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居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32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居住
分类号: D669.3
页数: 1
页码: 660
摘要: 境内北中部农村居民住宅,历史上多为土石结构的平顶房,南部居民多为土石结构的草房或瓦房。檩梁及门窗均为木质。住房大都坐北向南, 北屋为主房,一般为3~5间。大门附近设厨房,厕所、牲畜栏圈则设在宅内与大门相对称的地方。
关键词: 住宅 居住

内容

境内北中部农村居民住宅,历史上多为土石结构的平顶房,南部居民多为土石结构的草房或瓦房。檩梁及门窗均为木质。住房大都坐北向南, 北屋为主房,一般为3~5间。大门一般设在住宅的东南角或西南角。大门附近设厨房,厕所、牲畜栏圈则设在宅内与大门相对称的地方。北中部山村也有随山势建房的,大门朝向不定。20世纪80年代末,大凡新建住房者皆为砖石结构,水泥檩梁,玻璃门窗。20世纪90年代中期,结合旧村改造,农村居民的住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凡新建住房者,皆为砖混结构的套房,不再用檩梁而改用楼板。经济条件好的居民,不少建二层楼、铝合金门窗、水冲式厕所、室内地板砖铺地、院子水泥硬化。因压煤而搬迁的老城村、栾庄、东大封、董庄铺、南中北三高余等几十个村,均住上高层楼房或独院二层楼房。1988年,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新建房屋每平方米造价65元,人均居住消费支出72元。1995年,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3.6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12.9平方米,砖混结构7.5平方米,人均居住消费101元。2002年,农村人均居住消费175.69元,其中建材支出60.72元,装饰装修9.05元。1988~2002年,城区各单位扩建或改建住房,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相继建成龙山、河西、苹果园、桃花源、丰园等居民小区,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地名

肥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