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368
颗粒名称: 1933年大事记
分类号: D231
页数: 9
页码: 44-52
摘要: 1933年,泰安中心县委调整,张恩堂到泰安、新泰等地视察工作,莱芜县立师范党组织发起学潮,肥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学校驱逐反动教员,中共泰安二区区委建立,莱芜县委开办文成书局坚持斗争,新泰旅济学生同乡会组成,新泰县委领导成员被迫外出隐蔽,泰安党组织遭敌严重破坏,刘仲莹等外出寻找党组织,莱芜党组织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公开斗争。
关键词: 党的活动 党组织 革命运动

内容

1933年
  泰安中心县委调整1月,李干臣因贯彻省委指示不力“犯有右倾错误”而被撤职,由省委特派员张天民指定宋绍凯代理中心县委书记。
  泰安党团组织遭破坏3月上旬,因团山东省委书记陈衡舟在上海被捕叛变后来山东破坏了党、团组织,泰安党、团组织亦遭一定破坏,侯振汉、王殿卿等三人被捕,团县委书记王石钧及时接到通知转移外地,幸免于难。
  张恩堂到泰安、新泰等地视察工作3月,临时省委书记张恩堂(张北华)到泰安、新泰等地视察工作。首先因宋绍凯排斥打击朱玉干问题而主持改组了泰安中心县委,决定由裴荣印接任县委书记,邱士长任组织部长,王仲范任宣传部长。之后,张恩堂到新泰听取了新泰党组织的工作汇报,传达了省委关于举行武装暴动、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
  莱芜党组织发展壮大分区委相继建立中共莱芜县委建立后,贯彻秘密、隐蔽的发展方针,大力开展建党工作。首先确定了在雇农、贫农、手工业工人、先进青年学生和进步小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并规定了四项工作原则。同时,规定每个党员首先在本村建立党的组织,并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向外村、外区发展。很快在一区、二区、三区、十区等近30个村庄发展了党员,部分村庄建立了党支部。1933年初,党员发展对象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全县党员发展到200多名。随着党的发展壮大,1933年春夏之间,建立了党的四个分区委。一分区委,由黄仲华兼任书记;二分区委,由刘伯戈兼任书记;三分区委,由毕指南兼任书记;四分区委,由韩玉超任书记。同时,为加强对农会的领导,在县农会成立了特别支部,吴卓先、王其人先后任书记;在县师范讲习所建立了党支部,由窦光宇负责。县师团组织亦同时成立。
  莱芜县立师范党组织发起学潮1932年3月,莱芜特支成员刘仲莹、黄仲华等人在莱芜县立师范发展窦光宇等人入党,建立了党小组。县师党小组在特支领导下,积极发展党、团员,壮大党组织。他们还建立了学生自治会,组织学生学习进步书刊,研讨革命理论,县师政治空气活跃起来。当时,莱芜县立师范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完全是封建主义的落后东西,广大学生对学校和教育当局极为不满,要求改革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1933年5月4日,借纪念“五四”活动之际,县师党组织发动广大学生,进行了罢课斗争, 提出改革旧的教育方式,赶走不称职教师,罢免县教育局长。罢课斗争引起学校和县教育局不安,先后派训育主任、校长、教育局长出面劝阻、训话,引起学生不满。县师党组织因势利导,发动学生会多次与县教育局长周定一说理。23日,由窦光宇等率领,结队到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说理请愿。县当局却视学生运动为不轨,激起学生公愤,学生高呼口号,冲进县教育局,周见势不妙,逃离莱芜。罢课斗争打击了封建教育制度,赶走了教育局长,震动了全县。
  肥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学校驱逐反动教员下半年,肥城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及个别教员在国民党地方官员怂恿下,极力向学生灌输反动思想,引起了进步师生的强烈不满。进步学生张新村在李寿年(肥城桃园西里村人,曾任团北平市委交通)的影响鼓动及进步教师李森堂等支持下,建立了学生自治会,开展了以反贪污、反反动教育、反迫害、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主要内容的斗争。在斗争中,迫使校方向学生道歉、退赃、撤换了坚持反动教育的教员。这次行动被称为“肥城一小学潮”。
  中共泰安二区区委建立7月,在泰安师范读书的共产党员王玉英,寒假期间在家乡夏张镇发展崔子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夏张建立了中共二区区委,崔子明任书记,邱士长任组织委员,王玉英任宣传委员。
