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共肥城县委所属工作部门共9个: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工作部、企业政治工作部、政法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属部门管理单位1个:县委老干部局,隶属县委组织部管理。1993年11月,市、乡机构改革,撤销农村工作部、企业政治工作部。市委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老干部局8个工作部门,定编144人。1995年7月,设立信访局,隶属办公室管理。1996年8月,设立研究室、机要保密局,为市委所属工作部门。1998年7月,市直属机关委员会易名为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2002年2月,市直机关机构改革, 市委仍设置7个工作部门,部门管理机构2个,核定编制147人。
第二节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肥城县第八次代表大会1990年5月16~19日,在县机关礼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52名,其中包括领导干部代表210名,占59.7%;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9名,占19.6%;工人、农民和先进模范代表72名,占20.4%;武警代表1名,占0.3%。代表中,妇女代表54名,占15.3%;离退休干部代表2名,占0.6%;少数民族代表5名,占1.4%。代表中,大专以上文化的81名,占23%;中学文化的241名;占68.5%;小学文化的30名,占8.5%。平均年龄50岁以下的代表293名,占83.2%。代表全市党员34779名。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县委书记孔利民代表第七届委员会作的《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为我县政治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肥城县第八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1名、候补委员4名。选举产生中共肥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八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11名,孔利民当选为书记,蔡衍柱、杜允盈、刘玉勤(女)当选为副书记,赵国旺当选为纪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肥城市第九次代表大会1995年12月17~19日,在肥城人民会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82人,其中包括领导干部代表267名,占69.9%;专业技术人员代表79名,占20.5%;先进模范人物代表32名,占8.8%;解放军、武警代表4名,占1%。代表中,妇女代表40名,占10.4%;少数民族代表4名,占1%。代表全市党员38000名。会议听取并通过市委书记黄龙华代表八届市委作的《奋战“九五”,再创辉煌,为加快肥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中共肥城市第九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0人、候补委员5人。其中,新增委员、候补委员16人,占45.7%;平均年龄46.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8人,占80%;妇女3人,占8.5%;少数民族1人,占2.9%。选举产生中共肥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九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市委常务委
员会,委员11名,黄龙华当选为书记,齐承芳、王兹英、陈全庚当选为副书记,刘长香(女)当选为纪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肥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1998年12月20〜22日,在肥城人民会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83名,其中包括领导干部代表267名,占69%;专业技术人员代表86名,占22.2%;先进模范人物代表33名,占8.5%;武警代表1名,占0.3%。代表中,妇女代表44名,占11.4%;少数民族代表4名,占1%。大专以上文化的代表312名,占80.6%。平均年龄50岁以下的代表318名,占82.2%。代表全市党员41000名。会议通过市委书记齐承芳代表九届市委作的《迎接新世纪,开创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肥城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中共肥城市第十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0人、候补委员5人。其中,新增委员18名,占51.4%;平均年龄45.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4名,占97.1%;妇女3名,占8.5%。选举产生中共肥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11名,齐承芳当选为书记,刘卫东、王兹英、刘长香(女)、陈刚当选为副书记,古乐生当选为纪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肥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2003年2月10〜13日,在人民会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88名,其中包括领导干部代表248名,占63.9%;专业技术人员代表98名,占25.3%,;先模人物代表40名,占10.3%;解放军、武警代表2名,占0.5%。代表中,妇女代表52名,占13.4%;少数民族代表5名,占1.3%。大专以上文化的代表342名,占88.2%。平均年龄50岁以下的代表333名,占85.8%。代表全市45770名党员,会议通过张瑞东代表十届委员会作的《高扬发展大旗,求真务实拼搏,为加快肥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中共肥城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30名,候补委员5名.委员平均年龄45.2岁。选举产生中共肥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11名,张瑞东当选为书记,张期东、单传海、张茂珍、刘学保当选为副书记,刘学保当选为纪委书记。
中共肥城市(县)委历任领导人任职情况表
表14-1-1续表14-1 -1续表14-1-1续表14-1-1
市委领导慰问公安干警
第三节重要决策
