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
1月
泰北行署建立1940年10月,省战工会召开专员、县长会议,泰山区赵笃生带队参加了会议。为了适应日益恶化的斗争形势,会议布置山东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划小行政区划,撤乡、合并行政村等工作,以减少领导层次,加强基层和边缘地区对敌斗争的领导。鉴于敌已打通泰莱、泰新公路,泰安县南北联系不便,根据省战工会决定,本月,泰安县(津浦铁路以东部分)以泰(安)新(泰)公路为界正式分为泰安、泰北两县。泰安县分设一区(徂彳来山)、二区(角峪)、三区(颜张)、四区(北集坡)、五区(南北望)、六区(山阳)、七区(天宝寨)、八区(西住)等八个小区;泰北设泰北行署,划岱东、岱峰、祝山、黄山、汶阳等五个小区和泰安城关(点线工作),原泰安县委政府工作部长孙明调任泰北行署主任兼管党的工作。行署成立后组织工作团开展工作,很快改建起新的区委、区政权,迅速发展组建起县区武装和群众团体,县大队队长由孙明兼,范立中任副大队长,陈建章任教导员。泰北军民依托泰北山区,打下了建设游击根据地的基础。
鲍峄山、万金山投敌4日,皖南事变爆发。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盘踞泰安、新泰、泗水边区的国民党地方顽固派鲍峄山(泰安县长、梯队“司令”)、万金山部公开投敌,配合日军在徂彳来山周围安设据点,封锁我根据地。本月,鲍峄山(后为万金山)被委为伪“山东剿匪司令”。
高启云调任地委宣传部长本月,因董琰离职去分局党校学习,高启云调任地委宣传部长,周星夫接任新泰县委书记。
2月
一旅并泰山区主力英勇奋战反封锁敌在泰山区控制主要交通线后,增设据点,配合伪军和顽固派,对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实行重点封锁、“扫荡”。1月底,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乘春节之机轮番“扫荡”莱芜北部根据地,我地方武装灵活抗击,三天毙伤其80余人。本月1日,口镇、淄川、章丘、范镇之敌计2000余人,合击莱北大王庄、虎口崖一带专署、军分区驻地,军分区武装抗击一天,毙敌40余人后机动转移莲花山区八里沟。莱芜县区参议会等呈请徐向前、朱瑞等首长多派劲旅,援卫泰山区。一旅主力奉命进行有计划反击。1月下旬,二团在吴瑞林、李伯秋、王凤麟、孟英等团首长亲自指挥下,再次发起张家兰子战斗,试验用炸药爆破技术突破围墙,炸毁炮楼,因炸药不足,仅余一炮楼未克,加之日军援兵将至乃撤出战斗,歼伪军陈三坎部一大队大部;继又克凤凰头(新泰东北)山头碉堡,歼伪军一部。本月11日夜复袭张庄煤矿,毙敌伪30余人,缴物资一宗。14日夜在县区武装配合下攻克岔河顽据点。15日,汶南、沈村、类家王庄、杨家庄子等据点四百余伪顽出动合击驻东丘我县大队一连,驻西丘之三连奋勇增援,夹击敌人撤逃至杨家庄子东南岭,三连指导员韩延文牺牲。敌增援日军两个小队,激战竞日,至晚各撤。曹礼琴负重伤。次日,新泰县大队在主力一个排支援下,重新向敌发起攻击,因指挥欠妥,遭受较大损失,一连副连长张茂田、指导员张敬志、二连连长孙兆俊牺牲。17日夜,县大队配合二团一部袭击杨家庄子,克炮楼12座,毙伤伪军150多人。战后,新泰县大队西去五区东塘峪一带活动。为反击敌伪和投降派的进攻,自本月21日始,一旅主力发起半月战役攻势。一团由团长李福泽率一营及二营四连由龙廷、土门西进徂徕山,先后攻克泰安县时庄、山阳、良庄、天宝寨等据点,沉重打击了伪军万金山部,并攻打了茅茨日军据点。一团休整后赴临费边参加反封锁作战。王凤麟率二团挺进泰莱章淄博边区,连克莱东见马庄、和庄、新泰山草峪,袭击泰莱边吴家洼、徐家楼等日伪及反动会门据点。25日配合地方武装突袭博山七区同古、下张(太河北)的伪军,毙伤80余人,俘50余人,缴枪50余支,并重创屡犯我军的投降派吴化文部一个营,迫其撤回仁河流域,缓和了淄河流域形势。3月2日,二团又配合赵笃生专员所率军分区武装突袭章丘六区阎家峪、水峪庄、辛庄、徐家井子之伪“剿共军”高松坡属程学通部,计俘伪军43人,缴枪51支,击退日伪军700余人的四路增援,并袭击西营、明水日伪据点。半月来计作战37次,克据点21处,俘伪军278人,毙伤敌伪700余人,缴各种枪支340余支,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并严惩了投降派。