  泰安、莱芜党组织遭敌破坏7月,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临时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宋鸣时叛变后,立即带领捕共队到各地搜捕共产党员。泰安县委得到省委工人委员曹福广的紧急通知后,立即通知党员分散隐蔽,未受到大的破坏,党员赵来凤、刘崇岗、贵席珍、苏传元等被捕。7月中旬,宋鸣时带捕共队到莱芜抓捕共产党员。刘仲莹等人正在鹁鸽楼小学听取工作汇报,捕共队进校后他们机智逃脱,党组织免遭破坏。宋鸣时叛变后,泰安、莱芜形势急剧恶化。月底,泰安中心县委书记裴荣印消极脱党,中心县委其他成员被追捕,党的工作陷于停顿。
  莱芜县委开办文成书局坚持斗争7月,省委和泰安中心县委相继遭到破坏,莱芜县委亦遭危险,与上级党失去联系。为坚持斗争,县委决定窦光宇、毕指南、王其人分别到大连、山西、青岛等地建立立足点;同时决定由王其人等负责筹办一处书笔文具铺,掩护党的地下活动。9月5日,王其人开始筹办“文成书局”,翌年2月在鲁西镇正式开业。由王其人、曹春耕负责。其任务是:一、担负县委各领导之间及县委与下级之间的联系,并负责与泰安中心县委、省委的联系。二、做好小学教师和学生工作,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三、为县委解决国民党禁购的物品。王其人等利用走乡串学推销文具、以文会友的机会联络同志,传递消息,并多次奔波于泰莱、莱济之间,联络上级,为莱芜党组织坚持斗争发挥了很大作用。至1935年初,“文成书局”与全县10个区中的6个区70多处学校建立了关系,团结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和中上层进步人士。新泰县委发动龙须崮农民武装暴动4月初,按照省委指示,新泰县委在新泰城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暴动事宜。会议决定:(1)由县委委员王德一、单洪选择地点;(2)号召全体党员每人发动十名农民参加暴动,并尽可能地多掌握武器;(3)由县委委员王建青联系暴动的军事指挥人员;(4)暴动时间县委决定后另行通知。会后,新泰县委积极准备发动武装暴动。5月初,单洪、王宪廷、王德一、王建青先后到徂徕山、龙须崮、西南乡等地察看地形。经周密分析和选择,县委决定在新泰、蒙阴交界处的龙须崮举行暴动,主要成员重点在新泰东部龙廷一带发动群众,筹措武器,其他成员也分工在西部、南部发动人员武装。7月,单洪由益都回到新泰,县委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暴动的领导。经数日紧张准备,新泰县委动员了近一千人的暴动队伍,筹措枪支三百余支,并与蒙阴县井旺村共产党员娄家马因(曾在旧军队中代理团长)取得联系,决定由其担任军事指挥。9月4日,因消息走露,崔全法、娄家骃、崔平章、苗培之、李寅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暴动。9月5日(农历7月16日),崔全法、娄家骃、李寅彬、苗培之等率60余人、40余支枪登上了龙须崮,树起红旗,宣布武装暴动,打出了“打土豪,分田地”、“打倒旧政府,建立苏维埃”的口号。暴动队伍先后到蒙阴县张庄镇和坡里镇开展宣传,没收附近地主的粮食分给穷苦农民,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龙须崮暴动,震动了国民党地当方局。国民党蒙阴县政府责令县大队前往围剿。该县大队副大队长、中共地下党员黄咏周一面尽力拖延,一面通知暴动队伍作好应变准备。县委闻讯后,仓促发动其他地区暴动人员前往支援,但在途中遭鲁南民团军堵截等未能成功。国民党蒙阴县政府因黄咏周围剿不力,将其撤职,纠集数百武装人员向龙须崮扑来。9月12日,崔全法、李寅彬等领导人研究决定:由娄家骃率领二十余名精干武装人员转移去鲁山,其余人员撤离龙须崮分散隐蔽。不久,敌人尾追至鲁山。娄家骃率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坚守三天。17日,娄家骃、崔平章率队突围时被敌人打散。之后,敌人加紧清乡,娄家骃、崔平章在返回途中被捕,不久在大张庄被敌杀害。暴动完全失败。龙须崮暴动,是泰安地区党组织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次尝试,打击了国民党的地方势力和封建统治,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但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下,在我党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十分强大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进行暴动,结果导致失败,也使党组织暴露,受到很大损失。
  新泰旅济学生同乡会组成10月,在济南省立一乡师上学的共产党员王迫悟、刘少傥,根据乡师党组织负责人赵健民的指示,联络周星夫、马希圣、徐锡章、和廉尚、臧训之、郇正华、张秉玉等40余名进步学生,组成新泰旅济学生同乡会,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新泰县委领导成员被迫外出隐蔽10月,龙须崮暴动失败后,国民党新泰、蒙阴县当局到处搜捕暴动领导人,一时白色恐怖笼罩新蒙两县。为避敌搜捕,新泰县委成员王宪廷、崔全法、李寅彬等被迫外出隐蔽。此后,由于省委和泰安中心县委相继遭敌破坏,新泰党组织与上级党失去联系。在这极端困难的处境下,新泰党并未因此而消沉,王建青、单洪、王云、王者荣等党员在王德一组织领导下,仍继续坚持活动。
