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
I月
省委领导徂徕山起义,创建四支队1日,省委率机关人员、泰安县共产党员、抗日自卫团员、平津流亡学生及当地爱国民众计160余人,齐集徂彳来山大寺,誓师起义抗日,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马馥塘任经理部(供给部)主任。起义队伍暂编为两个中队:省委机关人员、泰安县党员、群众和平津流亡学生等90余人编为第一中队,李怀英任中队长,鲁宝琪任指导员;徂彳来山前一带发动的队伍50余人编为第二中队,封振武任中队长,程照轩任指导员。另以10名女同志组成宣传队,由政治部领导。林浩、武中奇争取到李怀英、韩德等5名全副武装的韩复榘部溃兵参加起义,编入一中队,为缺枪少弹的起义队伍增色不少。
莱芜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在日军侵占莱芜城后,即通知各处参加起义人员拉至李条庄,次日又移至莲花山田家林集合,正式宣布起义。5日,部队移至刘家林,接省委指示后,于6日开赴徂彳来山光华寺与四支队会合,计88人,76支枪,编为第三中队,程绪润任中队长,刘居英任指导员。刘少傥于1日到徂徕山向省委汇报了新泰党员发动武装的情况,省委即派军事参谋赵钰随其返回,通知新泰各地共产党员发动的武装立即来徂徕山会合。孙汉卿、董琰、李枚青、王迫悟、董林汉、王宪廷和民先队员韩顾三等共20余人集结于瑞山后,于5日首批赶至徂徕山。周星夫、王德一接董琰通知后于7日率起义人员10余人也赶至徂徕山。单洪在刘杜一带集结70余人枪,开赴徂徕山途中因遇敌机骚扰失散,于9日率余部17人至徂徕山会合。新泰的共产党员发动了五十余人,带枪四十余支,编入一中队,单洪任排长,董琰任政治战士①。不久,单洪又通知失散的30余人到徂彳来山集合,补充入三中队。刘少傥和张一民还将单洪在刘杜所办医院的一部分药械带上山,使四支队有了简陋的医疗条件。在中共党员张健飞、周蓝田等人争取影响下,爱国人士东庄高小校长朱蓂阶等在宁阳东庄一带发动23人,也于24日拉上徂徕山。下旬,林浩、武中奇、朱玉干等在北望村争取收编韩复榘部溃兵四十余人,编为第四中队,原溃兵副连长李国栋任中队长,林浩兼任指导员。原各县党组织发动串联的因仓促未及集结的人员也陆续赶来。起义影响日益扩大,人民群众奔走相告,爱国志士争相投奔。在不到一月时间内,四支队迅速发展充实到四个中队、400余人。四支队建立后,以红军为榜样,“支部建在连上”,排设政治战士,确保了党对部队的领导,加强了政治教育、时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使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迅速提高。
经过数月的孕育和准备,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泰安、莱芜、新泰一带党组织发动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终于成功了。徂徕山起义是党领导山东人民奋起抗战的一大壮举。它与全省各地我党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相呼应,标志着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山东的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担负起领导全省人民英勇抗战的重任,开始了由秘密斗争转向公开的武装斗争,奠定了山东党发展壮大和建立鲁中乃至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徂彳来山起义的成功,证明了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是英明正确的,证明了只有共产党人才是中华民族的砥柱中坚。徂彳来山起义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四支队英勇出击杀敌中旬,四支队经短期整训后,迅速南下徂彳来山前一带发动群众,壮大力量,沿途经黑石埠、涝坡、大官庄、茅茨等村达东良庄,向群众开展抗日宣传,一路之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受到群众热烈欢迎。