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卫生工作面向基层、预防为主,开展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工作,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1993年,肥城市被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达标先进县(市)。至2002年,全市市属医疗卫生单位22处,病床2868张,年门诊量1308891人次,住院35595人次,业务收入10480.95万元,在职职工223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03人,中级582人。
第一节卫生行政
行政机构
肥城市卫生局1988年,肥城县卫生局设秘书、政工、业务、中医、财务5个科和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配备干部16名。1993年11月,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并入卫生局,增设办公室和爱国卫生科,定编15人。2002年,卫生局下设办公室和政工、医政、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政策法规、爱国卫生6个科室,编制16人,其中事业编2人。
肥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88年,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一级行政单位,配专职干部4人。1993年11月,并入卫生局。
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1987年5月,全县实行“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统一定额,超额分担”的公费医疗办法,每人每年定额36元。享受公费医疗人员10120人,年开支89.4万元,人均88.3元,超支58.3万元。
1989年10月,公费医疗实行定点医院,建立专门保健科,统一使用公费医疗病历、处方笺、报销单和医疗证的办法。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13276人, 年开支201.6万元,人均151.85元,超支143.6万元。
1992年10月,公费医疗按享受人员每人每年200元全额包干到定点医院管理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全年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13873人,年开支297万元,人均214.08元,超支206万元。其中: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7018人,年开支167万元,人均237.95元,超支158万元。
1993年10月,实行公费医疗经费包干到单位,节余留用的办法。1994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设立离休干部门诊,离休干部、二等乙级以上残疾军人实行单独看病、单独记账。全年享受公费医疗人员14521人,年开支466万元,人均320.91元,超支310.2万元。其中: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为7181人,年开支265万元,人均369.02元,超支196.2万元。
2002年2月,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由卫生部门移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全年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22656人,年开支1402万元,人均618.82元,超支682.1万元。其中:市直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8180人,年开支1067万元,人均1304.40元,超支389.3万元。12月,公费医疗管理制度过渡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合作医疗1967年,县内开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85年,行政村卫生室实行承包制,合作医疗制度中断。1990年,全县恢复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桃园镇采取村民、集体各拿1元钱的
办法,筹集资金12万元,在全县率先实行镇办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各乡镇相继采取集资、以粮顶钱等方式,筹集合作医疗资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到1992年,全市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2.35%,农业人口覆盖率80%。2002年,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65%,农业人口覆盖率43%。
卫生事业经费1988年,县乡两级财政拨款324.7万元,其中县级187.9万元,乡镇136.8万元。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1327.9万元,其中县级783.9万元,乡镇544万元。2002年,市乡财政拨款1022.6万元,其中市级486.4万元,乡镇536.2万元。市乡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20203.79万元,其中市级16543.58万元,乡镇3660.21万元。
卫生技术队伍1988年,全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88人。1997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76人,其中医生573人。2000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17人。其中,医生1316人,护士1099人。1090名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等专业水平。2002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08人,其中医生1116人。
第二节疾病预防
防疫机构
