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肥城市民政局内设人秘、优抚、救灾救济、基层政权社区建设、社会事务、双拥办公室6个科室和民间组织管理局,定编26人。下辖火化一场、火化二场、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婚姻登记处5个二级事业单位;殡仪馆、烈士陵园管理所2个股级事业单位。
第一节基层政权建设
1988年3月,成立肥城县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办公室,1989年4月,归属民政局。1990年,全县17个乡镇、588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居)民委员会及下属人事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经济工作委员会等机构。
1996年,进行第五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市607个村(居)民委员会,66.97万村(居)民,66.21万人参加选举,参选率98.87%。在新当选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共产党员占74%,妇女占11.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4.8%,连选连任占74%。
1999年,进行第六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居)民委员会委员3177名,其中共产党员2078名,占65%,连选连任2206名,占69%。一次选举成功率98%。
2002年,进行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共选举产生村(居)民委员会成员2343名,村主任583名;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交叉任职1432名,381名村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
1988~1989年,14个县直分支机构的328个部门下放到乡镇,下放干部职工8722人,固定资产1213.64万元,流动资产365.25万元。
第二节优抚
1988年,农村烈军属、伤残、复员军人优待,实行乡镇统筹,平衡负担的办法,全县农村优待4408户,优待金18.08万元。其中烈属478户,户均优待金398元(不含定期抚恤金),义务兵家属优待3001户,户均487元,伤残军人446户,复员军人356户,优待率分别为76%和21%。
1991年,实施《肥城县优待烈属、军属和伤残军人的规定》,城镇非农业人口义务兵家属优待实行全县统筹。1997年,全市享受优待、抚恤、定补的优抚对象5544人(户),其中农村义务兵家属1900户,城镇义务兵家属600户;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504户,伤残军人970人(含在职500人),在乡复员军人1250人,病退军人320人。优待、抚恤、定补款每年春节前兑现到户。
2002年,享受抚恤、定补、优待的优抚对象4924人。其中,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546人,伤残军人890人(在乡伤残军人468人),在乡复员军人1318人,病退军人490人,农村义务兵1100人,城镇义务兵580人。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每月抚恤177~182元, 在乡复员军人每人毎月定补125~130元,病退军人每人每月定补40元,伤残军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定期发放伤残抚恤金、保健金、护理费及补贴。农村义务兵家属年户均优待金不低于上年人均收入数额,城镇义务兵家属年户均优待金不低于1000元,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年户均优待金近1000元。
1997-2002年肥城市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情况表
伤残人员抚恤1997年,全市共有革命伤残人员868人,发放抚恤金47.7万元,人均549.49元。1998年,人均598.57元,比上年增长8.93%。1999年,人均730.14元,增长21.98%。2000年,人均871元,增长19.29%。2001年,人均1015.95元,增长16.64%。2002年,革命伤残人员903人,其中因战致残344人,因公致残492人,因病致残67人。共发放抚恤金111.6万元,人均1236元,增长21.66%02002年肥城市革命伤残人员抚恤情况表
烈士褒扬1989年5月11日,举行陆房战斗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建成陆房战斗纪念碑,陆房战斗展览室对外开放。1992年10月,在城区建成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1988~2002年,全市新增烈十1人。
第三节安置
退役士兵安置1987年,实施《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1993年,退伍义务兵安置实行劳动合同制。1998年,实行统一分配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安置军地两用人才。1987一2001年,市共接收退役士兵8793人。其中农村籍退伍义务兵和复员士官4742人,城镇退伍义务兵、复员士官3070人,转业志愿兵、士官981人。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98%。
1987-2001年肥城市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统计表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1984年,建成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配工作人员6名。至2002年,共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31户。
移民安置2002年,接收安置重庆开县农村移民38户、164人,分别安置在石横、湖屯、王瓜店3个镇。
第四节救灾扶贫