26日,赵杰率部分战士在大汶口至新泰途中之寺岭村设伏,以简陋武器首次对日军作战,毙伤敌一部。班长杨桂芳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次日,四支队在凤凰庄隆重举行追悼会,同时处决了准备投敌被四支队抓获的国民党原新泰县长朱奎声等五人。28日,四支队移驻天宝寨。寺岭首战告捷,打日寇,除汉奸,初振四支队军威,扩大了我军在群众中的影响。
东良庄人民英勇抗敌29日,驻大汶口日军宾野部200余人出动报复,犯至东良庄。受到四支队抗日宣传影响的东良庄群众2000余人,在进步教员赵一川等人鼓动组织下,同仇敌忾,奋起自卫,用土枪、土炮依托围墙英勇抗敌,当敌人炮火炸开围墙后仍坚持巷战,共毙敌10余人。日军恼羞成怒,兽性大发,残杀村民72人,烧毁房屋300余间,将财物抢掠一空。东良庄战斗表现了中华民族誓死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日军暴行激发了民众对敌人的更大仇恨,赵一川率东良庄一批青壮年拉起队伍,和王心存①拉起的一支抗日武装合编为泰安抗日游击大队。
2月
四支队移驻刘杜,再度出击月初,省委率四支队转移至新泰刘杜、岔河一带,利用该地处四县交界、党的群众基础好等有利条件发展抗日力量。5日,共产党员管戈、周蓝田、刘海岩等率在泗水丑村一带发动的56人赶来会合,被编为第五中队,周庆标任中队长,管戈任指导员,后曹宇光、张林夫、朱旭等又率在泗水柘沟和曲阜董家庄一带发动的武装20余人赶来,也编入五中队。按照省委部署,新泰党员、民先队员又先后发动进步知识分子、农民等数百人,补充四支队特务队和其他中队。四支队还与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建立起统战关系,并商定为配合台儿庄战役由张部攻城,我部打援,联合袭击新泰城之敌的作战计划,张部提供电发火地雷四枚。18日,封振武、赵钰率四支队一部在泰(安)新(泰)公路之四槐树设伏,用地雷炸毁敌大小军车各一辆,毙伤日军数十人并敌酋一名。张里元部却未采取行动。21日,四支队又在王庄抗击了出动报复之敌。这几次战斗,进一步鼓舞了指战员抗日杀敌的信心,扩大了四支队在群众中的影响。
省委在刘杜召开扩大会议下旬,省委在新泰刘杜镇召开扩大会议,分析了全省的抗战形势,研究了深入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及四支队发展方向问题。黎玉、洪涛、林浩、景晓村、孙陶林、程绪润、金明、夏辅仁、朱玉干等参加了会议。省委决定由黎玉去延安向中央汇报山东情况,同时请求派干部来山东;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和四支队政委职务;孙陶林任政治部主任;四支队兵分两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影响,发展力量。一、三、四中队组成北路(第一大队),由洪涛、林浩等率领北上莱芜、淄川、博山一带活动;二、五中队组成南路(第二大队),由赵杰、景晓村等率领,南下费县、蒙阴一带,并由此派人护送黎玉启程去延安。省委机关亦分为两部分随部队行动。省委另派鲁宝琪回泰安组建泰安独立营。
3月
四支队迅速发展壮大四支队开赴新泰前后,省委陆续派一批党员干部返回地方,继续串联人员,扩大武装。在我党的影响和争取下,一些地方爱国人士自发组织的零星抗日武装也纷纷前来投奔,四支队迅速发展壮大。省委率一大队北上途中,在莱新边界莲花山区的天井峪,解除了打着抗日旗号敲诈骚扰群众并抓捕四支队抗日家属的国民党顽固派和进步①部的武装,其部分人员参加了四支队,编为第六中队,武中奇任中队长,李平任指导员。省委派王一平帮助朱蓂阶等在宁阳东庄、南驿一带继续发展武装,集合80余人,与早期参加四支队的20余人合编为第七中队,朱蓂阶任中队长,王一平任指导员。四支队离开徂彳来山后,原六区区长程鹏率区队武装将四出骚扰群众的大汶口汉奸维持会长李作修抓获枪毙,日军于2月14日岀动数百人报复,炮轰山阳村,炸死村民80余人,制造了“山阳惨案”。