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374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D231
页数: 14
页码: 71-84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泰山区,主要包括泰安、莱芜、淄川、博 山、新泰等县全部和历城、章丘胶济路以南地区,面积近万 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平津,并沿津 浦铁路大举南侵。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强烈要 求抗日的形势推动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接受合作抗战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1月,日军侵入山东境内,省委由济南迁抵泰 安。擅自率部撤逃,日军轻易渡过黄河,致使山东战局急转直 下。1937年底,济南、泰安等地相继沦陷,山东大部沦为敌 后,局势极度混乱,人民恐慌无望。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后,日寇开始以主要力量对付共产党及党领导下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关键词: 中共泰山区 历史大事记 概述

内容

概述
  一、恢复发展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泰山区,主要包括泰安、莱芜、淄川、博山、新泰等县全部和历城、章丘胶济路以南地区,面积近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其境内主要有泰山、徂徕山、莲花山等山区与鲁山、沂山、蒙山连绵相接;有淄博、莱芜、张庄(新汶)、华丰等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盛产粮食、油料、棉麻等作物;有张博、磁新两铁路支线与津浦、胶济干线提供运输之便;加以位于胶济、津浦两铁路之腋,又紧邻济南、泰安、张店等敌之屯兵重镇,且为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纵队等首脑机关所在地沂蒙根据地的西北门户及鲁中战略区和胶东、渤海、冀鲁豫等战略区乃至中央的重要联系通道,故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斗争也异常激烈残酷。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平津,并沿津浦铁路大举南侵。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的形势推动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接受合作抗战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中共山东省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洛川会议”将神和中央北方局要求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部署各地党组织积极准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并决定由省委在徂徕山直接领导发动起义,开展鲁中地区敌后游击战争。1937年1月,日军侵入山东境内,省委由济南迁抵泰安。在党的争取下,原被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的大批共产党员获释,许多流落外地的共产党员也陆续返回泰安等地。他们在省委的领导下,迅速联络失掉关系的同志,整理、恢复党组织,全力以赴地宣传发动群众,联络各界爱国人士,组织救亡群众团体,准备发动抗日装起义。
  由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擅自率部撤逃,日军轻易渡过黄河,致使山东战局急转直下。1937年底,济南、泰安等地相继沦陷,山东大部沦为敌后,局势极度混乱,人民恐慌无望。中共山东省委勇敢地担负起领导人民抗战救国的历史重任。1938年1月1日,省委直接领导发动了著名的徂徕山起义,建立了坚持山东抗战的人民武装---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莱芜、新泰等地党组织也于国民党军队溃退、日军进占县城以后成功地拉起抗日武装,与四支队会合。泗水、宁阳等地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织的武装也参加了四支队,使四支队迅速发展壮大。四支队诞生不久,即英勇打击敌人,积极配合台儿庄会战,并对秦启荣等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界人士和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到1938年4月,四支队已发展为3000余人的抗日劲旅。
  1938年5月,党中央派郭洪涛率一批干部到达山东,在泰安向省委及四支队传达了中央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方针,重组了山东省委(不久即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省委决定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重建了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县委。各县委深入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同时积极发展党的力量,迅速建立起区、乡、村等基层组织。根据中央制定的方针,各地党组织配合在国民党军石友三部工作的共产党员开展工作,团结和争取石友三部共同抗战,利用敌后空虚的有利时机,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度建立了莱芜、新泰两个抗日县政府,限制了顽固派和投降派势力的发展,创立和稳定了合作抗战的局面。
  在广大群众抗战情绪高涨的形势下,各县地方党组织以各种形式积极培训抗日骨干,组建起青救团、妇救会、动委会、抗敌自卫团等群众救亡团体,使党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不断发展,为创建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二、大量发展党,放手发动群众,加强政权建设,壮大抗日武装,巩固根据地南京、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回师华北,加强对其后方的控制。以共产党为主体领导的游击战争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形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处于上升时期。
