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15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G24
页数: 9
页码: 442-450
摘要: 1988年,肥城县总工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生产保护部、财务部、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职工俱乐部。
关键词: 群众团体 群众文化

内容

组织机构
  肥城市总工会1988年,肥城县总工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生产保护部、财务部、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职工俱乐部。1991年,生产生活部分为生产保护部和生活保障、女工部。1993年,定编8人。1995年5月,设立工人文化宫,股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设立,职工法律咨询服务站,股级事业单位。’2002年,总工会内设8个部室,辖2个股级事业单位,行政编制8人,事业工作人员13人。
  基层工会组织1988年,全县基层工会组织221家,职工40313人,会员33191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2.3%。1992年开始在外商投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工会组织。至2002年,全市基层工会组织671家,职工会员总数发展到81000余人。其中组建乡镇、办事处民营企业联合会14个,非公有制企业工会191家。
  代表大会
  肥城市总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1998年5月8~9日,在新城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38名。会议听取总工会
  主席殷秀峰所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市职工在跨世纪的伟大事业中再立新功》的工作报告和工会财务报告及经费审查报告。会议选举产生肥城市总工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33名,殷秀峰当选为总工会主席。
  主要工作
  劳动竞赛全市工会组织常年组织职工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技术协作等活动。1994年,设立肥城市职工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0年,开展“八赛、八比、创八杯”劳动竞赛活动。1991年,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1992年,开展“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劳动竞赛活动。1993年,开展以争当“一星三手”(科技明星、技术能手、革新能手、销售能手)、合理化建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2000年,在职工中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全市职工提建议,搞革新与发明创造。至2002年,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37000余条,实施19000余条,创造(节约)经济价值达35000余万元。1名职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名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8名职工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7名职工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56名职工荣获“泰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41名职工荣获“肥城市职工劳动模范”称号。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市总工会通过参加党政有关会议,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制定等途径,代表和反映职工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维护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简称职代会)制度,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全市企业改革改制方案、生产经营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坚持职代会审议通过制度,95%的企业建立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网络。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实行厂(事)务公开制度,公开率100%。推行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签定集体合同。坚持常年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检查活动,工会组织参与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至2002年,全市225个基层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送温暖工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发展职工互助补充保险,成立职工互助储金会等形式,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困难。1996年,市总工会建立送温暖工程基金,每年元旦、春节开展集中救助活动,开展“五一”劳动节救助困难职工劳动模范、“七一”建党节救助困难职工党员、“八一”建军节救助困难军转干部、“十一”国庆节救助特定困难职工活动,开展福利彩票金额救助、部门帮扶、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帮助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职工家庭进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等救助活动。1999年,制定《关于发放特困职工证,对特困职工实行特殊照顾的规定》。至2002年,发放“特困证”142个。1988~2002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救助困难职工8900多人次。
  职工思想政治教育1989年,开展“忆十年、话改革、做主人”形势教育活动;1990年,开展“学雷锋、学铁人、树新风、讲奉献、为单位增辉、为肥城增光”活动;1991年,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系列教育活动;1992年,开展学习宣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活动;1994年,组织职工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活动;1998年,组织开展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六学”活动;1999年,开展学理论、忆光辉历程,话改革、迎世纪钟声“学、忆、话、迎”活动;2001年,组织开展新世纪、新起点、新形象“三新”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活动。1997年,工人文化宫投入使用后,每年重大节日指导帮助基层工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第二节妇女联合会
  机构
  1988年,肥城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下设办公室、组宣部、权益部、儿童工作部,附设儿童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9人。1989年9月,成立女能人联谊会。1993年,撤销内部科室,定编6人。1994年11月,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改组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2年5月,成立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指导中心。妇女联合会共有工作人员6人。14个乡镇办事处设妇女联合会,市直妇委会32个,女工委员会67个,乡镇企业妇代会93个,村妇代会607个。
