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2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遗址
分类号: K928.725.2
页数: 5
页码: 604-608
摘要: 本段主要讲述了《肥城市志》中,对古遗址、革命遗址等相关信息描述。
关键词: 名胜古迹 遗址

内容

古遗址
  东焦商代遗址位于王庄镇东焦村东,为商周至汉代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高台地,长宽各300米,面积9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采集标本有商周时期的陶鬲足、陶豆柄、陶罐、陶纺轮等。1986年,又出土了汉代扁足铁鼎、铁釜、铁链、铁马蹬等。1993年,出土了战国时期盖、身满饰旋涡纹的青铜鼎,身饰绳络纹的提梁壶,以及高足盖豆、青铜盡、青铜匜、铜镜、铜戈等。
  北坛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老城镇北坛村南,为大汶口文化遗址,县级文物(申报市级)保护单位。遗址西起济兖路,北至砖瓦厂,东至群英水库北端,南至护城河,南北约400米,东西约300米。文化层堆积约1~3米。1973年,在整地运动中,陆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及青铜器、铁器等。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另有白陶、黑陶和灰陶,以三足器、圈足器、平底器、袋足器较多。其中有夹砂红陶鼎、红陶罐、红陶壶,泥质红陶鼎、红陶鬻、红陶豆、双耳背壶夹砂白陶袋足鬻、白陶罐、白陶壶、白陶镂孔高足杯,泥质黑陶壶、黑陶口形杯、黑陶高足杯,泥质灰陶杯、灰陶豆等。石器多为磨制,有石铲、石斧、石凿、石镰、石刀、石纺轮等,通体光滑,形制规整。还有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灰陶鼎、杯、豆、青铜剑、铜镞、铜镜、铜戈、铁剑等,各种器物达300余件。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晚期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
  小王庄西周遗址位于潮泉镇小王庄村南100米,为西周遗址,属市级保护单位。此遗址为一高台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文化层堆积约0.5~1米。1965年,曾岀土一批青铜器,有壶二、鼎二、鬲二、簠二、盘一、匜一、穿带小壶一、勺二。其中有带13字铭文的陈侯壶、窃曲纹鼎、象首纹簠、18字铭文的睽土父鬲、鱼龙纹盘、象首纹匜等共13件,现存山东省博物馆。由铭文分析,是陈侯为其女儿陪嫁的媵器。
  中固留遗址中固留遗址位于桃园镇中固留村北,为商周至汉代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处于村北的开阔地上,俗称“皇姑坟”。1973年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东西宽约100米,文化层堆积0.5~3米,中心位置保存长7米、宽3米的高台地,周围为耕地。高台地中采集到一些红陶鼎足,泥质灰陶豆柄、盘、罐、纺轮和饰有堆纹的缸片,此遗址现已被铲平改为农田。80年代末在此处挖井时,几米以下曾出土有灰陶罐、鹿角等,出土器物现保存在文物管理所内。
  穆柯寨遗址位于王瓜店镇牛山主峰西南,为宋代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穆柯寨位于牛山主峰西南的一处山峰上。寨墙长近4000米,随山势蜿蜒而建。南侧和西侧各有一拱形石砌寨门,刻有“穆柯寨”等字。山寨内有演武场、点将台、栓马石、饮马池、跑马岭及残存屋基100多处。此寨传为北宋穆桂英及其父穆羽,因不堪忍受枢密使王强的迫害,挂冠归隐,构筑山寨,招兵买马,与官府对抗。寨内原有木结构阁楼,名为木头塔,故寨名“穆柯寨”。山上山下松柏茂密,悬崖峭壁,实为一重要景观。山前还有“擒将湖”、“火连沟”等古迹。
  穆柯寨遗址
  西幽寺战国遗址位于湖屯镇西幽寺村东北300米处,为战国时期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是一处较平坦的开阔地,路旁崖头暴露陶鼎、豆、壶、鬲等残片。出土有一件完整的陶鬲,咼16厘米;一件灰陶豆,咼18厘米;一件完整的灰陶罐,高21厘米;还有石斧、骨器、纺轮等。
  福山寺遗址位于石横镇石横村西北福山东侧,建筑年代不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山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寺西为人工开凿后的石壁,寺东为悬崖绝壁,深10余米,寺南为一平台,南北宽9.5米,东西长21米。福山寺经战乱和年久失修,原建筑只剩残墙断壁,仅存遗迹。自南门而入为两道双层式石砌门楼,这两道门楼现都仅存第一层,门洞为拱形,门楼西侧有台阶可上二楼。第一道门楼二楼遗迹上还保留有佛像座台石,上刻牡丹、梅花鹿等纹饰。
