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广播电视局(台)1993年,撤销广播电视局,1997年7月恢复。2002年2月更名为广播电视局(台),实行“局台合一”,为自收自支一级事业单位。局(台)有在编人员167人。局下设5个中心(广播中心、电视中心和网络传输中心为一级单位,广告中心、村村通广播电视维修服务中心为股级单位)、二室四科(总编室、办公室、政工科、社会科、技术科、财务科)。
肥城市广播中心1988年,肥城县人民广播电台,为二级事业单位,1993年11月升格为一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5人。2002年2月更名为广播中心,在编人员2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内设新闻部、专题部、文艺部、广告部、技术播出部。
肥城市电视中心1988年,肥城电视台为二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人。1993年11月升格为一级事业单位。2002年2月更名为电视中心,在编人员47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23人。内设新闻部、专题部、技术播出部、技术制作总
编室。
肥城市网络传输中心1995年4月成立肥城市有线电视台,二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人。2002年2月更名为网络传输中心,为一级事业单位, 在编人员3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3人。内设工程安装部、用户服务部、网络开发部、编辑播出部。
《肥城日报》社1994年成立,为一级事业单位,共有在编工作人员61人(印刷厂职工24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4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9人。报社设办公室、总编室、新闻部、编辑部、广告部、财务科、微机室;印刷厂下设印刷业务部、发行投递部。
第二节广播
宣传业务1988年肥城广播电台利用有线传输和无线调频发射(频率为98.5兆赫)两个渠道向17个乡镇广播站传送信号。每天三次播音共计7个小时,除按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外,还有35分钟的自办节目,其中有《新闻节目》、《农村节目》、《听众园地》、《科技生活》等几个栏目,年采用稿5000篇左右。
1993年4月,广播电台在山东省县市台中率先实行节目播放改革,招聘20多名业余主持人,节目由录播改为直播,共分《桃乡晨曲》、《985大世界》、《五彩晚霞》三大版块、60多个栏目,直播时间每天8个小时。1994年元旦,直播版块节目改版,共设《桃乡晨曲》、《1052直播室》、《五彩晚霞》、《共度今宵》、《空中大舞台》五大版块, 栏目设置由6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直播时间由8小时延长到12小时,形成早晨以新闻为主,中午以经济为主,晚上以娱乐为主的直播框架。此后又相继办起新闻台、经济台、文艺台三套节目全天播音,累计播出时间40小时。每年有近200名各界人士走进直播室做客座主持。
1999年11月,三个频道的三套节目整合为一套节目,从6点到22点全天播音。《肥城新闻》、《希望的田野》、《法制天地》、《桃乡纵横》、《禧蕾特快》、《心之桥》等成为广播电台名牌节目。2001年,优化组合广播节目,全天播音改为:第一次播音从5:50到13:30,第二次播音从17:30到22:00;开办1052新闻版块及大型专题节目《桃乡百年》、《东西南北肥城人》、《创业故事》。
到2002年,肥城电台有180件作品在省、泰安市评比中获奖。其中《俺村也有公示制》、《希望的田野》、《禧蕾特快》等先后荣获“山东广播奖”和“山东新闻奖” ,24件作品获泰安市精品工程奖。
设施建设至1989年,全县有线广播线路2460线公里,发展有线广播喇叭182100只,入户率91.2%,农村实现“村村通广播,户户喇叭响”的目标,获山东省“有线广播先进县”锦旗。1992年,安装三柱角钢结构发射铁塔一座,总高度96米,拉线5层。更换天线1副,新换300瓦发射机1台。1994年9月,马家埠广播转播台建成开播,配调频发射机1部,功率100瓦,频率99.9兆赫。1995年10月,桃园广播转播台建成开播,配置100瓦调频发射机一部,频率99.1兆赫,全市调频广播覆盖率达到105%。