  妇女代表大会
  肥城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1989年12月5~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8人。会议审议通过妇联主席张仁凤所作《全县妇女团结起来,为振兴肥城建功立业》工作报告和决议,选举产生妇联第八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39名,常务委员9名。张仁凤当选为主席。
  肥城市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1997年5月14~15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名。会议审议通过妇联主席张仁凤所作《全市妇女团结起来,拼搏进取,为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工作报告和决议,选举产生市妇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39名,常务委员9名,张仁凤当选为主席。
  主要工作1988~2002年,全市妇联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3大主体活动,实施女性素质、科技致富、家庭文明、社区服务4大工程,发挥“半边天”作用。1997年,市妇联被评为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并授予全国“三八” 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1989年,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实施“科技致富”工程。建立17处乡镇妇女培训中心、607个农民夜校、100多处“三八”科技服务示范培训基地,开展“万名农村妇女科普培训工程”、“农业十大技术推广”、“致富女状元、女能手”、蔬菜“双争”、“庭院创收女杰杯”竞赛、“手拉手、共致富”、“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至2002年,共培训妇女16万人次,98%的农村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30%的农村妇女接受专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培训,1400名农村妇女成为农民技术员,6087名妇女获绿色证书。全市共产生1200多名妇女致富典型,妇女群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70%。2002年,全国妇联无偿扶持资金10万元,在孙伯镇建立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
  “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1年,组织城镇女职工开展“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6年,开展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建设高度职业文明、“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评选“巾帼标兵”、“岗位明星”等活动。至2002年,全市窗口行业100多个单位、2万名女职工参加争创活动,产生一大批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创立山东省、泰安市“巾帼文明示范岗”26个,肥城市“巾帼文明示范岗”45个。市妇联引进绗缝、刺绣等“妇”字号加工生产项目,创办绐缝厂、绣花厂,建立“三八”再就业培训基地,安排下岗女工5000多人。建立科技致富传播队、政策法律宣传队、文艺宣传队、健身队、保洁队等“桃乡巾帼文明队”514支。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美在家庭”活动,实施家家美、家家富、家家乐、家家安“农家美”系列工程,开展文明、科技、美化、法制、文化、国策“六进家”、“巾帼保洁行动”、“妇女、家园、环境”、“让报刊好书进家”、“尊老敬老移风易俗”、争创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至2002年,全市五好文明家庭1000多户,赵公英被授予山东省“尊老敬老好儿女”称号。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995年,制定颁布《儿童少年事业“九五”发展规划》。1996年,制定颁布《妇女事业“九五”发展规划》。2000年,实现规划任务目标。2002年5月,制定颁布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至2002年,全市共有女干部7325人,其中县级女领导干部5人。82个市直部门配备女领导干部,其中部门主要领导11人。14个乡镇、办事处党政班子配备女领导干部18人,561个行政村配备女干部,占行政村总数的92.4%,后备女干部75名,女党员5628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2.3%。全市女职工18460人,占41.5%。落实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四期”劳动保护规定。包括妇女文盲在内的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8%。3~6岁儿童入园率城市100%,农村87%,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98%,初中、小学及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6%、100%、96%。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城市90%,农村8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母乳喂养率95.5%,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产妇、新生儿死亡率23/10万和5.1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5%。居民正确使用碘盐知识知晓率96%。市乡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1000多起,接待处理妇女群众来信来访2400多人次,参与审结妇女儿童案件50余起。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帮助1000多名女童完成学业。
  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1995年5月,肥城市被确定为联合国与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进行项目合作的实验基地,建立科学育儿站1处、科学育儿所17处、科学育儿室607处,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全市学校、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开展“把知识送给家长”、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和“为国教子"优秀家长、“十佳年轻妈妈”、“桃乡好家长”等评选活动,至2002年,全市共评出山东省、泰安市“示范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校”20多处,各级优秀家长1000多名。其中,省优秀家长3名,泰安市优秀家长70余名、十佳年轻妈妈1名、优秀年轻妈妈6名,齐鲁新苗2名,泰山健美娃、泰山新苗60余名。2002年5月,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组织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儿歌、童谣征集、评选、传唱、征文评选、演讲比赛、书法绘画作品展、“禧蕾新星”选拔赛等“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评出优秀儿歌、童谣、征文500多篇,“蓓蕾新星”34名,展出书画作品200余幅。
  第三节共青团组织