3月
分局作出《关于党的组织领导工作的决定》25日,山东分局作出《关于党的组织领导工作的决定》,决定在已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与群众团体的地区,县委以上党委的政府工作部、民运部和社会部立即撤销,县以上党委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政府设公安局。
敌开始推行“治安强化运动”21日,敌为“确保占领区”,开始在华北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至1942年10月,共推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我抗日军民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总力战”和“三光政策”。敌人以60%的侵华日军和90%的伪军专门对付我党领导的各敌后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坚持反共立场,一面指令其敌后武装勾结日寇加紧与我军“磨擦”,一面密令和纵容大批顽军公开投敌,致使出现“降军如潮,降将如毛”的局面。在敌伪顽夹击下,敌后抗日斗争形势迅速恶化。
泰山邮政总局成立抗战初期,泰山区即重视了交通情报工作,自1938年即秘密建立交通情报站(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泰泗宁即曾为山东分局与冀鲁豫和中央联系的重要交通线。后莱芜、泰安等地均设“盘查站”,兼管交通情报工作。随着抗日活动的开展,交通、邮政、发行工作量日益增大,专署、县政府建立后,各县陆续建立邮局,情报工作移交公安、军队系统。本月,泰山区战时邮政总局成立, 总局长董圃(后亓汉三)。6月,又建立了.个支局,一支局负责沂蒙、博山、益临地区干线,局长阎景山;二支局负责淄川、莱北、章丘并经淄西过胶济路与渤海和胶东联系,支局氏亓民;三支局负责泰北并经冀鲁豫和中央联系;各县则设分局。1942年下半年精兵简政时,实行“邮、交、发三合一”,地委组织部党内交通科(科长刘恒先)、《泰山时报》发行科等与邮局合并,取消支局,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邮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实行“武装护交”、“武装护邮”,为保持交通线畅通、党内报刊文件的传递发行和接送过往人员做出了贡献“刘恒先、邢家业等先后牺牲;新甫刘贯免、莱东李国松等被评为省战邮一等优秀交通员,在1944年9月召开的省战邮劳模大会上,罗荣桓等首长亲自敬酒祝他们长寿。
专署公布《奖励反正伪军条例》本月,泰山专署公布《奖励反正伪军条例》,规定:“伪军官兵一经反正,一律保证其生命之安全,个人财物一律不准没收,沿途军民均得护送,并保证其不受冻馁,尊重其风俗习惯。”据报载,在我军博益边和张家兰子、杨家庄等地战斗胜利的震慑下,淄博一带月余即有100余伪军、新泰有200余伪军携械投诚或回家,泰安小河西据点30余伪军集体向泰北县大队投诚。
4月
莱芜划分三县1月,地委在莱北温家庄召开县委书记会议,传达省战工会关于划分三县的决定。本月莱芜县根据当地情况正式划分为三个县:泰莱公路以北、博莱公路以西,以西北山区为依托划为莱芜县(亦称莱北);汶河以南,以莲花山为依托划为新甫县(始称莱南);博莱公路以东,以常(庄)文(字现)为中心,为莱东县。同时撤乡,撤大区建小区、合并行政村。莱芜全县共划建30个小区,撤销乡总支, 由区委直接领导村支部。