程鹏遂率区队武装百余人投奔在蒙山万寿宫一带活动的四支队二大队,被编为第八中队,程鹏任二大队副大队长兼八中队队长,夏辅仁任指导员。单洪、韩顾三、李春之、曹干军等在新泰蒲家庄、张庄,董琰、朱国平、曹礼琴等在董家庄、肖家庄、曹家庄等地分别发动武装一部,编为第九中队,单洪任中队长,刘少傥任指导员。爱国旧军官徐杰三在当地士绅王精一支持下在莱芜苗山、常庄一带组织武装一部,在共产党员张寿民和爱国人士段金斋(后入党,“肃托”中被错杀)争取下编为四支队第十中队,徐杰三(后为段金斋)任中队长,张寿民任指导员。刘其人、王迫悟、王宪廷、李枚青、董林汉等在新泰城关、南公、贤女庙、瑞山后等地继续发动武装80余人,编为第十一中队,徐连江任中队长,刘其人(后王迫悟)任指导员。省委又先后派边裕鲲、董琰去新蒙莱边界黄庄一带,在晚清秀才刘子升、原蒙阴七区区长房连三、教育界知名人士杨荆石(后任蒙阴抗日县政府县长)等当地爱国人士支持下,组织起第十二中队,吴冠美任中队长,边裕鲲、董琰、刘其人先后任指导员。莱芜水北一带马大卫、边逢甲等联合当地旧保安队成员于1月初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同月下旬,前保安队长景肇苓裹胁大部成员叛变,2月下旬马大卫、刘文举等率20余人投奔四支队,大部编入四中队。鲁宝琪回泰安后,和洒海秋、孙明、张烈等在洪沟、省庄、许家埠、山口等地发展武装近百人,尸本月在麻塔集合,编为四支队泰安独立营(亦称四支队三大队),洒海秋任营长,鲁宝琪任指导员。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四支队即发展到12个中队,1个独立营。四支队与五军在淄川马棚会师鉴于莱芜县委大部分成员参加起义武装,省委特派员刘居英又主持组建了莱芜县委以开展地方工作,李如瞻任书记,刘子正、刘木易、刘宗汉为委员。2月下旬,省委率四支队一大队北进至莱芜南部塔子、槲林前一带,乘日军撤离莱芜之机,派一部进驻莱芜城,将维持会长王宜林捕押至八里沟枪决。省委抽调孙启明、亓象岑、王其人、亓善青等在县委领导下开展莱芜地方工作,在鲁西镇成立“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孙启明任主任,亓象岑任副主任。为发展力量,扩大影响,省委在莱芜南部一带活动一段时间后,于本月初复率四支队一大队先后经苗山、青石关、石马等地,下旬抵达淄川马棚一带,与驻张里庄的廖容标、姚仲明率领的黑铁山起义部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不久改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一部会师。汪洋、张岗、崔介和爱国人士谢辉(后为党员)率在兰陵、大店、十字路一带发动的一支武装北进至博山夏庄,与省委取得联系后,驱逐了顽固派营长戴星三,宣布放弃张里元为控制该部而授予的独立营番号,编入四支队。曾受共产党员崔介影响的原博山县联庄会训练大队长徐化鲁、东北义勇军回乡军官郑兴等人在中共博山工委帮助下,发动青年教员、学生、联庄会员等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六军总队”,徐化鲁任总队长,谭克平①任政治部主任,张敬焘任副主任,郑兴任参谋长。总队成立后,经请示省委同意并派四支队一个中队支援,曾与原国民党博山县大队副李兴堂所率武装联合作战,一度攻入博山城,给敌伪很大震动。后张敬焘、徐化鲁识破李兴堂兼并阴谋,择机率总队一部200余人开赴石马,加入四支队,编为四支队教导队。总队另一部亦由郑兴率领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秦启荣蓄意“磨擦”,四支队回师反顽济南失陷前后,国民党军统法西斯特务组织“复兴社”山东头目、顽固分子秦启荣大力网罗党羽,发展“复兴社”组织,收编散匪游杂部队,以“军委会游击别动总队第五纵队”指挥名义,滥委梯队、支队“司令”,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破坏统一战线。秦启荣发展并滥委的“复兴社”分子莱芜县长谭远村、保安大队长景肇苓等在秦的授意下,拼凑县区政府和武装,占据县城,蛮横拒绝我党关于召开各阶层抗日人士代表会议,建立民主抗日政权以实行团结抗战的主张,肆意排斥和限制四支队在莱芜的抗日活动。