  组织机构
  198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肥城县委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工作人员9人。全县共有团员50988人、基层团委70个、团总支253个、团支部1603个。1989年,增设工农青年部。1993年,定编6人。1997年,团市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经济统战部,工作人员7人。2002年,全市共有团员6万名、基层团委90个、团总支299个、团支部2168个。
  代表大会
  共青团肥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88年1月29-31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名,列席代表30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县委书记彭华所作《在十三大精神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县青年为富民兴鲁、振兴肥城而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30名,常委9名,彭华当选为书记。会议通过《关于学习十三大精神的决议》。
  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91年3月27~29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名,列席代表20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县委书记孙丰刚所作《团结带领全县青年为实现“八五”计划、全面振兴肥城而英勇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35名,常委9名,孙丰刚当选为书记。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县青年中广泛开展“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竞赛活动的决议》和《致全县青年的一封信》。
  共青团肥城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94年5月4~6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20名,列席代表33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市委书记丁翊强所作《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努力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33名,常委9名,丁翊强当选为书记。会议通过《关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振兴肥城经济献青春的决议》。
  共青团肥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998年7月23~25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10名,列席代表12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市委书记辛涛所作《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青年在跨世纪的豪迈进程中建功成才》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9名,常委9名,辛涛当选为书记。大会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发出《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肩负起跨世纪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的倡议。
  主要工作
  1988年,在农村团组织中开展以“重工强农、脱贫致富、青年为先”为主题的“先锋杯”活动。在企业团组织中开展“夺奖杯、争勋章、献青春”“七五功勋杯”活动。建立县级科技星火科技工程120处,举办青工技术培训班260期,培训青年工人4万多人次,开展技术比武183次,提出合理化建议5000余条,实现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成果2万多项。1991~1992年,开展以学习、实践、信仰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共青杯”千队竞赛活动。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全市40%的行政村建立青年科技服务队。1994年,发起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社会公益活动。至2002年,全市共建希望小学7所,建希望书库6套,捐图书2万余册,文具4万余件,衣服近万件。
  1997年,组织开展“话百年沧桑,举爱国旗帜”庆“七一”迎回归系列活动。在企业团组织中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岗位技能培训、技术大比武、导师带徒、双增双节等形式的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活动,共评选县级以上岗位能手800余人,实现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成果3000多项。创建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社经验被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报道。组织开展帮扶下岗青工再就业和争当个体私营经济带头人活动。设立“肥城市农信助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40名。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科技兴农活动,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500多对。开展“捐植一棵树,绿化我家园”活动,募集青年绿色基金8.2万元,植树26000余株,建设青年林27公顷。开展“比学习,比奉献”活动,孙伯镇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01年,举办“党在我心中”教育活动,开展揭批“法轮功”非法组织活动,举行全市青少年拒绝非法组织集体宣誓仪式。2002年,开展带头宣传招商引资,带头提高服务水平,带头引进资金项目,争当招商引资能手“三带一争当”活动,开展青工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开展窗口行业“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展”为重点工程献青春”活动。编印《公民道德建设四字歌》。2002年,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争取青少年绿化基金5万元。争取无偿资金20万元,建成潮泉镇骏马希望小学。
  少年先锋队
  组织机构1988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员90539名,辅导员3078名。1991年,全县县、乡、校设立少先队总 (大)队,红领巾记者团、小主人创业基金会、少先队顾问团和少工委等少先队组织机构。全县共有少先队员88754名,辅导员2987名。1992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员88523名,辅导员2950名。1993~1997年,建立健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建立红领巾爱心基金会、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小记者团等少先队组织。1991年5月31日~6月1日,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肥城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主要活动1988年,全县开展“争创金星大、中、小队”活动。被团中央、国家教委、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少先队工作达标县。1990年,开展“学雷锋、学赖宁、争创金星集体,争做四有队员”活动。全县评选出40个金星大队、200个金星中队、500个金星小队、10个红旗单位、500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好队员。全县公开竞选乡镇少先队总辅导员。1997年,全市少先队队室、德育展室建设率100%,少年儿童入队率100%,少先队鼓号队建队率95%。举办首届 “肥城十佳少年”评选活动,至2002年共举办三届。开展“争创国旗中队”、“跨世纪雏鹰行动”、“争做文明小使者”、“生存与发展主题教育”、“体验教育”、“小交警在行动”等活动。