莱芜县,县委书记刘夏峰,县长谭克平(后刘舜卿),辖水北、寨里、王庄、方下、香山、华山、山口、雪野、陈村、台头、茶叶等11个分区(原三义乡、凤山乡、茶叶镇由章丘划归莱芜,凤山乡、茶叶镇合并为茶叶区)。
莱东县,县委书记刘舜卿(后为陈克)兼行署主任(后为毛梓才),辖镇里(1942年4月划归莱北)、白龙、杓山(1942年并入苗山区)、石马、常庄、苗山、铁车、辛庄(1942年并入铁车区)、孝义、鹏山(1942年孝义、鹏山两区合并为龙崮区)、矿山(城区)等11个分区。
莱南(后为新甫)县,县委书记兼行署主任(后为县长)王醒,副书记曹春耕,辖鲁西、圣井、野店、汶南、南冶、青泥、黄花、棋山(1942年划入莱东)及新泰西部的果都、翟镇、羊流等11个分区。
各分区委、区公所、区中队亦很快组建。
泰山区军民展开杀敌竞赛,屡创战绩为打击敌人封锁“蚕食”的凶焰,泰山区八路军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密切协同,响应山纵“创造红色连队、红色个人”、“看谁缴枪多” 的号召,开展杀敌立功竞赛。3月24日,一旅二团团首长集体研究部署,由副团长王凤麟率三营八连利用池上敌人活动规律,设伏甘泉庙,在伏击圈内埋设土造地雷、炸药,以火力、爆炸和白刃战,10余分钟即歼灭日军一个小队,毙敌11人,缴掷弹筒1具,轻机枪1挺,步枪7支,创爆炸歼灭战范例。28日,又克嘶马河据点,毙伤伪军20余人,俘16人。本月7日,历城西营据点日军16人并伪军30余人,岀动骚扰至木营村(泰北上港附近),驻该地四支队一团一营二连闻讯立即抢占制高点阻击敌人,一营营长曹旭、教导员张秉玉、副营长董毓湘也率其他连队将该敌包围,赵杰、单洪等亦前往指挥。经两小时激战,除四名伪军逃跑外余均被歼,共毙日军13人,俘日军小队长钟野三小以下3人及伪军大部,我10余人负伤。此战为泰山区地方武装创歼灭日军一小队首例。战后二连指导员吕鸿儒在四支队党代会上被授予“模范党员”称号。下旬,该团又配合主力拔除枯河、大王庄、寨里等据点,打破了敌人对西北山区的封锁。泰安县大队在预先争取茅茨伪军一个中队的有利条件下,配合一旅二团参谋长于淞江所率一营再次突袭茅茨据点,以火力掩护连续定点爆破战术突破围墙,并成功地将日军据守的五层中心炮楼炸塌,全歼负隅顽抗的日伪军,毙日军9人,俘日军小队长小林及军曹加藤,拔除了对徂彳来山根据形成重大威胁的茅茨据点,缴轻机枪1挺,掷弹筒1具、步枪11支。17日夜,该部突袭北崖(徂徕山东北)据点,以悬炸战术炸毁围墙,将陈三坎部伪军一个大队全部俘虏。战后,工兵班长刘厥兰被评为“爆破英雄”。二团以矿工出身的指战员为基础,在王凤麟、于淞江等团首长直接领导下不断发展提高爆破技术,后在全山东推广,为我军打破敌人的堡垒封锁乃至以后提高全军的攻坚战术做出巨大贡献。20日夜,博山独立营教导员孙黎、三连指导员阎发仓率80余人夜袭神头发电厂,炸毁敌新建之一号机组,炸裂一、二号烟囱,获鲁中军区表扬。27日,二团又夜袭新泰双山庄陈三坎伪据点,毙伤34人,俘65人,缴枪27支。30日,王凤麟率二团二营(营长刘振江,教导员刘振华)在区中队配合下设伏高庄、山头店(口镇以南),割断敌口镇至白龙据点电话线,诱口镇日军一小队、伪军一大队出动,经激战歼日军大部,计毙27人,逃5人,俘伪军200余人,缴轻机枪I挺、掷弹筒1具、步枪20余支,我军亦伤亡10余人。5月10日,泰北县大队在泰安县大队一部配合下,在芝田河伏击日军汽车8辆,泰安县大队中队长王华牺牲。另据莱芜县三个月统计,县大队作战4次,毙伤敌伪10人;各区中队作战10次,毙伤敌伪100余人;各乡分队及游击小组作战98次,毙伤日伪39人;动员民众8500人,破坏公路235公里,毁大桥一座,割电线1980斤。
5月
泰山区军民开展春耕造林活动泰山区我军利用战斗间隙,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运动,仅主力一旅二团在春耕突击周、植树突击周中,即出工4.8万人次(每次两小时),帮助群众耕地2350亩,植树2.8万株。.