肥城市卫生防疫站位于新城路114号,占地面积2.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74.6平方米。1988年,干部职工8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人。设办公室、财务科、后勤科、卫生科、防疫科、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地方病科、宣教科、化验室、结防科、皮防科11个科室所。1998年,成立中国高血压联盟肥城防治中心。2000年,设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门诊。至2002年,共设21个科室,干部职工9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3人。主要设备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二氧化碳监测仪等,固定资产289万元。
肥城市妇幼保健院1999年7月,升为二级事业单位。2001年11月,由肥城市妇幼保健站改称妇幼保健院。2002年,设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婚前检查、预防接种门诊、社保、放射科、化验、手术、分娩室等19个科室,病床20张,职工32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人,中级技术职务12人,初级技术职务16人。院占地35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84平方米。主要设备有阿洛卡370B超、F -820血液分析仪、胎儿监护仪、半自动生化仪、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尿液分析仪等30余台件,固定资产450万元。年门诊量1万余人次,业务收入150万元。
计划免疫
1988-2002年,全市主要开展卡介苗、脊髓灰质类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1992年和1998年,分别将乙肝疫苗和风疹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993年后陆续开展甲肝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免疫接种。
1988年,启动计划免疫冷链运转系统,开始两日一次计划免疫接种,县、乡、村实现在冷藏状态下贮存、运放和接种疫苗。1990年、1992年和1996年分别实现以省、县、乡为单位的“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类疫苗、百白破三联和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指标。1998年,乡镇医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门诊。1988~2002年,全市共接种各种疫苗389万人次,达到“无脊髓灰质类状态”。
市妇幼保健院1988-2002年肥城市四苗接种率情况表
传染病防治
1988~2002年,境内共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7种,计30092例,死亡67例,病死率0.22%。1989年发病率最高为638.82/10万,1996年最低为95.19/10万,2002年发病率为128.31/10万。
霍乱及其他腹泻病为全市(县)重点控制疾病。每年5~1。月(2000年后改为4~10月)各级医院开设腹泻病门诊,检索霍乱疫源。至2002年, 境内均未检出霍乱弧菌。
1998年5~6月,湖屯镇和石横镇发生输入性霍乱病人4例,未发生疫情扩散。1998年7月28日,石横镇发生1例霍乱病人,系在外地用餐所致。
病毒性肝炎境内为病毒性肝炎流行区,发病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据1990年全县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抗-HAV阳性率为87.46%,HBV感染率为45.27%,其中HBsAg携带率为8.65%。1988~1992年,发病1230人次,年发病率100/10万以上。其中,1989年全年发病5246人,发病率555.0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为甲型肝炎,占总发病人数的85%以上。
1988年,全县推广接种乙肝疫苗。1992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994年,15岁以下儿童免疫接种甲肝疫苗。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巩固在95%以上,全程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1998年,全市推广接种甲肝疫苗,至2000年,城区5岁以下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0%。200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80.44/10万,其中甲肝13.54/10万,乙肝62.55/10万,0~14岁乙型肝炎发病率13.63/10万。据对湖屯镇6750名中小学生调查,HBsAg携带阳性率为3.08%。
细菌性痢疾为境内常见传染病。1988年发病1184例,发病率133.13/10万。2001年,推广接种口服痢疾疫苗。2002年,共发病204例,发病率21.09/10万。
淋病为复燃的性传播疾病。1990年发病1例。1999~2001年,出现发病高峰。2000年,共报告发病558例,发病率57.88/10万,2002年,发病28例,发病率2.89/10万。1988~2002年,全市共发生765例,男女之比为1.52:1。
脊髓灰质炎俗称婴儿瘫,急性儿童传染病。1988年,全县发生3例。1990年,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1991年,监测15岁以下儿童疑似病例(AFP病例),实行报告制度,每年开展两轮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0~4岁儿童普服疫苗,免疫接种率98%。是年,发病1例。至2002年,无病例发生。
麻疹呈散发状态。1988~1996年,年发病5~41例。1997年,肥城矿务局局部发病64例。1999~2000年,对14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2年,各乡镇对15岁以下儿童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0%。至2002年,无病例发生。
百日咳1988年,发病55例,均为儿童,发病率6.18/10万,呈散发性。应用“百白破三联疫苗”对儿童实行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9%。1999年、2000年分别发生1例和9例病人外,其它年份均无病例发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1967年和1977年,境内曾爆发流行。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多糖体菌苗免疫接种后,发病呈散发性。1988年,全县发病5例,发病率0.53/10万。1989-1997年,共发生20例流脑病例。1998年后,未发生病例。
