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398
颗粒名称: 1950年大事记
分类号: D231
页数: 2
页码: 309-310
摘要: 1950年,泰山区全力开展救灾渡荒,鲁中南区撤销,泰山、泰西地委合并为泰安。
关键词: 中共泰山区 历史大事记 解放战争时期

内容

1950年
  春
  泰山区全力开展救灾渡荒由于灾荒等原因,自去年秋起,泰山区各地即出现饥馑,至春益甚。据1月全区统计仍有讨饭户10024户、42887人;断粮户43957户、184613人;逃荒户1326户、4766人。1月6日,地委召开各县生救委员会主任(或民运部长)联席会议,刘众前传达鲁中南区党委生救会议精神,检查布置生救工作,要求各县引起重视。各县遂普遍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采取多种措施救灾度荒。泰山区机关人员、部队每日每人节约5元北海币救济灾区人民。2月11日,地委又召开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及财政、实业科长会议,布置春季生产。至2月底,除泰宁县大部地区灾情仍上升外,其他县大部地区基本得到控制,与春节前同,莱芜矿山等个别区略有下降。至4月底估计全区断粮57979户、287728人,占总人口的11.2%;缺粮户与断粮户共计142125户、644231人,比3月份增33103人,但灾情不平衡。若按每人每天六两粮计算,至麦收40天共需用粮4216920斤。为加强对生救工作的领导,按照区党委要求,地委宣传部长刘众前到重灾县泰宁兼任县委书记,段文山亦到该县帮助工作;历城、泰安、泰宁等县委宣传部长均抽调到重灾区兼任分区委书记,组织群众开展社会互济、集体发展副业生产、以工代赈等以生产自救,同时政府发放救济粮、贷款等。自4月中旬至5月5日,鲁中南行署拨泰山区的救济粮89万斤全部发放完毕。
  由于各级党组织全力开展生救,全区基本上保证了“不荒一亩地,不饿死一口人”。
  鲁中南区撤销,泰山、泰西地委合并为泰安地委根据分局决定,中共鲁中南区党委撤销,泰山、泰西两区合并。两区于4月初召开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会议,布置整编工作。至4月底,各县、区整编任务完成。原两区党政民干部共6715人,合并后定编干部计5294人,精简编余干部1421人。5月17日,泰山、泰西两地委、专署正式合并成立泰安地委和泰安专署对外办公。泰安专署时辖历城、泗水(由原尼山区划入,章丘划归淄博专区)、泰安、泰宁、新泰、莱芜、肥城、宁阳、东平、汶上、长清、平阴等12县。原泰西地委书记秦和珍任泰安地委书记,原泰西专署专员张耀南任泰安专署副专员,原泰山地委书记张敬焘任副书记,原泰山专署专员刘舜卿任专员,地、专机关分驻泰城灵芝街、洼子街。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原泰山区遂告结束。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人物

段文山
相关人物
秦和珍
相关人物
张耀南
相关人物
张敬焘
相关人物
刘舜卿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泰山区
相关地名
泰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