四支队北上后,他们更是得寸进尺,挑起事端,驱逐我后方机关,扣押四支队经理部主任马馥塘和募集队人员,蓄意制造“磨擦”。四支队以抗战大局为重,一再忍让,据理力争,谋求谈判解决。谭顽却视我军为软弱可欺,置之不理。为执行党中央1月15日致山东省委的指示信中强调的“省委的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工作中心放在鲁中区,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的方针,坚持莱芜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立足点,3月底,林浩、洪涛、廖容标、姚仲明等领导人在磁窑坞召开会议,决定将四支队番号临时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廖、姚所率五军为第二师,与南路二大队联络约定,会师莱芜,反击顽固派。南路二、五、七、八中队先期抵达莱芜城南槲林前、坡草洼一带。4月3日晨,赵杰率南路部队一举袭占莱芜城,将反共顽固分子谭、景部下300余人解除武装,收缴其轻机枪一挺、迫击炮一门、步枪300余支。接着,北路部队亦到达莱芜。4月8日四支队全军在莱芜城东关官寺广场举行会师庆祝大会,正式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洪涛任师长,林浩兼任政委,赵杰任副师长,孙陶林任政治部主任。北路一、三、六、十等①中队编为第一团,团长程绪润,政委景晓村(后改为罗文华),政治处主任杨纯(女),下辖五个连;南路二、五、七、八、九、十一、十二等中队编为第二团,赵杰兼团长,程照轩任政委,程鹏任副团长,刘其人任政治处主任,下辖两个营六个连;汪洋等所率部队编为第三团,下辖四个连,汪洋任团长,张岗任政委,崔介任参谋长;另设教导队(后编入一团),徐化鲁任大队长(不久改任一团团长)。廖容标、姚仲明率部于会师后仍回胶济路北活动。
4月
秦启荣再次制造“磨擦”秦启荣得知我军袭占莱城,恼羞成怒,亲率一主力营由邹县、滕县兼程直扑莱芜,在泰安鲍峄山等部配合下,经新泰雁翎关抵达莱芜南部野店一带,并扣押四支队人员刘子升等10余人。四支队为顾全抗战大局,争取主动,于4月11日由莱城撤至寨里、鲁西一带,并再次多方谋求谈判解决,先后由范明枢、亓养斋、张川、张雪亭、宁子彬等知名人士并赵笃生、孙陶林岀面斡旋调停达7次之多。但秦启荣毫无谈判诚意,意孤行,于4月21日进驻莱城后,仍坚持要四支队撤岀莱芜县境等蛮横无理要求,并侮辱四支队谈判代表,袭扰四支队驻地。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四支队于4月21日由鲁西、方下一线向进逼之顽固派武装奋起反击,一度攻占鹿鸣山(矿山)。秦启荣又调集援兵包抄反扑,致四支队伤亡20余人。为保存抗日力量,四支队决定避其锋芒,主动再次退驻鲁西镇,司令部及一、三团又逐次转移至水北、泰安赵家石汶、黄前等地。5月中旬,省委及四支队转移至泰安角峪、上庄一带,迎接党中央派郭洪涛所率干部。
5月
郭洪涛率干部抵达省委驻地黎玉赴延安向中央汇报山东抗战情况后,中央决定派郭洪涛率一批干部来山东工作,郭洪涛任山东省委(后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20日,郭洪涛率干部50余人及电台抵达省委驻地泰安县邓许二庄。21日,省委在南上庄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郭洪涛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作了题为《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会议讨论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延安来的这批干部陆续分配到全省各地的部队和地方党组织工作, 加强了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力量。