  1939年1月,泰山特委成立,标志着泰山区正式形成。9月,特委改为地委,统?了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等县党的领导。特(地)委领导各级党组织,在主力部队的支持配合下.全力进行了抗日根据地建设。泰山区党组织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粘神和关于“大量发展党”的指示,在一年多的大发展时期内,发展党员近万人,使根据地中心区的乡村大部有了党的组织或党的工作,并积极开展边缘区、空白区的工作,为我党独立自主地领导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940年下半年,针对大发展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泰山区党组织按照上级部署,开展了“审查巩固党”的工作,加强了对党员的审查、教育和基层组织的整顿、建设,提高了党员素质,纯洁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迎接更严峻的斗争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在发展中的抗战形势下,泰山区大力开展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o1939年5月,泰、莱、历、章四县联合办事处成立,6月,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扫荡”鲁中地区,国民党各级政权纷纷崩溃。在各阶层人民群众支持下,我党领导的各级抗日民主政权迅速建立。9月,泰、莱、历、章、淄、博、新七县联办成立;1940年3月,在各县建立县政权基础上,泰山专署成立。政权建设又大大推动了建党、扩军、发动群众和发展巩固统…战线等项工作的开展。党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壮大,群众救亡团体普遍建立,工作十分活跃,人民抗战热情持续高涨。但是在迅猛的发展形势下,党内有的同志对敌后抗战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头脑不够冷静,在党的领导上也暴露了斗争经验和政策水平等方面的缺点和弱点,以致在锄奸、统战等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尤其是“肃托”错案,对根据地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教训是沉痛的。
  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在日本加紧诱降活动的情况下,抗战态度更加动摇,对敌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迅速增长更感不安,采取了“限共”、“溶共”的反动政策,并于1939年底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汪伪也与日军签订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国民党顽固派沈鸿烈、秦启荣之流在泰山区屡屡挑起“磨擦”,制造了“太河”、“雪野”等事件,并指使纵容部下公开投敌,勾结敌伪夹击我军。泰山区军民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斗争。1940年,日军相继打通泰莱、莱新、章莱、博莱公路,开始对泰山区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分割、封锁和越来越频繁的“扫荡”。泰山区军民英勇奋战,为保卫抗日根据地而斗争。
  三、贯彻十大政策,顽强坚持斗争,渡过黎明前的黑暗
  自1941年起,泰山区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
  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后,日寇开始以主要力量对付共产党及党领导下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先后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总力战”。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在“曲线救国”谬论掩饰下,指使纵容大批敌后国民党军队公开投敌反共,一时形成“降军如潮,降将如毛”的局面。在泰山区,敌人在相继打通了各主要公路交通线,完成了对根据地的分割包围后,大量增设据点,实行伪化,控制了泰莱平原,并加强了对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在“扫荡”中施行血腥的“三光”政策,对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摧残。1941年敌九一八大“扫荡”,对泰莱章淄山区根据地中心区造成极大破坏,从此泰山区形势极度恶化。1942年起,敌人在相继对徂徕山、莱北、莱东、莲花山等根据地大规模“蚕食”,同时恶毒地施行“自首”政策,妄图从根本上摧毁我党群组织。1942年10月,敌人“拉网”合围茶叶口一带根据地,泰山地委、军分区在吉山遭受严重损失,军分区政委、地委书记汪洋等200余干部、战士牺牲。吉山战斗后,泰山区形势恶化到极点,根据地丧失殆尽,灾荒瘟疫蔓延,抗日军民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加之万金山、张文正、吴化文等大批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公开投敌,以及老牌叛徒刘伯戈与敌伪勾结共同夹击破坏,泰山区成为全省抗战形势最艰苦的地区之一。
  在敌人的进攻面前,泰山区党组织领导抗日军民以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为武器,正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先后制定的以建设“三三制”政权、整风、精兵简政、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减租减息、主力、地方化、大生产等项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政策”,进一步开展了根据地建设。1941年,为适应对敌斗争形势,泰山区区划陆续进行了调整,减少了领导层次,划小了行政区域,加强了边缘区斗争。月,泰安县首先划分为泰安、泰北两县;4月,莱芜划分为莱北、莱东、莱南(新甫)三县;7月,为加强益临边区斗争的领导,成立益临工委;9月,泰山区南部泰安、新甫、新泰划出,建立泰南地委。