狂犬病1988~1989年,全县发生39例。之后,贯彻落实《山东省家犬管理办法》,县政府成立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家犬免疫注射,捕杀野犬,对被犬咬伤者及时注射人用狂犬疫苗,疫情得到控制。1990-2002年,除1992年桃园镇发生1例病例外,其他年份均未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为虫媒传播疾病。1988~2002年,发病呈散发状态。1988年,发病14例,发病率1.57/10万,至2001年历年均有发病,全市共发病199例,其中1994年发病40例,为最多年份。2002年,境内未发生病例。
结核病1988年7月,开展卡介苗12周阳转考核,抽取县机关及老城镇拾屯村年内出生的儿童接种卡介苗168人,其中阳性145人,阳性率86.32%。
1989年8月,开展7岁、12岁和0岁婴幼儿童卡介苗12周阳转考核。对新城镇井楼村、湖屯镇董庄铺二村、三村一至五年级7、12岁儿童;新城镇刘庄村、孙庄村、西付村、陈刘村上半年出生的儿童接种卡介苗共282人, 其中阳性252人,阳性率89.36%。
1990年8月,在仪阳、安临站、汶阳3个乡镇和县直机关7、12岁学生中,抽取107名接种过卡介苗的进行12周阳转考核观察,阳性104人,阳性率97.19%,全县结核抗体水平逐步上升。
1993年3月,肥城市被确定为第一批世界银行贷款控制结核病项目县市,对符合初治排菌、复治排菌、初治空洞和粟粒型肺结核条件的病人给予免费治疗。至2001年6月,共利用世行贷款资金360761.54万元,政府拨付配套资金43.43万元。累计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17500人,胸透检查17500人。痰涂片检查14500人,涂片痰检率82.85%。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754例,其中新发涂阳病人1417例,占81%,复发及其它涂阳病人337例, 占19%,新发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98%。复发涂阳病人平均治疗率97%。2002年9月,实施利用加拿大政府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CIDA 项目)。
丝虫病是蚊媒传播的寄生虫病。1977年境内已达到国家基本消灭标准。1982年,血检末次阳性。1995年和2002年分别血检10523人和4928人,均未发现阳性血片。1995年通过省级消灭丝虫病考核。
疟疾是中华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境内属间日疟非恒定性流行区。1978年通过国家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考核验收。至2002年,无病例发生。
流行性出血热1985年,境内首次发生疫情,以后逐年增加。1995年, 发病达397例。2002年,发病60例, 疫情得到控制。
碘缺乏病是人体在日常生活中摄“碘”不足引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 境内为重病区,王瓜店、边院、汶阳发病最为严重。1984年,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指标。此后,发病率上升,到1998年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40%左右。2002年,调查患病率8%左右。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饮水中含氟量过高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分布于境内9个乡镇66个村,受害群众8万人。1991年10月,肥城县通过山东省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改水降氟控制地方性氟中毒考核验收,改水降氟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1995年,全市66个村全部完成降氟改水任务,病区群众用上了符合国家标准卫生水。
恙虫病是由恙虫螭叮咬人体后发病。1999年,首次在安驾庄镇赵颜子村及周围村庄发生局部爆发流行,共发病26例,死亡2例。此后,未发现此病。
爱国卫生
1988年,全县达到无鼠害县标准。1989年,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确立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每年4、8、11月进行三次集中灭鼠活动。1995年,创建卫生城市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小康”目标。7月,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市直机关建立星期六义务劳动卫生大扫除制度。9月,全市通过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大检查。1996年6月,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创建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卫生单位、卫生之家等活动,城乡卫生面貌大为改观。1998年,全市通过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大检查。
保健卫生
妇女保健1988年,全县妇女保健实行系统程序化管理,开展育龄妇女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普查普治工作,住院分娩率82.5%,科学接生率62%,杜绝新生儿破伤风和产褥热。全年查治子宫脱垂49例,结束免费治疗妇女子宫脱垂、尿褥工作。2002年,检查育龄妇女12.63万人,患病1.4万人,患病率11.12%。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高危妊娠管理率100%, 孕产妇死亡率15.8/10万。
市医院进行母婴查体
婚前健康检查1994年10月,在城区开展婚前健康检查工作,查体582人,查出患病54人,暂缓或不宜结婚23人。1996年,新城办事处、老城、潮泉、王瓜店、仪阳5个乡镇,查体2522人,查出患病330人,暂缓或不宜结婚112人。2000年,全市实行婚前健康检查,查体1.2万人,查出患病2638人, 暂缓或不宜结婚109人。1989-2002年肥城市妇女健康查体情况表
1994-2002年肥城市婚前健康检查情况表
表21-1-3单位:人、种(人)