中国共产党肥城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和“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制定、执行路线、方针、政策。1988~2002年,共制定发布决议、决定、规定、规划、细则、要点、方案、政策、办法、批复、意见、通知等重要决策文件649件。其中,1988~1992年,303件;1993-1997年,198件;1998-2002年,148件。
1988年,先后制定《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具体规定》。《关于对在乡镇企业中做出显著贡献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关于鼓励科技人员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承包领办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推动企业内部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试行规定》。1989年,制定印发《全县各级干部廉洁勤政规定》、《关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十条规定》、《关于全县党政机关干部包村挂职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双增双节运动的报告》、《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1990年,制定《关于治理整顿期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党群关系的规定》、《关于今年要办的十个方面的实事》、《关于加强对农村干部正规化管理的意见》、《关于制止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通知》、《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暂行规定》、《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施意见》。1991年,制定《关于对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严格领导责任、严格奖惩制度的规定》、《关于加快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意见》、《关于在全县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决定》、《关于“八五”期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划》、《关于深入开展村党支部和村级服务双达标升级的意见》、《关于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先进乡镇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清理农村集体财务整顿农村经济秩序的意见》、《关于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奋战四年绿化肥城大地的决定》、《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搞活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1992年, 制定《肥城县实现小康目标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几项规定》、《关于兴办老年福利企事业的暂行规定》、《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决定》、《关于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关于大力发展养牛生产的决定》。1993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在乡镇企业中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度的意见》、《党风廉政建设考评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1994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实行诫勉制度的意见》。
1996年,制定《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1997年,制定《关于鼓励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办法》、《关于在全市农村实行“三提五统”费一定二年不变的决定》、《关于严禁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施“连心工程”的意见》。1998年5月,制定《关于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规定》,共30条。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放开思想、放宽政策、放活管理、放胆发展”的方针和“先发展、后规范”和“不争论、不限制、不干预”的原则,发展个体经济。同月,制定《关于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资金、项目、人才的规定》。8月,制定 《关于对企业厂长(经理)实行年薪制和奖励的暂行规定》。
1999年,制定《关于争创“第五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的意见》、《关于在市乡机关和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创文明服务机关、争当优秀人民公仆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的奖惩规定》、《关于在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的实施意见》。5月,印发《关于在市乡机关和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创“文明服务机关”争当“优秀人民公仆”活动的意见》,制定争创范围和评选条件。10月,印发《关于在全市农村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见》,制定抓教育、强素质、增合力、促发展的具体任务目标。2000年1月,印发《关于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意见》,确立“工业强市、重农兴商、外向带动、科教兴肥”的发展战略。5月,《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富