洪涛逝世26日,洪涛因操劳过度,伤病交加,医疗条件极差,不幸病逝于泰安县角峪乡劝礼村,年仅26岁。洪涛是徂徕山起义主要领导者和四支队创始人之一。他的逝世,在四支队指战员和当地群众中引起巨大悲痛。
6月
省委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抗战爆发以来,由于地方党全力投入发动和参加抗日武装这一中心工作,致使地方党员儿乎全部参加了部队,地方党的建设受到影响。为适应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需要,省委于5月底开始,陆续选派得力干部由部队回地方开展工作,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先后重新组建了泰安(书记夏辅仁)、莱芜(书记刘莱夫)、新泰(书记董琰)、泗水(书记孙汉卿)、博山(书记张敬焘)等县委。各县委宜属省委领导,以“八路军办事处”的公开名义开展工作。
省委率四支队主力南下鲁南8中央致电山东省委,指示山东:我党领导的基干部队可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济队番号。省委决定撤销“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番号,恢复“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番号,调三支队(即原第五军)司令员廖容标任四支队司令员(廖于7月率三支队四团南下沂水岸堤一带与省委会合到职)。为支援我党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郭洪涛、赵杰率省委机关及四支队主力二、、三团,新泰南鲍出发南下滕县;林浩率一团仍留博莱边一带活动"23日夜.二团袭击了泗水城日军。7月7日,省委在仲村召开了纪念七七事变一周年大会。中旬,部队抵达滕县,在冯卯等地沉重打击了与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为敌,多次进攻义勇总队,破坏抗战的地方顽固派武装申从周等部。因斗争环境恶劣,部队减员严重,四支队二、三团合编为二团,钱钧任团长,汪洋任政委。部队于8月中旬撤出滕县北上,在八里沟击退顽固派伏击,后折回滕县长城村,经与张里元联络,转经费县张里元部防区抵达沂水岸堤。一团奉命南下接应,经蒙阴、泗水、平邑、仲村等地至沂水岸堤一带,与省委会合。四支队在泰安期间,王心存、薛子超、赵一川率部四百余人参加四支队,被编为二团三营。常润山(常秀岚)、赵龙图、高培冉、刘玉忠等先后在小井、黑石埠、宣洛、角峪等地组织武装近百人,编为四支队司令部特务连。新泰县委还将原单洪团结争取的地方武装岳柏良部和县委争取的徐芹荣部改编组建为新泰独立一、二营,后徐因预谋分裂部队被处决,一、二营合编后补充入四支队。
莱芜县委、办事处统战工作有成效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成立后,在县委领导下,积极动员民众参加抗战,为四支队募集给养,扩大武装,同时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在与顽固派斗争中,办事处配合四支队,做了大量争取上层团结抗战的工作,使地方上有影响的人士或保持中立,做调停各方关系的工作,或倾向支持我方立场。四支队回师莱芜期间,办事处通过商界人士马会章筹制军装600余套,解决了四支队一团春季统一着装的问题。办事处还利用各种关系做争取区、乡长与士绅、教育界人士工作,限制了“复兴社”在莱芜的发展。20年代为防备惯匪刘黑七(刘桂堂)等匪患,各地即在当地士绅支持下普遍组织起以“保家护院”为宗旨的道会门。抗战爆发后,各种道会门再度蜂起,泰山区以莱芜西部鲁西亓象德为首和泰安东部角峪一带以方长瑞为首的“硬拳道”(又称红枪会)势力较大。由于顽固派乱拉丁派款,鱼肉群众,却不思抗日,与“硬拳道”等会门矛盾渐趋激化。办事处利用关系开展宣传,争取会门首领团结抗战,反对顽固派。秦启荣北犯莱芜时,办事处曾动员方长瑞部会众,将在角峪一带迂回呼应秦部的和进步部驱逐。秦启荣进占莱城后,谭远村等率近千人武装搞所谓“全县武装大游行”,大肆进行反共宣传,设置区公所,建立区队,“推行政令”。