌人的“扫荡”,付出了重大代价,为取得反“扫荡”胜利做岀了重要贡献。
  12月中旬,敌人大部分撤退,大“扫荡”结束。但敌仍留数千人,新设据点70多个,沿蒙山修筑了环蒙公路,挖封锁沟,实行“囚笼政策”,使费北一带形势极度恶化。12月泰安县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山东分局指示泰安县委要长期坚持徂徕根据地在县委领导下,泰安县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大力开展群众运动,取得较大成绩。本年夏季,县委决定开展“合理负担”运动。为开展此项工作,在县长程鹏主持下,县政府举办了“推行合理负担骨干训练班”,然后由这些骨干和部分区干部组成若干工作队,在颜张、上庄、土门等地试点以后,逐步在全县推行。“合理负担”政策的实行,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群众的抗日情绪更加高涨。到1941年冬季,全县各地的群众运动普遍开展起来,即使在敌人安设据点的村庄,各群众团体工作人员仍能进村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各群众团体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县委每月举办一期训练班,专门培训群众团体负责人和骨干分子,收到较好效果。
  泰安县委在开展群众运动和对敌斗争中所做的工作,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肯定。同时,山东分局对如何长期坚持徂彳来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研究并作出具体指示。本年底,泰南地委宣传部长张烈到徂徕山区检查工作,向泰安县委传达山东分局的指示。指示指岀:徂徕山是山东八路军诞生与成长的地方,是山东最早发展起来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又紧靠津浦铁路,是鲁中区的前沿阵地和门户,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敌人必然要和我们拼死争夺。因此,泰安县委要做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在当前形势下,尽量不暴露自己的实力,要隐蔽一定的党员和干部;县委要把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整顿组织,转变组织形式上;要多做“两面政权”工作;要注意不要主动出击,不要过分刺激敌人;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民族气节教育,教育党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更艰苦斗争局面的到来。泰安县委对山东分局的指示没有深刻领会和认识,特别是在转变组织形式、隐蔽党员骨干和进行气节教育方面,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导致了形势突变后的被动,反“蚕食”、反“自首”斗争措施不力,使徂彳来山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遭受损失。
  12月泰安县委大力开展泰城交通情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泰安县委在领导武装开展对敌斗争中,重视泰安县城及城郊地区的地下交通与情报工作。1940年底,泰安县委在泰城建立了情报站。一年多来,情报站以“聚兴隆”杂货店为隐蔽点,通过各种关系发展了张星斋(泰安饭店经理)、朱寿明(在日军军营做苦力)、刘令和(刘顺三,泰安火车站装卸工)、刘兴帮(泰安城民)、朱栋臣(日军宪兵队翻译)等多人作为情报工作关系,在搜集敌军情报、锄奸铲特、镇压叛徒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1941年冬,驻泰城日军宪兵队,纠集日伪军300余人围剿前省庄,泰城情报站获悉这一情报后,及时通知泰北县领导机关转移,使敌围剿扑空。1942年初,情报站将罪大恶极的敌特分子李灿华、李鸿祥、孟宪炎等先后处决。伪县大队一谍报组织经常刺探我党政军情报,为消灭这一组织,情报站派刘令和将其骗至徐家埠,预伏的我泰安县公安局武装和区中队将其全歼。情报站工作人员还巧施计谋,借敌之手歼灭了驻守交通要道邱家店的顽匪高松坡部300余人。情报站工作人员李云(张一新)打入泰城“卍字会”,几经周折,把隐藏其中的一批反动顽匪歼灭。内线关系朱寿明根据县委指示,放火烧掉了日军设在火车站的军需仓库。情报站还为营救被捕党员和革命群众做了大量工作。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人物

董琰
相关人物
曹春耕
相关人物
朱靖宇
相关人物
任泰宁
相关人物
赵胜任
相关人物
曹礼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敌楼德发电所
相关机构
泰安县公安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泰山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