儿童保健1986年,县妇幼保健站设立儿童保健科,开展儿童健康查体、科学育儿、预防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性贫血、肺炎、婴儿腹泻工作。
1988年,13家乡镇卫生院设立儿保科。全县0~7岁儿童5.37万人,健康查体3.99万人,查处患病儿童2992人,患病率7.5%,疾病矫治率99%,儿童系统化管理率74%。1994年,对在园、入园儿童和幼教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查体。全市0~7岁儿童4.91万人,健康查体1.19万人,查出佝偻病148例、缺铁性贫血232例。1999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新生儿死亡率7.07%。。2000年,成立肥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委员会。2002年,全市7岁以下儿童系统化管理率92%,婴儿死亡率6.2%。。
1988-2002年肥城市新生儿出生及新生儿死亡率情况表
表21-1-4单位:例
1996-2002年肥城市儿童保健情况表
表21-1-5单位:人健康教育1987年,成立肥城市健康教育所,设健康教育指导室、美术室、录像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电化教学室,有4名专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名兼职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88年,全县卫生知识知晓率47.2%,卫生行为形成率52.4%。1992年,乡镇建立健康教育档案。1995年,健康教育所增挂控烟协会牌子。全市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厂矿企业健康教育,卫生知识知晓率76.8%;卫生行为形成率78.9%。1997年6月,肥城市成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健康教育合作项目县”。
食品卫生监督1988年,全县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1360户,从业人员查体3230人。7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28名人大代表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执行情况,检査388个食品生产经营点,销毁伪劣食品130公斤。1989年6月,查处边院、安临站、湖屯镇酱油生产点,销毁伪劣酱油2500公斤、食醋500公斤。8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186名人大代表检查食品卫生工作,销毁霉变茶叶246公斤,劣质啤酒、饮料6673瓶。1991年5月,全县开展霍乱弧菌监测调査,监测食品样品213份,未检岀霍乱弧菌。同年全县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897户,从业人员查体7245人,食品卫生质量抽检621份,合格535份,合格率86.15%。1996年,食品卫生质量抽检984份,合格777份,合格率78.96%。全年处罚违法经营单位108户,销毁伪劣食品8600公斤。1998年,全市有食品加工经营单位2606户,从业人员查体8430人,查出肝炎病毒携带者30人,全部调离食品加工岗位。1999年,开展食品从业人员查体8482人,查岀肝炎病毒携带者25人。食品卫生质量抽检665份,合格率85.86%,销毁劣质食品3500公斤。2000年,食品从业人员查体8710人,查出肝炎病毒携带者、肺结核42人。食品卫生质量抽检674份,合格率85.91%,销毁劣质食品1000公斤,处罚148户,罚款11080元。2001年,监督监测食品加工经营单位2272户,食品从业人员查体8753人,食品卫生质量抽检843份,合格率85.77%,销毁劣质食品580公斤。2002年,查处使用变质动物内脏生产加工香肠案,销毁香肠及原料800公斤,罚款3000元。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1988年3月,举办全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培训班,1145人参加培训学习。1990年,全县167家商场、旅馆、理发店建立卫生档案,从业人员査体1120人。2000年,全市公共场所246户,从业人员查体1151人,查出肝炎病毒携带者2人,调离工作岗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1202项,合格888项,合格率73.88%。2002年,全市公共场所卫生监测2426项,合格1987项,合格率81.90%。学校卫生监督1988年,全县中小学校建立卫生档案和学生健康档案,学生查体17165人,查出视力不良2750人,患病率16.02%,龋齿2141人,患病率12.47%,沙眼1227人,患病率7.15%。1998~2002年,全市市直中小学学生查体35060人,查出视力不良15456人,患病率44.08%,乙肝病毒携带者542人,携带率1.55%。
劳动卫生监督1989年8月,全县开展尘肺防治调查,监测粉尘点180个,合格126个,合格率70%,3000名接触粉尘工人查体,确诊矽肺病人5人。1991年,监测粉尘作业点311个,合格243个,合格率78.14%,监测有害毒物作业点214个,合格154个,合格率71.96%,5888名从事有害作业工人查体,查出职业病人6人。1993年3月,全市开展机动车辆驾驶员健康查体工作,检查汽车驾驶员6316人,查出高血压患者80人,耳部疾患及听力损失25人,心脏疾患9人,运动反应迟钝13人;检查拖拉机驾驶员2703人,查出高血压患者96人,耳部疾患及听力损失106人,心脏疾患24人,运动反应迟钝34人,视力不良16人。2002年,厂矿企业职工查体4658人,确诊职业病人3例,其中慢性镒中毒2人,尘肺1例。至2002年,共确诊职业病人48人。
放射卫生监督1988年7月,全县60名放射从业人员建立卫生健康档案,进行射线照射剂量检测。2002年,全市有X光机和CT机35台,有10个企业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第三节医疗
医疗机构