刘伯戈窜抵莱东春,刘伯戈受沈鸿烈指派,率周茂森等100余人窜至莱东,刘自任国民党莱芜县党部书记长兼县长,在伪军阎继光、亓象德等部卵翼下,发展武装,网罗党羽,疯狂摧残抗日力量,积极进行反共活动,给我党工作造成极大危害。
6月
泰山区宣教工作受表扬泰山区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分局刊物《斗争生活》第五期载,分局宣传部长、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在省宣传联席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岀:“应该表扬的是泰山区的工作,对党员的教育比较普遍细致。《泰山时报》进步迅速,材料充实.编辑活泼,印刷亦颇精美,为地方报纸中最好的一份。”泰山区自1940年由地委宣传部主办党员干部训练班(相当于后来的党校),先后由李凯军、刘众前负责,对培养青年党员干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泰山区除地委机关报《泰山时报》外,还有各救总会创办的《群众月刊》,山东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青联)泰山区分会创办的《青年生活》、《抗战青年》,妇救分会创办的《妇女吼声》,农救分会创办的《农民生活》,职工分会创办的《职工前导》,文协分会创办的《文化哨》,另有淄川创办的《冲锋周报》、《团结周报》,新泰创办的《动员周报》、《斗争》半月刊,莱芜县委创办的《前进报》和泰安县委创办的刊物《前进》等,宣传工作十分活跃,对于教育党员、干部,鼓动军民坚持抗日斗争发挥重要作用。泰山区国民教育亦有迅速发展,截止上半年,已有中学1处,高小27所,初小1127所,学生近4.6万人;夜校1200处,学生3.4万人;识字班900余处,学生7万余人;上年办冬学2598处,学生近15万人。
章丘根据地建设大有进展在地委、专署、军分区和莱芜县委的支持下,章丘根据地建设工作大有进展,开展了章丘南部100多个村庄的工作,党员发展到800余人,建立了六、九、十等三个区委,县区武装也有较大发展,县委、县政府机关在章南一带站住了脚跟。
7月
古城河伏击战上旬,一旅二团主力南下沂蒙,离开泰山区。中旬,一旅二团团首长部署,王凤麟亲率一营二、三连精干武装设伏古城河(口镇东),以口镇区中队割断口镇到龙磨角电话线诱口镇敌出动查线,迅速全歼日军一小队8人及伪军一部,缴轻机枪1挺,掷弹筒1具,步枪6支,营长胡念筠不幸牺牲。此战与甘泉庙伏击战同为伏击歼敌的模范战例。战后二、三连立即南下归建。
益临工委成立一旅主力完成机动作战任务撤出淄河流域后,顽固派吴化文部配合日伪军反复“清剿”,致使该地区形势再度恶化。为坚持这一前哨阵地的斗争,区党委决定成立益临工委,张敬焘任书记(10月到职),同时成立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冯毅之任主任兼县大队长,高奋任教导员,益都县委和淄川东部行署同时撤销。工委辖益都三、四区,淄川东部二、三、九区和城关区,博山七区和淄博矿区党组织,及临胸、潍县二区、昌乐、安丘等地党的秘密点线工作。工委受鲁中区党委和泰山地委双重领导。在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工委紧密依靠群众,在方圆不足百里的敌伪顽夹缝中,顽强地坚持斗争。
8月
山纵编建第四旅一旅一、二团南调机动后,按照山纵第五期整军计划,泰山区我军主力改编为山纵四旅,旅长廖容标,政委汪洋。原一旅三团改为四旅十团,由蒙山一带返泰山区活动,团长陈明,政委陈宏,参谋主任翟明仁,政治处主任黄益源;原一旅四团改为四旅十一团,团长叶声,政委王文介,政治处主任桑芳国,主要在新蒙边一带活动;原泰山军分区(四支队)一团改为四旅十二团,团长石新,政委胡寅,政治处副主任张秉玉。四支队番号撤销。赵杰仍任泰山军分区司令,刘莱夫兼政委。