而思进”教育活动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以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绩迎接新世纪。8月,制定《关于放开放活政策加快城镇开发建设的规定》,共20条。对土地二级市场、建设市场、住房二级市场的运作及农民进城进镇政策作出具体规定。11月,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12月,作出《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2001年2月,制定《关于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规定》,共30条,要求简化审批制度,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9月,作岀《关于2001年乡镇民营经济工作考核奖励的决定》。11月,印发《关于全市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共12条,规定责任追究的目的、范围、及主要形式。2002年8月,印发《肥城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12月,印发《关于在全市城乡集中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教育活动的意见》。12月,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大力发展金融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意见》。
第四节组织工作
组织机构
1988年,中共肥城县委组织部内设组织员办公室(一级行政单位,隶属组织部管理)、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知工科、干训科。1991年3月,设立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二级事业单位,隶属组织部管理。1993年11月,撤销组织员办公室,职能并入组织部。内设秘书、党政干部管理、企业干部管理、组织、干部培训知识分子工作、干部审查信访、调研信息7个科室,定编25人。1997年7月,设立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二级事业单位,隶属组织部管理。2002年2月,组织部设秘书科、干部科、调研信息科、组织科、干部教育监督科、组织员办公室(二级行政单位)、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二级事业单位),辖老干部局。
至2002年,全市副县级单位1个,正科(局)级单位109个,副科(局)级单位69个。市委工作部门7个,部门管理单位2个;政府序列部门27个。一级行政单位44个,二级行政单位4个,一级事业单位65个,二级事业单位65个。办事处1个,乡1个,镇12个。
干部队伍建设
选拔1988年,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选拔干部,配备熟悉掌握经济、科技、外经外贸、政法知识的干部,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颁布实施。2002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来,实行干部试用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离任审计等制度。
1993年,全市公开选拔海南海泰实业公司人员3人。1994年,采取考试、面试相结合的办法,为市法院、市检察院招考录用工作人员32人,为市报社补充工作人员10人。1997年,全市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和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同年,市直机关招考录用公务员6人,乡镇机关招考录用公务员4人。2000年,公开招考乡镇党政副职19人,女后备干部10人,市直中学校长助理10人。2002年,公开招考市纪委室主任6人,市龙山中学校长1人、副校长3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工作人员5人。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各乡镇、办事处团委书记实行竞争上岗,广播电视局、卫生系统的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2002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30岁以下年轻干部10名,女干部15名,达到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女干部;4个乡镇配备党外干部4名,1个乡镇配备少数民族干部1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174人,党委领导班子总职数105职,政府领导班子总职数69人(不含交叉兼职的28人)。乡镇党委成员的平均年龄34.5岁,政府成员平均年龄34.7岁。大专以上学历的164人,其中大学学历的103人,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占80%。
至2002年,全市有各类干部21124人。干部职务构成:县级干部63人,科(局)级1378人;乡镇、办事处党、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成员232人,其他正副乡级干部76人;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655人,非领导职务112人,退二线305人。
1992-2002年,全市共接受省、市选调生67名,其中省委组织部选调生44名,占65.7%,泰安市委组织部选调生23名,占34.3%
培训1988~2002年,利用高等院校干部专修科、党校、干部院校以及各类函授、电大、夜大、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培训干部8000多人。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分期集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事政治、经济(工商)管理、外经外贸、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和岗位培训,累计培训人数29000多人次。其中,选调学员870多人次参加省市级举办的各类班次。乡镇党校培训乡镇机关和农村党员干部30000多人次。
市委领导检查基层党建工作
1995年,3400多名年轻干部进行英语培训,组织2564名干部参加泰安市英语统考,合格率72.6%。1996年,1500多名干部进行英语培训,组织1543名干部参加泰安市英语统考。
审查1988~2002年,处理821名干部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落实政策25名,更改参加工作时间(连续工龄)796名。1995年,干部审查工作重点,由审查历史问题转变到现实表现。至2002年,对有问题的干部谈话、打招呼16人,发放提醒卡17人,组织函询11人,诫勉10人,待岗1人,延长待岗期1人。
知识分子队伍建设1988~2002年,全市共评选市(县)级拔尖人才5批,62人。其中,泰安市级拔尖人才23人,山东省级拔尖人才4人。选聘科技副镇长(乡长)5批,77人。选聘科技副市长6人。全市共评选乡村科技人才2批,表彰45人。评选肥城市农村科技明星9人。其中,泰安市农村十大科技明星2人。评选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2人。其中,泰安市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5人。