肥城市人民医院县级综合医院,泰山医学院教学医院。1988年,在职职工326人,卫生技术人员245人,中级职称的14人,开放床位251张,固定资产299万元,设备总值14万元,年门诊量147000人次,设行政、医疗、医技科室20个。1990年,增设中西医结合病房和传染科病房。1993年,被命名为二级甲等医院。1994年,获爱婴医院称号。1995年,增置全身CT机、纤维胃镜等医疗设备。1996年12月,建成急救中心,开通120急救电话,年接诊病人2000余人次。1999年,综合病房楼一期工程竣工,2000年10月,二期工程竣工,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内设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吸痰、自动消防等设施,床位增至50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15000余人次。2000年,增设血液透析室。2001年,建立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基地和泰安市食管癌研究所。2002年,在职职工587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118人,大学本科毕业生85人,固定资产1.2亿元,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69690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36460平方米,年门诊327779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9303人次,床位使用率80%以上。
肥城市中医院综合性中医院,1988年,在职职工166人,病床105张,建筑面积12470平方米,固定资产190万元,年门诊量9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950人次,业务收入135万元。1990年8月,建立妇产科,设立4个病区,床位202张。1994年,被命名为二级甲等中医院。1995年,被确定为中国中医研究所骨伤科研究所基地,5月,被确定为全国县级示范中医院。是年,在职职工29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6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59人,建筑面积25030平方米,床位202张,固定资产1000万元,设职能科室12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3个,年门诊量12.4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805人次,业务收入683万元。1996年11月,成立急诊急救中心,开通急救专线电话。1997年,骨伤科被列为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2001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和爱婴医院称号。2002年,医院占地4.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年门诊量市中医院接骨手术2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000人次,业务收入2600万元。在职职工382人,卫生专业人员328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12人。分10个病区,床位300张,设15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13个中医专科专病门诊。有核磁共振机、全身CT机、螺旋CT机等主要设备100余台件,医疗设备总值2000万元。
乡镇卫生院1987年,建立东陆房、潮泉、马家埠、过村4个乡镇卫生院。1988年,全县共设7处县人民医院分院和10处乡镇卫生院,病床325张,年门诊量3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200人次。1990年,乡镇卫生院均设防疫保健站。1992年,东陆房、潮泉、马家埠、过村4个乡镇卫生院先后建成门诊楼。全市乡镇卫生院实现人员、房屋、设备三配套。1993年11月,乡镇卫生院下放乡镇管理。1995年,边院镇卫生院改称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全市共有17处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病床464张,年门诊量44.7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836人次。在职职工12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23人,10处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
村卫生室1988年,全县共有农村卫生室556处,其中实行经济承包和个体经营522处,集体举办34处。乡村医生1795人,年门诊量140万人次。199。年,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整顿村级卫生组织。至1992年,全市农村卫生室576处,其中甲级卫生室305处。1842名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其中医师827人,医士689人,卫生员326人。1994年,乡村卫生组织实行一体化管理,行政、业务、药品、财务统一管理。至2002年,全市农村卫生室合并到375处,甲级卫生室占76.41%。乡村医生1092人,其中医师535人,医士371人,卫生员186人。年门诊量157万人次。
驻肥厂矿和市属企业医院
2002年,境内共有驻肥厂矿和市属企业医院17家,其中三级乙等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1家,一级甲等医院8家。18家企业设立卫生所。
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教学医院、济宁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建于1960年10月。1988年,在册职工610人,开放床位400张,固定资产1045万元,设备总值304万元,年门诊量99300人次。1991年,建成5788平方米门诊楼、抢救中心,引进HIQ2全身CT机、800毫安C型臂导管床及数字减影系统、彩超、蹬车、2B全能麻醉机、SPS550型血液透析机等设备。1993年,建成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内科大楼。床位增至505张。1994年,创伤严重度ASCOT计量法临床应用研究,达到国际水平。1995年,获爱婴医院称号。1998年,开通矿区“120”及市内急救电话,年接诊病人1500人次。2001年,设立肿瘤病区。2002年,共有职工703人,其中卫生技人员489人,行政管理工勤人员214人。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178人,固定资产6538万元,设备总值4037万元,占地面积107736.89平方米,建筑面积76255.12平方米,设28个临床医技科室,年门诊量104958人次,收治住院病人9116人次,年总收入4731万元。