泰山区十二团反击敌人“蚕食”夏,敌企图“蚕食”莱芜西北山区,在孤山子、浆水沟子分别安设据点。本月,四旅十二团发起反击,攻克两处据点,歼孤山子伪军一个中队和浆水沟子伪军一部,打破敌“蚕食”计划。
9月
围山庄血战6日拂晓,新泰、孙村、张庄等据点日伪军出动700余人,突然包围抗日堡垒村围山庄(新泰西南),该村抗日自卫团和全村群众在村干部和某部募集队干部王贞祥等人率领下,依托围墙,以简陋武器奋勇抗击,血战终日,打退敌10余次冲锋,毙伤日伪军80多人,虽因敌强我弱围墙被敌所破,仍坚持巷战,表现了与敌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自卫团员和群众计有72人牺牲,30余人负伤,全村被敌抢烧殆尽。战后,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了救济慰问。山纵及泰山军分区通令嘉奖。
泰山区参议会成立上旬,泰山区参议会在章丘垛庄成立。到会代表近300人,选举亓养斋为参议长,孙启明(莱芜)、王寿卿(博山)、李北辰(博山,又名李星七,后投敌)、亓雨辰(莱芜)7人为驻会议员。另选10余人为行政委员会委员,主任(专员)赵笃生,秘书长亓象岑。次年初,孙启明主持参议会工作。夏,鲁中联办成立后,专员公署改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加之形势恶化,参议会撤销。
北海银行泰山区支行建立秋,北海银行(山东抗日根据地于抗战初期初建)泰山区支行建立,主任金波。支行建立后,积极发放农业、合作社、手工业等贷款,促进北海币在抗日根据地的流通,从而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经济,抵制敌人的经济掠夺,加强对敌经济斗争发挥重大作用。1943年春,为提高北海币信用,防止根据地物资外流,更好地开展对敌经济斗争,抗日民主政府颁发法令,禁止法币(国民党政府货币)在根据地内流通,统一了币制。至于伪钞,则早已禁止流通。
新甫县成立参议会本月,新甫县参议会在棋山观村成立,亓聘如为参议长,毕月覃、刘木易为副议长,王醒被选任县长。
泰南地委成立8月,中共山东分局召开会议,总结缩小行政区工作。鉴于敌人控制泰莱平原、封锁泰莱等公路, 我南北联系不便的形势,为加强泰山区南部斗争的领导,分局决定建立鲁中三地委(泰南地委),董琰任书记,张烈任宣传部长,刘子正任组织部长((1942年7月到职),封振武负责军分区及办事处工作。原泰山区之泰安、新甫、新泰改划为泰安、新甫、新蒙、泰宁四县,其中泰安(南部)县区划不变;新泰西部三、四区与莱南县合并为新甫县;新泰南部五、六区划建泰宁县,泰宁工委①改为泰宁县委,划归三地委领导。
泰山区军民奋起反击敌“九一八”大“扫荡”日军为巩固后方,并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作准备,于9月中旬对泰山区发动空前规模大“扫荡”。针对敌人“九一八”前后“扫荡”的规律,泰山区军民紧张地进行反“扫荡”准备。月初,为保护秋收,新泰县区武装配合十一团三营先后拔除杏山、玉皇山据点,歼伪军40余人。160,泰北县独立营配合群众3000余人,破袭泰莱、泰新公路百余里。莱东县委组织群众4000余人,五天破路120里。地委强调各级领导“县不离县,区不离区”,领导群众坚持本地斗争。