1994年,建起流动电台,购置采访车1辆。1995年,肥城广播电台经济台开播,频率95.7兆赫,新上300瓦发射机1台,天线1副。1996年,文艺台建成开播,频率101.6兆赫,新上300瓦发射机1台。1997年,实现与新华社联网。到2002年,广播电台配备MD采访机5台,磁带录音机3台,直播调音台1台,各种录音设备34台,发射机3部。
第三节电视
电视中心
1987年12月,肥城电视台建成开播,使用3频道和23频道无线发射播出。其中3频道为自办节目,23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
宣传1987年肥城电视台只有《肥城新闻》节目,每周1期,周六播出,每期20分钟。1988年7月改为每周2期,周二、五播出,每期15分钟。1990年1月改为每周3期,周一、三、五首播,每期15分钟。1995年7月改为每周5期,周一至周五首播,每期15分钟。2001年1月改为每周6期,周一至周六首播,每期15分钟。
1991年7月开办《观众之友》专题节目,此后又先后创办《经济广角》、《科技之光》、《桃乡人》、《桃乡采风》等社教及经济类专题节目。2002年播出的有《桃乡风》、《经济生活》、《交通安全你我他》3个专题栏目。1992年3月创办《文艺大观园》文艺栏目,此后开办《广告文体大观》、《点歌台》等栏目。2002年播出的有《金曲欣赏》、《广告文体欣赏》、《娱乐休闲30分》等。影视剧、戏曲片的播出由建台初期每年800集,2002年增加到每年播出1800多集,常年办有《黄金电视剧场》、《电视剧场》、《周六影院》、《戏曲园地》等栏目。
至2002年,共在中央台、山东省台和泰安市台播发各类稿件3200多条,其中在中央四套外宣频道和境外电视机构播出各类稿件20多条,获得泰安市以上的各类新闻、专题、栏目优秀作品奖126件。
事业建台初期,两套节目发射均是单机运行,无备用发射机,自办节
目境内覆盖率70%。1992年3月,3频道增加备用发射机;1996年10月,23频道增加发射机1台;1990年9月,安驾庄、边院各建成开播50瓦电视差转台;同年12月,桃园50瓦差转台建成开播;1993年8月,孙伯、东陆房两座50瓦差转台建成开播。电视台自办节目市境覆盖率97%,人口覆盖率99%,全部覆盖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
1987年,肥城电视台仅有1台1820单管彩色摄像机和1台m5民用摄像机以及1条3/4对编编辑线。之后,逐步增加部分三管彩色摄像机和 m7民用彩色摄像机。1995年,增置Betacam一体摄像机和松下大1/2高带摄像机。1998年,增置数字摄像机及编辑配套设备。到2002年,共有各种型号摄像机12部,其中数字机5部;编辑线3条,均为数字、模拟混编线。
网络传输中心
1994年,肥城有线电视有城区两个区域网和几个村、企业小型网。之后,城区有线电视实行统一管理,两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合并为一个接收前端,电视干线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改造,新架电缆20杆公里,设计改造电视干线,城区形成一个有线电视网络。1995年4月,肥城有线电视台成立。
联网199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村村通有线电视”计划,架通城区到各乡镇的光缆传输网,城区中心接收系统的有线电视信号传送到各乡镇广电站。2002年,与石横电厂、特钢厂、矿业集团实行联网。全市形成以城区网络中心为中心,连接14个乡镇、办事处和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有线电视用户6.64万户。
设备共设置13个光接点,架设主干线1.5万米,数字卫星接收机8台,JROD调制器18台,微波传输设备1套,光缆传输设备1套,接收传输节目32套。每年新增用户1500至2000户。先后开办《有线综艺》、《点歌台》、《音乐星空》、《戏曲剧场》、《电视剧场》、《精品影院》等栏冃,每年制作播出文艺栏目350多期,影视剧1100多部集,戏曲50多台次。
第四节电影
1987年底,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实行经理承包责任制。1988年,公司下设经理室、企管办、财务科、行政科、农村电影发行片管科,共有干部职工89人,固定资产207万元,担负着全县17个乡镇的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业务,直接经营一家县城电影院。1990年,公司增设保卫科,另加广告公司、冷饮店、电器厂等14个多种经营项目。