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医院始建于1975年,莱芜卫生学校、泰山医学院教学医院,二级甲等医院。1995年9月,获爱婴医院称号。1997年与矿务局精神病院合并后,设外、内、职业病、精神病、康复等22个科级单位。2002年,医院占地86784平方米,建筑面积28402平方米,拥有脑电地形仪、纤维胃镜、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总值745万元,开放床位243张,在职职工236人,卫生技术人员132人,高级医务人员136人。
医疗技术
西医内科,按专业分为消化、肾、血液、内分泌、呼吸、心、神经、肿瘤8个专业,市人民医院设5个内科临床科室。1995~2002年,《间频电并X线鉴别胃窦部狭窄50例》、《白血病的化疗》、《局部使用胰岛素治疗52例溃疡》、《老年人有机磷中毒迟发性N病36例》、《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8项成果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西医结合再障丸联合山萇若碱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总有效率达86.8%。
外科,分普通、小儿、烧伤、骨、泌尿、神经、心胸、显微外科8个专业,市人民医院设3个临床科室。1990年,抢救首例自发性食管破裂取得成功。1993年,开展断指再植术。1996年,开展臂丛神经损伤探查修复术和游离皮蒂移植术、颅内肿瘤切除、食管癌根治术、肾癌根治术、肝癌切除术。复合伤抢救成功率达99%,胃十二指肠穿孔抢救成功率98%,断指再植术成功率100%。2000年,成功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成功率100%。2002年8月,建立介入中心开展各类心血管介入手术8例。1995~2002年,《124例食管癌切除无颈部吻合瘦的体会》、《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浮膝损伤中急性膝关节稳定的治疗》等7项成果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官科,市级医院开展白内障囊体摘除加入工晶体植入术、全喉切除术、骨室成形术、隐形义齿、人工牙种植等新技术、新项目。1997年,《合金牙的镶治》、《人工牙中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儿科,1997年,《中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病因探讨》获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医1995~2002年,《化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振经丹治疗中风偏瘫》、《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体会》、《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近况》、《针刺全息“胃穴”治疗呃逆120例》等8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市中医院骨伤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研制成功“骨伤再生I、II、III号接骨药”、生肌橡皮膏、新伤录胶囊等骨伤骨病制剂,年收治患者2万人次,治愈率99%。中医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研究、噎膈散治疗食管癌药理研究被列为山东省科研项目。2002年,市中医院设心病、肝胆病、风湿病、骨质增生、结石病、肾病、中风病、皮肤病、男性病、女性不孕病、颈腰椎病12个专病门诊和针炙推拿治疗中心。市人民医院设中医门诊、中医正骨科、康复理疗科、中西医结合病房等中医科室,17处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中医科。
护理1988年,县药品、监督检验所依法对全县药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全县县属医疗单位护理人员40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41人,护师护士354人。至2002年,市属医疗单位护理人员68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0人,主管护师150人,护师260人,护士250人。1997~2002年,先后有《便秘的中医辩证施护》、《热淋患者的辩证护理》、《肺部听诊在胸外科病人护理中的意义》三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一次性鼻塞塞头》获得国家专利。
第四节药品监督
1988年,县药品监督检验所依法对全县药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共查出销毁伪劣药品76种。1990年,整顿医药市场,查出伪劣药品32种,货值1.6万元。1991年,检验药品416批次,全检率41.8%。1992年,检验436件,检出不合格品23种,查出伪劣药品67种,货值8.3万元。1996年,监督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108个,村卫生室420个,覆盖率70%,查出伪劣药品48种,货值3.5万元。1998年,开展药品打假专项检查,检查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485个,没收假劣药品60种,货值2.8万元,检验药品601批次,不合格率6.5%。2001年,检验药品620批次,不合格率5.5%。
2002年4月,由市卫生局药品监督检验所承担的药品监督职能全部移
交给新建立的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年底,共审批药品零售企业15家。举办《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培训班各1期,培训药品从业人员200人次,印发《药品管理法》宣传材料5万份。抽样送检药品40批,查处不合格药品,办理晚期癌症病人《麻醉药品专用卡》132个,纠正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不合法行为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80多个,规范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输液器购进渠道和毁型。受理群众举报20件,检查涉药单位240个,查出纠正药品管理存在问题100多个,立案查处违反《药品管理法》案件16起,罚款6万元,没收销毁假劣药品300多种,货值10万元,取缔无证经营药品户9家,没收销毁质量问题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货值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