18日始,敌纠集近万兵力从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各据点出动,在飞机、骑兵配合下,对泰山区各根据地开始分区大“扫荡”,驻峪口村的淄川县委、县政府机关奋战突围,独立营副政委许光汉等30余名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莱北县机关于18日在雪野召开纪念大会后驻白座峪,闻敌扬言将“扫荡”章莱公路以西情报后向东北山区转移。19日,敌采用声东击西,“铁桶战术”,重兵封锁章莱公路,岀动6000余人,在飞机、骑兵配合下,对章莱公路以东、博莱公路以北之茶叶、抬头等我根据地中心区反复合击。地委机关突至博莱路以南后,20日,刘莱夫、高启云等率精干人员复转逯家岭,指导合击圈内莱北、淄川、章丘等县机关及武装分散隐蔽。各县机关人员被冲散,辗转几昼夜方隐蔽突围。27日,敌1500余人又合击莱东常庄一带,我专署机关及四旅一部毙敌百余后安全转移。次日,敌2000余人又合击泰莱边山区,被我军毙伤40余人。敌“扫荡”中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在淄莱博边区残杀群众一百余人,掠夺耕牛数千头,抓青壮年3000余人,大部押至东北等地做苦工,绝少生还。敌所到之处,财物、粮食洗劫一空,烧毁村庄100余个,腰关、抬头一带片瓦无存,野外未及打藏的秋禾亦无幸免。反“扫荡”中,广大群众冒死掩护八路军干部、战士,事迹可歌可泣。20日,伪军高松坡部配合日军包围军分区后方卫生所驻地刘家白杨,残杀拒不说出八路军伤病员下落的群众32人,制造了“刘家白杨惨案”。在敌人淫威下,一些区村干部妥协逃避,有的叛变投敌。日伪大规模“扫荡”后,驻阎麻峪伪高松坡三团一营谢元仁和叛徒谢官富、郇新业等又对茶叶、抬头等根据地猖狂“清剿”20余天,逐村搜捕抗日干部,迫害抗日家属,破坏党群组织,安插耳目,对根据地造成极大破坏。10月下旬,驻三山的伪九旅张文正部又偷袭合围莱东县委、行署驻地小漫子村。县委、行署机关干部乘夜色奋力突围,无一伤亡。由于敌人摧残,加之天灾歉收,根据地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大“扫荡”后,泰山区敌伪据点由83处迅速增至119处(不含泰南部分),形势急剧恶化。地、县委及时抽调干部,恢复根据地工作,考察、补充区村干部,整理、恢复基层党群组织,安定群众情绪和生活。所到之处,群众争相哭诉,对敌人暴行无不切齿痛恨。
敌伪顽合力反共施行“自首”由于大批顽固派公开投敌,致使敌伪实力大增。敌增设据点,控制了泰莱平原,分割、封锁了山区根据地。较大股伪军主要有:驻章莱边一带的伪暂编一旅高松坡部;驻新莱边、新泰西部、莱芜四区和大王庄、水北一带的伪暂编二旅陈三坎部;驻莱芜八区、十区的莱芜“硬拳道”武装伪暂编第三旅亓象德部;驻莱芜二区、五区在莱东、蒙阴、沂水边区一带发展起来的“中央道”武装伪保安九旅张文正、沈洪增部;驻徂徕山周围的伪万金山部;驻莱芜三区一带伪阎继光部等。另有顽固派王连仲、程学通等部驻章丘南部,翟毓蔚等部驻淄西一带,吴化文部驻临胸五井、博山池上以南和莱东瓦泉以东以南麻、悦庄为中心的鲁山山区。8月,张文正部编为伪“剿共治安军”进驻口镇。敌大“扫荡”前后,阎继光在南冶、颜庄一带,刘伯戈依附伪军亓象德部在鲁西、寨里一带,张文正在口镇、山口一带,高松坡在茶叶、抬头一带大肆推行“自首”政策,抓捕共产党员、区村干部,诱骗胁迫我党员干部向其具结悔过“自首”,以“点天灯”、“大开花”、活埋、开水浇顶等各种令人发指的手段残害党员干部和抗日群众,对我党组织造成极大破坏。张文正一次抓捕我铁车区区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农救会主任等,除区委书记外全部活埋。至年底,章丘六区(胡山)、莱芜镇里区基层党组织几被全部破坏,莱北县党支部被破坏46个。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泰山区减少党员达2400余人。在敌人的淫威下,广大党员、干部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地坚持了斗争。各级党组织一面加强对党员的气节教育,一面布置部分恶化地区干部撤出以保存力量。