影片发行管理1987年9月,电影预收费纳入乡镇统筹,乡镇电影预收费人均每年0.80元,并逐渐形成制度化。同年,在全国六部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农村科教电影汇映月活动中,全县共放映科教影片2560场,收到科技实效125例,10个单位被六部委评为先进单位,有9人被评为先进个人。1990年,在全国举办的“人口与健康”科教电影汇映活动中,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汶阳镇电影管理站受到国家12部委表彰,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1991年、1992年全县科教电影放映连续突破万场大关,场次效益均居山东省、泰安市领先地位。仅1991年全县农村共放映故事片23569场,科教电影12176场。1992年,全县电影从业人员527人,放映单位225个,平均2.8个村有1部放映机,放映单位活动率保持在95%以上。农村电影普及率100%。农民人均年看电影30场以上。1993年,取消农民电影预收费。同年下半年,停止16毫米影片拷贝供应, 全市农村放映故事片5376场。1995年,乡镇电影管理站划归乡镇文化广播站管理,市电影公司改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999年,农村按照中央“2131”电影工程要求放映电影,全市中小学生保证每人每年看电影8场,农村学生每场收费0.80元,城区学生每场收费1.50元。市政府划拨电影公司25万元专款,启动电影市场,购买放映设备。并决定每年由市财政拨付电影公司科技电影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购买科技电影影片拷贝。2002年,全市乡镇放映队20个,乡镇、厂矿固定放映场所8个,正常使用5个。影片放映及幻灯宣传1986年4月,组织放映《少年犯》,1989年放映 《红高梁》,观众争相购票,影院场场爆满。1990年开展“我为亚运做贡献”,1991年开展“我为泰安添光彩”有奖放映活动。之后,电影市场滑坡严重,票房上座率急剧下降,最低时一场电影仅3~5人观看。影院组织献礼主旋律影片放映增加收入。其中1992年放映《周恩来》,1996年放映《孔繁森》时,观众数量短期回升。2001年6月,实施“奉献一片爱心,共建精神文明”送电影下乡放映活动。全市58个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出资赞助共放映电影755场,收入11.5万元。活动经验在《中国电影市场》杂志发表。
1987年制作的幻灯《独生苗壮》获山东省二等奖,1989年制作的幻灯《老区新游》获省一等奖。2002年,电影幻灯图片宣传利用影企联姻,由企业出资,电影公司通过电脑刻字、复制产品图片为企业作形象宣传,幻灯片又有新的发展。
第五节《肥城日报》
《肥城日报》为中共肥城市委机关报。1994年1月1日创刊。为四开四版周一报,同年7月1日改为周三报,1996年1月1日改为周五报。1998年10月1日,改出《泰安日报肥城版》,为对开四版周三报,2000年1月1日改为周五报。2001年3月28日,编入国内统一刊号,为四开四版周六报,期发行量16000份。报纸头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综合新闻版,三版为专刊,四版为国际、国内要闻版;报纸常设栏目有“桃花源”、“校园内外”、“健康”、“社会传真”、“法制经纬”、“文体视野”等。至2002年,《肥城日报》共出版2027期,共有6件新闻作品获山东新闻奖,28件获中国县市报新闻奖,132件获山东省县市报新闻奖,其中一等奖35件,二等奖44件,三等奖53件。
《肥城日报》社获山东新闻奖情况表第六节新闻出版管理
1988~2002年,全市每年组织3~4次集中行动,查出解决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查收政治性非法出版物、黄色淫秽出版物和非法盗版出版物,打击处理非法经营户。1987年,进行报刊整顿和图书音像市场大检查。1988、1989年,集中清理整顿文化市场。1995年,清理整顿全市内部报刊。1999年,集中清理整顿全市印刷企业取缔无证经营户,被评为全省十佳出版物市场。2000年,集中检查学校使用教材情况,制止和惩处集体订购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现象。2001年,清理整顿图书报刊零售市场,推行进店进亭经营,取缔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2002年,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音像市场管理职能移市文化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