在四支队主力撤离莱芜的情况下,县委派亓象岑、毕指南等出面,利用社会关系及四支队的影响,争取口镇、水北等镇士绅抵制顽固派在镇内设区政权。本月1日,又针对秦部拉丁、派款等扰民行为,动员“硬拳道”鲁西镇道首亓象德集结数千会众袭击堂子庙,打死打伤谭部百余人, 将谭部逐回莱城。秦启荣又调来临朐惯匪杨锡九梯队,扬言“血洗鲁西”,致亓象德部惶恐不安。在此情势下,县委又劝喻鲁西镇士绅岀面,邀请驻范镇的石友三部米文和旅三团一部进驻鲁西,并由该部在亓、杨间调停,避免了事态扩大。办事处还向泰安东部会门开展统战工作。当时泰安山口一带啸聚一股武装,号称“光复军”二十七支队,纪律败坏,人民不堪其扰。办事处通过当地名流姚新府,发动会众将其驱逐至泰西。6月下旬,受我党宣传影响的渐汶河村会众,以土炮将秦启荣委任的国民党顽固派县长于清泉等四人击毙,击溃其所率第二十七梯队。
7月
我党与石友三合作,发展抗战形势徐州沦陷后,国民党令六十九军石友三部(不久扩编为第十军团)入鲁,石部于5月间进驻新泰、莱芜一带,其军部先后驻新泰土门、莱芜郑王庄。抗战以来,党中央本着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积极争取石友三部合作抗战,并应石的请求,先后派张友渔、匡亚明、袁也烈等一批干部到石部工作。石友三为保存和扩张实力,在我已建立相当基础的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立足,亦乐于与我党采取合作态度。为制约秦启荣等顽固派的反共活动,在我党建议下,本月下旬石友三以山东军政首脑名义在新泰龙廷召开山东军政人员会议,八路军代表廖容标、林浩等和国民党地方军政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达成口头协议:各部队必须团结抗战,不得互相“磨擦”,不得互相瓦解部队,不得向友军防地扩张地盘等,并成立了联合行动参谋部。会议期间,山东八路军代表与石友三达成协议:我方供给石部粮食给养;石部支持八路军四支队在鲁中的抗日活动。这次会议,争取和团结了石友三,孤立和打击了秦启荣等顽固势力。会后由张友渔、匡亚明分任正副主任的六十九军政治部开办民运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爱国青年,派至各县担任民运指导员;经我、石双方协商以六十九军政治部名义先后任命张克威①和梁竹航②分别为新泰县长和莱芜县长。梁竹航为首的莱芜抗日县政府改造了部分旧区、乡政权,促进了抗日活动的开展。秦启荣部被迫由莱芜城撤至新泰羊流。因龙廷会议期间秦启荣对石友三自命山东军政首脑发号施令和与我党合作公开表示不满,加之秦部装备有十数门迫击炮令石友三垂涎,石遂欲解决秦部武装,秦对此有所觉察,乃率部逃往鲁南。通过争取与石友三合作抗战,对于巩固和发展泰、莱、新、博、蒙一带抗战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泰宁边区自治会成立5月,省委派朱蓂阶等回到宁阳县东庄,利用朱在当地的社会声望,开展抗日工作。同时,泰安县委也派张彬回与东庄一带接壤的泰安七区任区委书记开辟工作。鉴于泰宁边区距敌占交通线和矿区很近,斗争形势复杂,根据上级指示,七区委和朱蓂阶等联合当地知名人士在东庄组建了“泰宁边区自治委员会”,朱蓂阶任主任,以灰色面目为掩护开展抗日工作。自治会先后在中共泰安、曲泗宁县委领导下,以“合法”名义与敌周旋,组建抗日武装,掩护同志,打击敌伪,保护群众,使自治区成为一块秘密抗日根据地,对建立和维护鲁中与冀鲁豫根据地间跨越津浦路的重要交通线发挥了重大作用。后自治会辖区发展到泰安、宁阳、泗水交界处100余个村庄,曾一度易名.为泰泗宁边区自治会”。
油房战斗7日拂晓,泰城日军出动数百人分数路偷袭范镇、田庄、角峪等地的石友三部。正在山口筹备召开第二次全体动员大会的泰安县动委会和中共泰安县委转移至麻塔一带山区;泰安独立营在油坊村附近卸甲河边迎击敌之一路,毙敌数人,独立营副营长马子刚等二人英勇牺牲。驻防范镇的石部获此预警有所准备,与日军激战后撤退。
8月
“硬拳道”成立独立师在四支队和莱芜县动委会支持下,莱芜“硬拳道”在鲁西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亓象德任师长,亓恒泰任副师长,吴曰志任参谋长。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和石友三部均派员到会祝贺。