地委采取措施支持边沿区斗争敌人大“扫荡”后,淄川西部根据地形势恶化,县机关、部队仅能在“十里之长、一沟之宽”的金寨区狭小地带内公开活动。为利于淄川县委坚持斗争,开辟工作,地委曾于春季将章丘六区(分胡山、青山两小区)划归淄川。因形势恶化,党组织被破坏,难以进入活动,本月地委又决定将莱芜茶叶、抬头两区和靠近淄西的博山二区划归淄川(称新二区),并派边一峰接任李治祥县委书记职务。同时将原章丘南部九区划为官营、南明、陔山、锦屏、双峰等五个小区。
泰北县委建立本月,为加强泰安北部的工作,地委决定泰北正式建立县委,董林汉任县委书记,孙明任行署主任,范立中任独立营营长,张政德任政委。并决定泰北县委负责开辟历城南部工作。泰山专署自1940年8月,就派原专署财政科长赵亦安(陈秀文)以经商行医为掩护,在出泉沟、突泉、南高而等地先后建立联络点,后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党小组和高而支部,初步开展了历城南部工作。
11月
泰山区我军主动出击,配合沂蒙山区反“扫荡”继“扫荡”泰山区后,自本月2日始,5万日军并伪军一部,对沂蒙区发动空前规模“铁壁合围”大“扫荡”。山纵机关及一旅各团分别跳至泰山区、泰泗宁等外线隐蔽,分局、省战工会及一一五师机关机动穿插,保存了主力。12月下旬,敌主力逐步撤退。此次大“扫荡”对我鲁中根据地中心沂蒙区破坏极大。本月中旬,为配合沂蒙区反“扫荡”,泰山区统一组织一次大破袭,破坏敌公路及电话线60余里,并拆除敌可能安设据点村镇的围墙以防敌用。军分区参谋处长张耀辉率十二团三营攻克敌新设孤山子伪据点。一旅二团向胶济路附近主动出击,袭击了阎家峪等日伪据点,打击敌伪,牵制敌人。
敌策划建立“川村实验区”,加强控制泰莱平原秋,敌人在泰安以东泰莱公路两侧增设省庄、燕家庄、邱家店等据点,在反动会门配合下,“清剿”抓捕抗日人员及家属,泰安东部形势恶化,党群组织大部被破坏,部分干部投敌叛变,致使汶阳、岱东两区无法坚持工作被迫撤出。在日军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中,济南日特机关“鲁仁”公馆派特务川村与之雄伪装反战,利用泰莱边地方封建势力赵新民、徐树民等和“硬拳道”反动头目,诡称“中国要走,三民主义,的中间道路”,以“不'扫荡’、不交粮”等为诱饵,欺骗麻痹群众,鼓吹“地方自治”,依托日伪中心据点范镇,策划建立“泰莱特别自治实验区”(亦称“川村实验区”),成立“自治委员会”,以举办所谓“中山学校”为名在范镇设“总校”,在山口、姚庄、角峪等地设分校,组织伪军武装,并以威胁欺骗手段,强行在各村设坛安宫,组织会门武装实施“反共自卫团”联防。实验区一度扩至泰安角峪以北、山口以东、莱芜水北以西数十个村庄。敌人这一“以华制华”的险恶阴谋,对开展该地区抗日活动造成极大困难。本月,“硬拳道”集中数百人犯至下港一带,强迫各村安宫设坛,我军分区主力一举将其全部俘获,经教育后释放,揭穿了敌人“八路抓住会门就杀”的谣言,争取了会门群众,一度遏制了会门的发展。
12月
我军拔除枯河等据点大“扫荡”后,伪军陈三坎部一个大队在枯河安设据点,对莱北根据地构成很大威胁。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本月8日,四旅十二团采用坑道爆破、围点打援战术,击退寨里日军援兵,攻克枯河据点,将企图逃跑的伪军大部俘虏于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