  正殿坐落在高1.5米的台基上,整座建筑用料石砌成。台基上建筑已毁,仅留有1米高的断墙。殿面阔3间,东西长10.1米,深5.8米,墙厚0.8米。正殿西由台阶而上为西院。西院为西大殿,建在一人工开凿的巨石上,面阔3间,长9.7米,深4.88米,现存屋高1米。
  福山寺据传创建于唐代,原有石碑8通,现仅存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修建福山寺石碑,由文林郎知肥城县事新野陶淑已撰文。碑后的石壁上有“七佛传灯”,落款为“崇祯丙子上元清郑位题”。
  竹林寺遗址位于湖屯镇西幽寺村东北,宋代建筑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竹林大殿的残墙断壁。大殿遗址共3间,块石砌筑。清光绪十七年(1891)《肥城县志》载:“《岱览》陶山西崎有竹林寺,俗呼无影寺,有石室三楹,在悬崖数仞间。”遗址西面的悬崖上,有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的竹林寺弥勒佛碑记和弥勒佛画像,佛像身着袈裟,身后刻有光环,上有文字“竹林寺摩崖一像修天工图供奉记”。现遗址处还保留有重修碑2通,1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1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还有一柱础,四周雕刻有花卉、罗汉、动物图案。
  张侯精礼寺遗址位于安驾庄镇北张侯村东北,为唐代建筑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精礼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寺为二进院落,两重门,有东西跨院。正面大雄宝殿塑有铁身佛像,高丈余。后院有阁楼。寺在“文化大革命”时已毁,留有遗迹。据民国年间《泰安县志》记载:“玉女山有锁鲁城,西南十里,扈鲁山口有古刹精礼寺,侧出温凉二泉,南入汶”。又云: “精礼寺,现西南乡张侯村,玉女山之阳,创于唐贞观,宋祥符中奉敕重建, 元明又重修之,有碑记”。2000年,在原址挖出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重修碑1通,盘龙碑帽,碑宽1.3米,高3米。另有明正德五年门枕石一块。
  南尚任汉墓遗址位于王庄镇南尚任村北,为汉代墓葬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约0.3~2米。1986年,附近村民挖宅基时,发现墓葬1座。墓为井罩式,灰石结构,方形石盖背面刻有3条鲤鱼。墓进深7.5米,面宽4.5米,高4米。墓分5室,有前室、中室、后室、左右耳室。墓室顶部由六棱石柱支撑,柱上雕刻有龙鱼图案,雕刻精细。墓附近还有许多结构类似的墓葬出土,被命名为“南尚任汉墓群遗址”。
  王晋龙山文化遗址位于仪阳乡王晋村西300米处,为龙山文化遗址,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南北宽约50米,东西长约60米。曾出土过蛋壳黑陶器及陶片,有鼎足、口沿,鬲足、口沿和一件较完整的黑陶匜,另外还有石凿、石斧等,具有龙山文化器物的典型特征。1975年农田基本建设时,遗址已被生土所覆盖,现已成粮田。
  晒书城汉遗址位于桃园镇西里村东至龙阳村一带,北靠凤凰山,地势北高南低。为汉代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地面1~2米以下为0.5米厚的文化层堆积。土质上为黄沙土,下为黑沙土。
  1966年,在整修农田时曾发现几座汉墓。出土的一块汉墓画像石,内容为楼阁和人物,上刻“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这一带还曾岀土有汉陶罐、铁刀、铜戈等文物。
  齐长城齐长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城之一。据《管子•轻重篇》载:城之阳鲁也,城之阴齐也。1993年《泰山志•齐长城》载:“始建于齐桓公元年,经齐灵公、齐威王不断增修,至齐宣王时已基本完成,后又加整修,先后历经400多年”。
  齐长城西起今黄河东岸的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东至今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人海,全长约618.9公里,横跨18个县市区。
  肥城境内的齐长城,西起于家庄西山、东南穿越老牛沟山、双山、五道岭、杨家山、羊角山、张家花峪北山,至长清、肥城交界的三岔沟结束,是一条长城复线,长9900米,经19座山头。北面长清境内的长城是从源头广里开始的主线至三岔沟与肥城境内的复线结合后,向东南沿两市区交界处,穿越狼顶寨、夹子山、莲花盆山进入岱岳区界,长7150米,经山头48座,遗址延绵不断。现境内齐长城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毁坏严重,但遗址清晰,部分尚存。