救灾1989年,王瓜店镇遭受龙卷风袭击,对115户灾民发放救灾款11.7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干部职工捐献5万元。1991年,全县共发放救济款34万元,救济木材50立方米,救济化肥200吨,救济柴油50吨,发放救济粮11.25万公斤;干部群众捐款26万元,救灾急需物资和衣服价值30多万元。1992年,全市遭受旱灾、风灾,下发救灾救济款52万元,扶持困难户2095户,扶持资金347万元。1993年,发放救灾救济款79万元,社会捐款7万元,捐物价值20万元。1994年,发放救灾救济款29万元。1995年,争取上级拨发救灾救济款24万元,市财政拨发15万元。
1996年,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承担机制,乡镇、办事处救灾预备金预算达到3万元至5万元,全市发放救济款18万元,救济金用户600多户。1997年,共发放救灾款100万元。1998年,发放救灾救济款56万元,救济粮0.6万公斤,乡镇解决配套救灾救济款20.3万元,干部群众捐赠衣被16万件,王瓜店镇向灾区捐款12万元。1999年,下发救灾救济款71万元,对口支援新疆捐赠衣被5万多件。2001年,发放救灾款54万元,救灾粮490吨。支援东平湖区抢险救灾款、物200多万元。发动开展社会救助活动,救助特困户2580户。
2002年,对上争取救灾资金134万元,其中统一拨付专款60万元,购买救灾面粉434.8吨。社会捐款120万元,棉衣、棉被、大衣等物资3139件。
机关干部访贫问苦扶贫1988~1990年,全县共建立扶贫储金会300个,会员9万多户,筹集资金1366万元,扶持困难户1323户,脱贫率57%。1994年,扶持困难户209户。1996年,利用回收扶贫周转金和储金会基金扶持困难户807户。
2000年,下发救灾救济款40万元,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帮助1500户困难户发展经济。1988-2002年肥城市灾害救济情况统计表
第五节社会福利
农村五保供养1988年,充实裁并21处敬老院,新建8处,全县共有44处敬老院,供养五保老人386名,其中乡镇办19处。入院老人年人均粮食500斤,每月5~10元零花钱。1990年,五保老人供养费实行乡镇统筹。全县五保老人2005人,敬老院52处,其中乡镇17处,村办35处,入院老人685人。1993年,各乡镇敬老院兴办2~3个经济实体,人均收入达350元, 五保老人入院率41%。
1995年,全市五保工作普查,共有五保对象1775户,1940人;敬老院33处,其中乡镇办17处,入院五保老人864人,入院率44.5%。1999年,全市有省一级敬老院2处,二级5处,三级
农村老年公寓4处。五保对象1570人,入院供养797人,入院率50%。
2002年,全市共有五保老人1274户,1424人。敬老院23处,集中供养老人716人,分散供养708名。
福利彩票1987年,境内发行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彩票),为即开型彩票,现金高奖、实物设奖。1993年,在乡镇设大奖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1987~2002年,全市共发行即开型福利彩票1615万元,筹集福利资金388.5万元。
2000年,推出“齐鲁风采”电脑福利彩票。至2002年,境内共设立电脑彩票投注站49个,销售电脑福利彩票3407万元,提取福利资金321万元。1987~2002年,全市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和即开型福利彩票5022万元,筹集福利资金709.5万元。
1991-2002年肥城市福利彩票销售情况统计表
福利企业生产2002年,全市共2处,集体15处,股份制4处,职工953有民政社会福利企业21处,其中国有人,残疾职工471人。第六节社团管理
1990年,民政局增设社团管理科,1992年挂肥城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牌子。2001年,成立肥城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对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依法登记管理。1991年,全县共有社会团体81个,登记49个。1992年,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135个,注册登记126个,占93%。
1993年,清理整顿、复查登记社团组织,注册登记市级社团81个,乡级社团38个,村级社团2个。1522个村级社团备案。
1994~1996年,注销社团组织42个。据1997年民办非企业单位调查,全市登记年检社会团体8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271个,其中社会力量办学1097处,卫生医疗机构607个,敬老院23处,律师事务所、站20处,婚姻介绍所1处,培训部4处,殡葬服务中心1处,开发、信息、咨询中心等518处。2002年,全市共有社团组织56个,其中专业性社团10个,行业性社团31个,学术性社团14个,基金性社团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8个。
第七节婚丧管理
婚姻管理1997年1月1日,实施《山东省婚姻登记管理办法》。10月,设立肥城市婚姻登记管理处,定编7人。1988~1992年,共办理婚姻登记2.9万对,登记合格率95%。1993~1997年,共办理婚姻登记34950对,离婚1988对。在离婚人数中,20~30岁年龄段占40%,30~40岁年龄段占50%,40岁以上年龄段占10%。
老年公寓1988-2002年肥城市婚姻登记统计表
殡葬管理1992年,在市区西南小山坡上建立人民纪念堂(殡仪馆),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1997年,成立肥城市殡葬用品服务中心。1999年,实施《肥城市殡葬管理规定》。
1988-2002年肥城市殡葬情况统计表第八节地名管理
1988年,地名办公室由城乡建设委员会划归民政局。1993年11月,改为股级单位。1988年,编印出版《肥城县地名志》、《肥城地图册》。至1990年,制作地名标志牌998块,乡镇驻地自然村设置花岗岩地名标志50块。1991~1993年,共整理地名档案55卷,收集各类地图81幅。城区15条路、8条街、9条巷安装立杆或金属地名标志123处。1994~1997年,农村地名实行城市化管理,命名乡镇驻地街12条、路18条,设置地名标志108处,安装城乡单位和居(村)民门、户牌27万个,街巷牌460多个。
1999年,完成与周边6个县市区304公里边界勘定工作,形成各类勘界资料文字卷240套,地图卷76套,边界协议书120份。
2000年,城区14条街路更名命名。2002年,编绘出版《肥城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