下派干部管理1988年8月,实行部门挂职包村(企业)、干部驻村(企业),一包三年,定期轮换,第一批133名机关下派干部到基层包村(企业)。1998年3月,第七批下派干部改为一包两年,中间不再轮换。1988~2002年,全市共选调下派机关干部九批、1418人(次),帮扶578个(次)行政村、42个(次)市属重点企业,累计无偿投入资金物资(折合)2800余万元。接收安排泰安市驻肥城下派干部15批、480人(次),帮扶80余个(次)行政村、16个(次)市属重点企业,累计无偿投入资金物资(折合)7200余万元。两级下派干部共为基层完成各类基本建设项目2100余项。
组织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1993年,全市市乡机构改革,市直党政机构由77个减少为42个,精简45%,工作人员由936人减少为705人,精简24.7%;乡镇、办事处党政群机构设置为6个,精简比例76%,工作人员由3119人减少为1618人,精简48%。2002年,全市市乡机构再次改革,市直机构由38个减少为34个,事业机构由17个减少为14个。1988~2002年,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宣传教育活动。市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4次换届,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进行5次换届。
基层党组织建设1988年,全县基层党委25个,乡镇党委17个,党总支145个,党支部1351个。落实乡镇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1994年,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顿活动,选派工作组、落实领导干部联、市直部门包、驻村工作组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措施。至1997年,2个乡镇党委、63个后进村得到整顿1997年,开展“争创‘五好村’党支部,争创泰安市百强村,争创红旗村党支部”活动。1999年,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2000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2001年,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活动。考察农村党支部班子,分类排队。2001~2002年,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实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选举形式,使党支部、村委会交叉任职,村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的村达到81%。至2002年,全市基层党委48个,乡镇、办事处党委14个,党总支184个,党支部1720个。
发展党员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共产党员。2001年,实行确定发展对象两票制(党员、群众代表无记名投票推荐,支部委员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制)、发展对象预审制、发展党员公示制、党委委员列席支部党员大会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9项制度,制定落实《关于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规定》,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处置措施及程序。1988~2002年,全市(县)共发展共产党员15120人,其中妇女占24.7%,大中专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7%02002年,全市共有共产党员45772人,其中男性占87.7%,女性占12.3%;少数民族占0.6%;25岁以下的占3.2%,26~35岁的占17.6%,36~45岁的占26.5%,46~54岁的占24.8%,55~59岁的占10%,60岁以上的占17.9%;党政群机关占11.2%, 农林水系统占49.3%,工业、建筑业占14.5%,交通运输业占9.2%,商业流通及服务业占8.4%,邮电通信业占0.6%,金融保险业占0.8%,文教卫生占8.2%,其他占12.3%。
党员教育1988~2002年,先后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以及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思想,“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党章、守党纪、正党风”等教育活动。党员教育增加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以及WTO知识等内容。全市乡镇党委建有党校,市直党委建有业余党校,80%以上的党支部建有党员活动室。2000年,在农村设立“党员形象监督台”。
党员电化教育1991年3月,设立中共肥城县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二级事业单位,定编3人,隶属组织部,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建设、管理党员电教网络。17个乡镇成立党员电教站,建立固定播放点102个,流动播放点153个,建成党员电教活动室29个,设专兼职人员164名。1994年,乡镇办事处电教站改为党员电教中心。至2002年,市电教中心设有演播室、片库、复制机房、办公室,建筑面积140平方米。配有广播级格式编辑系统、广播级创意21非线性编辑系统各1套,摄像机1台,WJ-MX500特技机1台,VHS一带十复制系统1套等设备。共摄制各类党员教育电视片43部,计520分钟;现场录制讲座30部,90小时;存片700盘,内容涉及政论、故事、专题、科教、知识讲座等。全市562个行政村建立固定播放点,45个行政村建立巡回播放点。
1997~2002年,先后有7部电教片在《山东党员电教》刊用,专题片《闪光的足迹》、科技片《蔬菜无土育苗新技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2年,在肥城电视台开办《党建园地》、《党员电教片之窗》节目,每周末晚黄金时间播出。党员远程教育站1988-2002年肥城市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表(一)1988〜2002肥城市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表(二)表14-1-31988-2002肥城市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表(三)第五节宣传工作
机构1988年,中共肥城市委宣传部内设办公室、新闻、理论、社会宣传、党员教育、文化教育、企业政治7个科室,工作人员18人。1993年,撤销精神文明办公室,职能并入宣传部。宣传部设人秘、社会宣传、理论、新闻、教育5个科室,辖广播电台、电视台,定编16人。1994年,设立新闻中心。1995年,设立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广播电视管理办公室。至2002年,宣传部内设人秘科、宣传科、教育科、理论科、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辖精神文明办公室、新闻中心,工作人员16人。