  1942年初,针对1941年反“扫荡”斗争中暴露的问题,泰山区在鲁中区党委帮助下开展了整理支部工作,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刘少奇同志到山东后,泰山区党组织转变思想和作风,进一步树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观念,开展了“双减”“借粮”运动,保护了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党的工作有了更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党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和“咬紧牙关,度过困难”的口号鼓舞下,泰山区党组织在党政干部和部队指战员连最低生活需要也无法保证的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靠坚强的党性,钢铁般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领导人民群众顽强奋斗,坚持了反“扫荡”、反“蚕食”、反“自首”斗争。吉山战斗后,地委在区党委帮助指导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进一步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彻底转变斗争形式,实行精兵简政,坚决贯彻“敌进我进”的斗争方针,调动一切力量,全面开展对敌斗争。主力地方化、分散化,大力发展民兵,大打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深入敌占区,武装斗争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开展了反抢粮、反“资敌”、争取瓦解敌伪军、建立两面政权、建立“抗日堡垒村”、建立隐蔽的根据地等工作。泰山区党组织还领导抗日军民开展了大练兵、大生产运动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活动,改善了根据地经济状况,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同时,抓紧战争间隙,初步进行了以整顿“三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学习运动,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极其深刻的思想教育。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形势和全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好转,从1943年下半年起,泰山区通过开展反吴化文、反刘伯戈的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终于扭转了敌、顽、我“三角斗争”中我军被动劣势的地位,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泰山区党、军队和人民经受了最严峻的斗争考验。
  四、深入发动群众,展开局部反攻,迎接抗战胜利
  1944年在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泰山区形势更加好转。
  由于太平洋战争失利,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起豫湘桂战役,不得不调整部署,从其后方抽调大批兵力。在我军民开展的分散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不断打击下,泰山区日军也被迫开始收缩兵力,实行所谓“重点配置”。3月初,驻章莱路日伪军首先撤退,我军乘势攻克、迫退一批敌伪据点,莱北、章南等地形势好转。自3月底开始,泰山区我军参加了鲁中军区统一组织的第三次讨吴战役。吴伪主力西逃撤入莱东后,泰山区我军又乘其立足未稳,接连予以沉重打击,迫使吴伪龟缩莱东一线。5月,我军又拔除章历边据点多处,进一步开辟了胶济路以南地区。
  泰山区军民通过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根据地经济迅速恢复,我军主力、地方武装、民兵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日益发展,战斗力大大提高。7月,地委、军分区、专署在西营联合召开“群英会”,总结两年来对敌斗争,表彰了一批英雄模范,抗日军民的斗志更加高涨。此后,泰山区集中力量,不断发起攻势,首先解决了泰莱边一带顽抗的伪军和反动会门,彻底摧毁了“川村实验区”,继之又连续打击了国民党特务、顽固派武装,消灭了勾结日军、严重危害抗日军民的王其祯全部、王连仲大部,不仅恢复了一度被敌占领的原根据地区域,而且开辟、扩大了大片新区。地委还积极组织力量,开展了济南、泰安等城市地下工作。1944年7月,鲁中区党委决定撤销淄河县委,恢复益都、博山县委,划归五地委领导;9月建立了历城县委;其他县区也先后进行了区划调整。在我军民长期围困斗争下,伪军吴化文部无法立足莱东,于1945年6月被迫南逃。至此,我军已控制了泰山区80%以上的国土,日伪军被迫龟缩于少数据点内。
  在形势好转的同时,泰山区党组织深入进行了整党整风运动,使全体党员干部从理论到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细致的教育,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党性,转变了作风,大大改变了党组织的面貌。同时大力开展了以“复查双减”、“反奸反霸”为中心的群众运动,改变过去发动群众流于形式的“大呼隆”做法,深入扎实地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了群众组织,树立了基本群众优势,削弱了封建势力,改造和加强了基层政权,培养训练了大批干部,为迎接抗战胜利做好了充分准备。8月15日,日本天皇公布投降诏书,中国人民的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五、胜利大进军,开辟新区工作,争取和平民主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后,根据党中央、朱总司令发布的大反攻和猛烈扩大解放区的命令,泰山区地方武装立即升级整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一路反攻大军四师十一、十二两个团,与鲁中其他主力部队一起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向敌占城镇及铁路沿线发起大进军,一举收复除泰安、济南、张店等少数城市外的大片国土,控制了本区境内的胶济、津浦铁路。国民党当局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玩弄“和谈”阴谋,一面电邀毛主席到重庆“共商国是”,一面密令日伪军拒不向我军投降,并急令其军队沿津浦路北犯进攻我解放区。我军则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鲁中、冀鲁豫主力部队沿津浦线对北犯蒋军步步抗击。9月,蒋敌伪合流反扑,重新占领了淄博地区。10月,改换国民党军番号的伪军吴化文部占领津浦路兖州、泰安一线,国民党军李延年、霍守义等部在日伪军掩护下窜入济南。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按照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部署,山东抽调大批主力部队和干部奔赴东北,开辟东北根据地;苏浙一带新四军则奉命北进入鲁,其中一纵布防津浦路兖济段,并将猥集泰安城顽抗的伪军团团包围。