  第四节工商业联合会
  组织机构1987年12月,恢复设立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定编4人。1992年,成立17个乡镇工商联分会和市直商会、商场商会,分会以下建立29个联络片,46个联络组。1994年,同时称肥城市总商会。2001年,全市设14个乡镇分会、1个同业商会、2个民办商会、1个村级商会。2002年,市工商联工作人员6人,会员2000余名,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百人积极分子队伍。
  代表大会
  肥城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1957年,在老城召开。
  肥城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1987年11月26~2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6人。会议选举产生肥城县工商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由15名委员组成,张德堂当选为主任。
  肥城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1991年4月2~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7人,代表全县385名会员。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由21名委员组成,王延生当选为主任。
  肥城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1993年4月27~28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9人,代表会员755人。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由21名委员组成,选举产生常委会,委员9人,王延生当选为主任。
  肥城市工商联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1997年5月6~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74人。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由27名委员组成,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13人,黄秉衡当选为会长。
  肥城市工商联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02年1月9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6人,代表会员2000余名。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由41名委员组成,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21人,黄秉衡当选为会长。
  主要活动
  参政议政、调查研究建立联系大户制度,每年确定10-20户会员企业,定期走访,听取建议意见。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提案1500余件。每年召开组织2~3次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提呈市委、市政府《欠发达乡镇如何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关于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个体
  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又一生力军》等10余项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工作每年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开展庆祝“七•一”喜迎香港回归、肃清“法轮功”邪教流毒、“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2001年,开展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三个结合” 教育活动。
  经济服务工作1988~2002年,共传递各种服务信息1338,条,其中科技信息388条、市场动态信息396条、人才劳务信息293条、招商引资信息136条、展销会、贸易洽谈会信息125条。引进仪阳农具厂日本小麦收割机、汶阳木器厂“101”柴油添加剂、“油酸”、隆庄煤矿服务公司“封闭式蓄电池”等项目。1992年,为王庄镇牛肉加工厂引进德州扒鸡厂保鲜技术。2001年,为边院家具大世界引进资金30万元。2002年,为山东瑞泰化工有限公司引进资金200万元。举办以会代训、以会代培等形式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2000年,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
  光彩事业活动1996年,组织会员开展为新疆和田县打井饮水工程捐资活动,捐款6970元。1997年,全体执委捐款1.76万元,帮助王庄镇郝庄村解决麦场用电之急。1998年,全体会员抗洪救灾捐款76230余元,捐献棉衣、棉被1万余条件,工商联常委、泰西塑料编织厂厂长耿慎美捐献编制袋1万条、现金1000元,总价值1.2万元。2001年,实施“双万帮带致富工程”活动,共签定帮带合同1806份,会员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希望工程、尊老助残、筑路修桥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1100余万元。
  第五节残疾人联合会
  组织机构1991年成立肥城县残疾人联合会,二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隶属民政局。1995年,升为一级事业单位,加挂残疾人就业服务站(办公室)牌子。1999年,改属市政府管理, 定编6人。至2002年,共召开三次全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成立聋人协会、盲人协会和肢残人协会。
  残疾人康复1991年,开展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矫治、聋哑儿童语训
  “三项康复”工作。1993年,开展特需人群补碘工作。此后,开展装配假肢、低视力康复、精神病康复等多项康复工作。至2002年,白内障患者复明2500人、手术治疗小儿麻痹患者65人、语言训练聋哑儿童57人、装配假肢和矫形器肢残患者130人,为有需求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950件,10万名特需人群补用碘油丸。
  残疾人就业1998年,制定下发《关于大力发展残疾人个体私营经济的通知》。建立乡镇、办事处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技术服务网络。至2002年,全市兴办福利企业27处,安置残疾人800多名,发展残疾人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农村残疾人就业3.4万人。举办职业培训班80期,培训残疾人3000人。
  社会助残1992年,开展残疾人贫困户调查摸底工作。2002年,再次开展特困残疾人调查摸底,全市共有残疾人特困户670户。实行社会化扶贫方式,开展“帮、包、带、扶”活动,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370户,向残疾人捐赠轮椅250辆,救助失学儿童500名,基本实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目标。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机构

肥城市总工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肥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