理论教育1988年,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文件,11名副县级干部作广播专题报告, 举办两期副局级干部学习班,培训干部298人,占总数的98.5%。举办理论学习班9期,培训县直机关干部411名。1989年,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活动,被评为泰安市正规化理论教育先进县。
1996年,开展强化两大意识(公仆意识、公民意识)和6种观念(发展、机遇、竞争、效益、开放、人才)教育活动。1997年,学习中央关于悼念邓小平同志的3篇文章、江泽民同志“5.29”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文件。是年,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风党纪教育活动。1998年,开展“读六本书,倡树六种风气”活动,即:读《十五大文件汇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企业资本营运》、《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山东省“三五”普法法律法规选编》;倡树“学习研究、探索实践”的风气,“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风气,“埋头实干、高效服务”的风气,“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风气,“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风气,“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风气。集中8个月时间,每月学习1本书,每学完1本书,组织1次考试。《瞭望》、《大众日报》等报刊做宣传推广。1999年,组织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开展学习《为人民服务》、《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活动。2000年,组织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历史经验》一书。2001年,开展“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2年,开展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十六大报告活动。至2002年,先后组织市乡镇机关干部学习《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解决社会主义信念问题;学习党史党建、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理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群众。100多名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涉外经济知识教育培训。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学习纲要》,举办“振华杯”学习邓小平特色理论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宣传干部刊授大学培训班。
2002年,全市设14处乡镇党校,19处企业业余党校。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发展欲望、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致富本领、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培训。1988年,基层党校举办培训班500期,培训党员4万人。《党建》第六期刊登肥城经验做法。1989年,组织开展双基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和“牢记党的宗旨,争做合格党员”活动。北京政治风波后,组织学习《人民日报》“4.26社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全县党员干部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社会稳定。各乡镇举办党员培训班20期,培训党员31050人次。9月,中宣部在泰安召开的全国基层党校工作座谈会上,向全国推广肥城县《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党校办学质量》经验,省委宣传部把肥城列为党员教育联系点。1990~1992年,组织举办党员刊授班,学习《基层党校》月刊。1991年,开展学党建理论、学党史迎接建党70周年活动。1993年,组织农村党员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2000~2001年,全市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2年,组织开展党课教育活动。
社会宣传1988年,县内设广播电台、电视台,乡镇设广播站、宣传室, 规模企业设有宣传科,开展社会宣传教育。1994年1月,《肥城日报》创刊。同年,成立新闻中心。1995年4月,设立有线电视台。2002年,新闻中心升为二级事业单位,定编6人。全市普遍开展形势任务、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和纪念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专题宣传活动。每年年底组织一次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送下乡集中活动。1988年,组织开展中共十三大精神宣传活动,宣传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改革典型,宣传价格改革政策,稳定社会形势。开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纪念活动,举办肥城改革成就宣传教育活动。1990年,开展国内外形式教育活动。1991年,组织开展“奔小康”大讨论活动。1992年,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举办研讨班8期,下发辅导材料近万份。1993年,开展“已经敞开的大门究竟有多大”大讨论活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宣传活动。1991~1993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肥城桃节。1995年,组织举办“话八五、迎九五”大型采访活动、开展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学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三学活动”。1996年,开展纪念江泽民同志“向孔繁森同志学习”题词发表1周年、庆祝建党7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3大庆典教育活动。1997年,开展中共十五大精神集中教育活动、“迎香港回归祖国”宣传活动。11月,开展“连心工程”活动。1998年,组织开展建党77周年庆祝纪念宣传活动。1999年,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迎澳门回归系列宣传文化活动。2000年4月,开展农业科教电影千片进村活动。