  北大留汉代遗址北大留汉代遗址位于石横镇北大留村北,山坡前有封土,传为“霸王墓”。另有“城墙地”。断崖有灰层、灰坑、红色烧土,曾出土大量汉代筒瓦、大花纹空心方砖、黑陶豆、鬲、灰粗绳纹缸片及宋元代瓷器。已挖出的几座汉墓中有灰陶壶、红陶罐、虎猪动物俑、汉砖等。出土一画像石上刻有车马人物,题“君车”、“游檄”、“主簿”等字,是东汉画像石成熟时期代表作,现存肥城文物管理所。1978年送泰安地区博物馆保存的有狩猎图、五铢图、二龙穿环图、吉祥图、铺首衔环图、行猎射鸟图、二兽角抵图、三龙相戏图、持戟卫士图等。
  革命遗址
  陆房战斗遗址位于安临站镇东陆房村东北500米凤凰山前,为抗日战争时期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东进支队挺进山东。进军肥城后,曾在大董庄击溃700余日伪军进犯。4月底,驻山东日本侵华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纠集近两个旅的日军主力,和济南、泰安、肥城、宁阳、东平、平阴、长清等十几个城镇的守备军共5000余人,配坦克、火炮、机枪等轻重武器,分9路向驻泰肥山区的东进支队合围。5月10日,合围圈缩至陆房山区,东进支队与地方党政机关3000余人被困。9时,日伪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全面进攻,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进行顽强抗击。六八六团守卫的肥猪山、岈山、黄土岭一线,连续打退敌人十几次轮番进攻;坚守在凤凰山一线的津浦支队,顶住敌人猛烈炮火轰击,采取近战猛打的战术,使数百名敌人丧生在阵地前;冀鲁边七团和师直特务营,以刺刀和手榴弹与敌人搏斗,守卫鸠山、蛤蟆山一线。15时,东南山口一股日军向陆房逼近,师部预备队骑兵连奉命跃马出征,一鼓作气冲入安临站敌军中心,使东线日军惊慌万状,不敢轻举妄动。经过一天激战,敌人死伤千余人,东进支队伤亡150余人。
  傍晚,东进支队与地方党政人员趁夜幕掩护胜利突围。为纪念这次战4,1971年在遗址建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堂和烈士事迹展览室。1977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仪阳乡空杏寺村空杏寺内,为抗日战争
  时期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空杏寺,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分东西两院,占地3500平方米。东院内原有大殿,现仅存遗址。现存建筑有穿堂屋和门楼。穿堂为砖石土木结构,卷棚顶,面阔3间,东西宽10.6米, 进深5.8米。穿堂前30米为山门,全石结构,方形建筑,东西宽3.6米,深3.12米,前后有拱形门,门高2.3米, 宽2.02米,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另外在寺址还保留有元代圣旨碑、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重修碑、清康熙年重修碑等6通石碑,均保存完整。
  西跨院为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有正房、西厢房和南屋各3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至年底,日军相继侵占济南、泰安等地。泰西共产党员及各界仁人志士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于1938年1月1日首先在夏张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月中旬,泰安、肥城等地数支起义队伍汇集空杏寺,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公推张北华任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自卫团辖3个大队,1个特务队,共150余人,100余支枪。17日拂晓,自卫团首克肥城,全歼维持会,首战告捷,揭开了泰西人民抗日的序幕。同年5月,泰西特委建立。11月,泰西各抗日武装在特委领导下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作品

中固留遗址
相关作品
穆柯寨遗址
相关作品
西幽寺战国遗址
相关作品
福山寺遗址
相关作品
竹林寺遗址
相关作品
张侯精礼寺遗址
相关作品
南尚任汉墓遗址
相关作品
晒书城汉遗址
相关作品
齐长城
相关作品
北大留汉代遗址
相关作品
陆房战斗遗址
相关作品
东焦商代遗址
相关作品
小王庄西周遗址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