10月
泰安独立团组建9月底,与顽固派鲍峄山、朱荣宝秘密勾结、混入四支队任二团一营副营长的坏分子于得水,利用滕县战斗后部队情绪低落和部分指战员的乡土观念,以“回家抗战”的蒙骗手段将该营部队由沂水松林村拉回徂徕山前老庄子一带,并策划投降大汶口日军。副团长兼一营营长程鹏亦被裹胁。泰安七区委和泰宁自治会组织群众热情慰问,稳定了部队情绪。根据省委指示,赵杰、封振武等赶赴该营驻地,教育争取了程鹏,在薛子超、秦子美、赵桓等党员骨干和进步官兵支持下,揭露了于的阴谋,逮捕处决了于得水,挽救了部队。该营本月与泰安独立营和泰安县委争取的在化马湾一带发展起来的任德本独立营合编为泰安独立团,团长程鹏,政委由夏辅仁兼,政治处主任杜西书(红军干部)。独立团稍加整训后,除留一个中队加强自治会武装力量外,余于次年2月奉命开赴莱芜口镇,编为四支队一团三营。
曲泗宁中心县委成立本月,泗水县委改为曲泗宁中心县委,周蓝出任书记。曲泗宁县委依托泰宁自治区开展活动。
四支队主力陆续重返泰山区为加强创建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力量,本月,四支队司令部及一团首先由沂水重返泰山区,在莱北、淄博等地宣传群众.扩大部队,打击敌人。这期间,曾在太河用步枪击落日机一架。二团亦于年底重返泰山区①。同时廖容标率四支队四团②由胶济路北南下泰山区。次年春,三支队八团又奉调编入四支队四团。
12月
石友三撤离鲁中,日军重占莱芜城石友三在山东所为被沈鸿烈、秦启荣等多次密报蒋介石,引起蒋介石猜忌,蒋遂于10月以驰援武汉为名电令石友三率部离鲁,后又令其开往河北。本月12日,新泰日军出动,一路击溃梁竹航县保安大队后重占莱芫城,一路进攻土门石部总部,石部留守机关及高树勋部仓皇撤离鲁中③,张克威亦随同撤离。莱芜、新泰两抗日县政府解体。泰山区创建根据地初见成效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直接领导下,泰安、莱芜、新泰等县党组织利用敌后空虚,局势相对稳定,各界民众抗战情绪高涨的有利时机,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初步取得成效。在团结抗战形势推动下,泰安、莱芜、新泰各县以至区、乡、村相继建立起“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泰安县动委会于5月在范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增选了一批各界知名爱国人士为委员,8月又在长山前村成立了“泰安县东部人民抗敌武装联防办事处”,由范明枢、李云斋分任正副主任;7月,莱芜县动委会成立,张川①任主任(后为刘子正);8月,新泰县动委会成立,林笃泉、颜和庵任正副主任。动委会是在我党领导下发动群众抗战的公开组织形式。动委会建立后,工作十分活跃,在乡村组织了抗敌自卫团(队),建立了一些负责防奸反特、传递情报的“盘查站”,承担了为部队筹措给养、经费和服装,收集民间散存枪支弹药的任务,并推动发展妇女和青年等群众救亡团体,实际发挥了政权的作用。8月,党还在梁竹航县政府的支持下,并商得六十九军政治部同意,以该部名义在莱芜举办民运、青年和小学教员训练班,培训了数百名基层骨干。同时在训练中发展了大量党员,从而大大增强了在莱芜农村的工作基础。在这些工作中,党员徐干晨、苏克强、亓象岑和党外人士孙启明②等均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此期间,党的基层组织也普遍得到恢复和发展。至年底,泰安、莱芜、新泰各县均建立健全了党的区委,建起了不少乡村支部。莱芜发展党员近千名,新泰发展300余名,泰安(铁路以东)发展了200余名。总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泰山地区的中心地带,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组织和武装群众、改造旧政权等方面都获得了可喜成绩,使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