2001年,组织开展纪念建党80周年宣传活动,开展青少年“光辉的八十年”党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及文艺晚会、电影放映、摄影展、赛诗会等文艺活动。2002年,组织开展中共十六大精神集中教育活动。每年在泰安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2000余件。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90年11月~1991年2月,开展全县农村第一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县乡机关抽调1200人组成社教宣讲队,驻村包点,帮助工作。组织1000名离退休老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1991年11月~1992年2月,开展全县第二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县委成立领导小组,抽调11人组成办公室,县乡机关选派1191名干部重点进驻348个二、三类村。确定新城、老城两镇为试点,建立信息网络,编发教育简报30多期。全县乡镇村召开集中宣讲会2500多场次,派出跟踪宣讲小组150多个,人户宣讲率40%。开展“奔小康”大讨论活动。解决农村财务清理、农民负担过重、计划生育工作、村级组织建设等问题。1997年5月,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开展党的十五大精神集中教育活动。1998年12月至1999年3月,开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活动。1999年、2000年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000年11月,肥城市作为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试点县,全面开展为期两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2年12月,在全市城乡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集中教育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1989年,设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一级行政单位,隶属宣传部,委员会成员由2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1993年,机构撤销。1996年,恢复设立精神文明办公室,二级行政单位,定编3人。1998年,升为一级事业单位,定编6人。成员单位增至31个。2002年,定为一级行政单位,工作人员6人。乡镇办事处、市直各系统、各企事业单位设立精神文明办公室,设专职主任。1991年,制定《“八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993年,制定《肥城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意见》。每两年举办一次“十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1996年,制定《“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2001年,制定《“十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单位和个人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市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例会,一季度一次调度会,半年一次检查,一年一次评估的跟踪管理制度。
思想道德教育1988~2002年,市委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试行意见》、《关于刹住赌博和封建迷信歪风陋习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对企业职工进行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热爱家乡、热爱肥城”教育活动。村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火化率93%,婚丧事从简率90%。企业开展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职工“创一流业绩,塑主人形象”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机关开展“换位思考”活动,实施爱民、富民“连心工程”。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开展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和民主法制教育活动。学校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评选表彰十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十佳青少年道德标兵。推行以德治市,开展“创四优、树形象”市民道德教育集中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988~2002
年,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992年,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评创活动,城区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元、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四评创”活动,中小学生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活动。1997年,开展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2002年,开展农村道德评议活动。全市十星级文明户比例36%,星级文明户挂牌率85%。开展行业“文明执法、优质服务”、“行风万人评”、“十大文明行业”创建活动。1988~2002年,全市评出文明单位337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7个、泰安市级文明单位49个、肥城市级文明单位281个。
第六节老干部工作
1981年7月,县委组织部设立老干部科,定编3人。1983年10月,成立中共肥城县委老干部局,一级行政单位,定编9人。1988年,17个乡镇、6个县直单位设立老干部办公室、老干部科,专兼职干部65人。1992年,增加到124人。1993年,老干部局定编6人,隶属组织部管理。2002年,内设秘书科、管理服务科,工作人员6人。乡镇、办事处设老干部办公室,市直部门、单位设老干部科。
落实政治待遇市委、市政府每半年向老干部通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重大问题随时通报。每年组织两次参观工农业生产,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组织一次副县级以上老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至2002年,全市共建立老干部党支部49个、党小组138个,发展新党员2人,46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党员。1990~2002年,共为480名满50年党龄的老干部颁发荣誉证书。