  泰安党组织遭敌严重破坏12月,省委两次被破坏后唯一幸存的省委委员(原泰安中心县委书记)曹福广,为搭救被宋鸣时逮捕的胞兄曹随之,主动向宋鸣时投案自首,并立即带领捕共队到泰安抓捕共产党员。由于情况突然,泰安党织织毫无准备,李鹤年、崔子明、牛和轩、王仲范、倪灿武(倪冠英)、李盛泉、尹天觉、张俊法、裴心平、裴继寅、裴光福、裴继昆、戚兆芳、王友道、赵成亮、周世盛、刘来殿、刘锡善、李方厚、李万业、刘冠儒、刘奎章等22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被逮捕;宋绍凯、朱玉干等被迫外岀隐蔽,部分党员自首,泰安中心县委被彻底破坏,仅有个别党员在本地坚持斗争。此后至抗战爆发,泰安党组织与上级失掉联系,除五区少数党员继续活动外,基本上停止了活动。
  刘仲莹等外出寻找党组织秋,由于省委和泰安中心县委被破坏,莱芜县委与上级失去联系。从此,莱芜党组织开始艰辛地寻找上级党组织。刘仲莹、鹿省三、窦光宇、毕指南等县委成员都多次分别到济南、青岛、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寻找党组织,均未成功。1933年秋,考入省立一乡师的莱芜籍党员刘莱夫与乡师党组织负责人赵健民接上关系,经刘莱夫联系,赵健民于1934年4月与刘仲莹接上头,他们共同研究了工作,决定继续分头寻找上级党。9月,刘仲莹到上海寻找党组织未果返回济南,不慎被国民党省党部逮捕。刘仲莹谎称莱芜党组织已停止活动,办理了自首手续后,由莱芜国民党县党部委员、我党同情人士尚立斋(后入党)保释,仅动员了几名已脱党人员和群众到县党部自首, 保护了莱芜党组织。
  莱芜党组织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公开斗争莱芜党组织在秘密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外围群众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先后组建了“职工会”、“妇女会”、“读书会”等。县委建立后,于1933年初首先开展了建团工作。在鹁鸽楼一带(王传斌负责)、鲁西一带(曹春耕、刘子正负责)和县师(窦光宇负责),分別发展了团员。并于同年春建立了团莱芜县委,刘伯戈任书记。同年夏,“雇工会”成立(鹿丕山负责),发动雇工,采取多种形式,同地主豪绅进行斗争,打击了地主阶级。同年冬,莱芜县反帝大同盟成立(鹿省三、刘子正负责),领导团结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2月,县委利用国民党县农会开展了反对贪官污吏的斗争。国民党县财政局局长毕华桥(毕金溪)大派苛捐杂税,伙同栾仲久、宁子彬等劣绅盘剥压榨人民,并有严重贪污行为,民愤极大。县委决定开展全县性反毕华桥斗争,并决定以孙启明、毕指南、吴卓先、王其人等人以国民党县农会的合法身份,直接组织发动。在他们的发动下,国民党七区区长张显廷带头告发了毕华桥,并在其督促下成立了县地方财政清理委员会。通过清查,查岀毕华桥7年中贪污、挪用、浮冒、滥支等开支款项10余万元,仅毕个人名下支付现洋7000余元。经二次审查,事实确凿。经向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控告,于1935年秋将毕解省关押,全县人民闻之大快。不久,莱芜党组织又组织领导了清查县财粮科浮银的斗争,控告贪赃枉法的乔法官的斗争,揭露劣绅宁子彬、栾仲久的斗争等,打击了地方劣绅的气焰,扩大了党的影响。

知识出处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泰安历史大事记》第一卷起自1925年8月泰安有共产党员的活动,止于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记述了泰安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政权、武装力量、群众团体在革命斗争中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由概述和大事条目组成。使读者在了解历史梗概和党史脉络的基础上,阅读研究大事记。由于泰安地区建国前后党史情况截然不同,故一、二两卷在编排方法上有较大区别。第一卷,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两个地委(泰山、泰西),分属山东、冀鲁豫两大战略区,抗战后半期一度(四年多)形成三个地委,历史和区划情况复杂,且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各成体系地编写出三个党史大事记,即《中共泰山区党史大事记》、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天民
相关人物
侯振汉
相关人物
王殿卿
相关人物
王石钧
相关人物
朱玉干
相关人物
裴荣印
相关人物
王仲范
相关人物
刘伯戈
相关人物
李森堂
相关人物
王玉英
相关人物
崔子明
相关人物
曹福广
相关人物
刘崇岗
相关人物
曹春耕
相关人物
单洪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新泰
相关地名
莱芜县
相关地名
肥城县
相关地名
张新村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