  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的声势推动下和我党努力下,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终于达成“双十协定”,并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协定生效前夕,我军夺回了被日伪军重占的淄博地区,扩大了解放区。
  为了配合大进军的形势,扩大解放区,泰山区在章丘、历城的胶济路以北地区新建章历县,并抽调干部开展新收复区工作,掀起一次大动参、大升级热潮。同时淄川、博山划建为淄博特委。10月,形势略为稳定,泰山区各县区划进行了调整,泰安(南部)、新甫划归泰山区,恢复原莱芜、泰安县。同时,泰山地委部署各级党组织,大力开辟新区工作,派干部加强了历城、章丘等新区工作的领导,并组织工作队分赴各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反奸诉苦”、“反霸清算”为中心的群众运动,争取了群众优势,削弱了封建势力,摧垮了汉奸、恶霸、地主的统治基础,并在斗争中进行了建立党组织,组织民兵和改造旧政权等项工作,为争取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停战协定签订后,在短暂的和平时期,泰山区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制定的“练兵、减租、生产”三大任务,一面恢复工农业生产,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安定人民生活,开展经济建设工作,一面继续紧张深入地发动群众,保持清醒头脑,作好自卫战争的准备,同时配合新四军一纵等主力部队对负隅顽抗的泰城等地伪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六、深入开展土地改革,全力支援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进攻
  国民党推翻政协决议后,加紧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唆使盘踞解放区内的伪军猖狂违约挑衅,内战危险迫在眉睫。为严惩猖狂挑衅的伪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一纵发起讨逆作战,一、三旅自6月7日至10日一举攻克泰安城,歼灭伪军宁春霖部4000余人,二旅同时重创了大汶口守敌。6月下旬起,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以30万人兵力大举围攻我中原野战军,全国内战爆发。在蒋介石亲自策划下,济南、潍坊、青岛之国民党军岀动10余万人,沿胶济线大举进攻,于7月中旬打通胶济线,占领泰山区内之胶济路沿线和淄博等地区。泰山区军民在地委领导下, 一面在历城、章丘等边沿区坚决抗击国民党军的进犯,一面在后方中心区贯彻中央“五四”指示,抓紧开展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又掀起了大动参高潮,我军实力迅速增强。
  1947年1月,国民党军南北对进,企图夹击山东我军于沂蒙山区。我军以少数兵力牵制南线之敌,主力迅速隐蔽北上,将北路胶济线南进之敌李仙洲集团包围在莱芜一带。2月20日“莱芜战役”总攻开始,经三天激战,获一举歼灭国民党军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47年4月,国民党军又实行对山东“重点进攻”。我军发起“泰蒙战役”,再克泰安,歼敌七十二师师部并两个旅,又在孟良崮围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王牌军”的整编七十四师。7月,国民党5个整编师(军)的重兵进犯泰山区,在胶济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地区反复“清剿”,寻找我军主力。土改中被斗争的地富、恶霸、汉奸等组成“还乡团”,随敌军对我党员、民兵、土改积极分子进行了疯狂的阶级报复。泰山区处于敌我双方反复“拉锯”的残酷斗争之中。
  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泰山区党组织领导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主义气概,坚定地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泰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砸锅卖铁也要支援前线”的决心,全力以赴地支援了莱芜、泰蒙、孟良崮、南麻、临朐等战役。在敌人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泰山区除组织部分老弱人员转移渤海地区以外,精干人员以武工队形式坚持本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在进行战争的同时,全区还抓紧开展了“土改复查”群众运动,使土改更加深入、彻底。但是,在饶漱石、康生等人的错误指导下,泰山区部分地区也一度出现削弱党的领导、侵犯中农利益和乱打乱杀的混乱现象。1947年冬,由于我军主力岀击敌后,敌人在泰山区之主力被迫陆续调岀。在逐渐缓和的形势下,泰山区又开展了“三查”“三整”和在土改中审査改造党的工作。“左”倾错误又一度蔓延。泰山地委和各级党组织虽然对“左”的错误一直有所抵制和纠正,但部分地区错误仍然是比较严重的。1948年春,在毛泽东等同志多次指示后,全局的“左”倾问题才得以彻底纠正。为克服战争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泰山区党组织又贯彻了华东局提出的“三大方案”(精简编制、调整供给标准、清理资财),领导全区人民进行了生产救灾工作。
  1948年3月至6月,山东兵团先后发起了胶济线和津浦线战役,彻底扭转了山东的战局,泰山区全境遂获最后解放。
  七、全力支援战争夺取全国胜利,开展生产救灾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为了加强和统一鲁中、鲁南地区的领导,适应更大规模支援前线的需要,华东局决定成立中共鲁中南区党委,泰山地委编为鲁中南区一地委,辖泰安、莱芜、历城、章丘四县。淄博周张地区另划建淄博特区。此后直到9年春,泰山区党组织领导人民全力以赴地投入支援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的伟大斗争,组织调动了大批人力物力,先后有力地支援了济南、淮海、渡江、京沪杭等战役,并开展了大规模动员参军运动,大批武装源源不断补充主力,同时提拔和培训了大批干部,随军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泰山区南下干部奔赴浙江湖北、四川并广东、广西等地,支援了这些地区的工作。
  1949年6月,新泰、泰宁两县划归泰山区,泰西县并入泰安县。根据形势的变化,全区转入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建设,肃清匪特,结束土改,并开展青年团建团工作。1949年冬至1950年春,泰山区灾荒严重,地委大力开展了生产救灾工作。
  1950年5月,鲁中南区撤销,泰山、泰西两地委合并为泰安地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泰山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