老年人晨练
落实生活待遇1992年,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实行全市统筹,由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发放。1997~2002年,市乡财政共拨付资金800多万元,解决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问题。1990年,县人民医院建立老干部病房。每年组织市离休干部进行健康查体。549户、1236人离休干部家属子女办理“农转非”,156户老干部安排子女就业178人,63名老干部办理子女调动手续。安置外地来肥城市居住老干部137人,解决住房36套。2002年9月,全市725名离休干部发放护理费。开展为80岁以上老干部挂匾祝寿活动。
老干部活动中心1992年,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设20多个厅、室、场,可同时容纳400多人活动。至2002年,开展琴、棋、书、画、文艺演唱、拳、剑、球、操等10多类30余种文体活动。全市每年参加活动的老干部约6万人次。举办培训班40多期,培训骨干400多人次。举办比赛50次,参加人员2000多人次。全市共建老干部活动场所65处,总投资346万元,建筑面积7800多平方米。成立老干部文体组织112个,开展拳、剑、健身操、文艺演唱、棋类、门球等文体健身活动。老干部文体代表队参加泰安市文体比赛,取得23个第一名,22个第二名,并多次代表泰安市参加山东省比赛。1989年4月,举办全县老干部“益寿杯”运动会,31个代表队、422名运动员参加13个项目表演比赛。
老年大学1991年6月,成立老年大学,一级事业单位,定编6人,隶属老干部局。设校务委员会,下设教务处、总务处。学员设学委会,开展各项活动。2000年,石横、湖屯等6个乡镇建立老年学校。至2002年,老年大学先后开设综合班和书法、绘画班,开设16个专业课程,毕业学员482名。
第七节统战工作
机构1939年6月,设立中共肥城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1988年,统战部下设对台办公室,乡镇党委建立统战工作办公室。1990年,增设秘书、对外联络、理论宣传4个科室。1991年,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配统战委员42人(副科级)。1993年,撤销对台工作办公室、市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职能并入统战部。统战部内设人秘、理论宣传、台胞接待、民族宗教3个科室,定编13人。1995年,挂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牌子。1996年,加挂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2002年, 统战部与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合署, 内设秘书科、党外人士工作科、理论宣传科、经济联络科,定编11人。
落实统战政策1984年,推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肥城县委员会委员124人,其中党外人士75人,.占60.5%;1987年,第二届推荐政协委员186人,党外人士113人,占60%;1990年,第三届推荐政协委员243人, 党外人士128人,占52.7%;1993年,第四届推荐政协委员253人,党外人士152人,占60.1%;1998年,第五届推荐政协委员240人,党外人士144人,占60%。每年召开党外人士协商会、通报会、座谈会4~6次,协商通报市委重大政策、计划制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人事安排等。
1985~1987年,纠正冤假错案1851件。其中,纠正错划右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838件,落实台属台胞政策326件,其他599件。为87名起义、投诚人员颁发《起义、投诚人员证明书》,按规定增加生活费,为其家属、子女落实农转非政策。
党外人士工作1988年,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制度,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30名党员领导干部与64名党外代表人士结成对子。1997年,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评优树标”活动,评出100名优秀党外知识分子、100名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优秀中各评出标兵10名。1998年,实行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工作制度。1999年,30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与60名党外代表人士结成对子。2002年,36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与72名党外代表人士结成对子。1994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知名人士赵汉钟及夫人山东省政协委员张跃丽,为新城巧山村小学捐款6万元人民币。
至2002年,全市共有党外干部14208人,占干部队伍的60.56%,县级实职党外领导干部6名,科级党外干部11名,建立百名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全市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1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2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人。
民族工作1985年,命名7处回民小学,回族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6年,市财政安排少数民族补助费3万元、少数民族教育经费2万元。1997年,分别增加到20万元和4万元。在实施少数民族村“帮扶工程”、“鲁羊扶贫工程”、“致富示范工程”,农业、林业、水利、供电、科技等部门同少数民族村结成帮扶对子,为发展民族经济服务。注重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2002年,全市县级少数民族干部1人、科级少数民族干部3人。
宗教工作境内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1990年,成立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爱国运动委员会,1995年3月,重新启用安驾庄基督教堂。1997年,成立伊斯兰教协会。1998年,归还李楼、小中泉、桥头天主教堂。1999年12月,成立天主教爱国小组。至2002年,全市信教群众15470人。其中,天主教760人、基督教4450人、伊斯兰教10260人。设立宗教活动场所39处。其中,天主教4处、基督教25处、伊斯兰教10处,分布12个乡镇办事处。
台胞工作据统计,全市去台人员共360余人,连同二、三代在台肥城籍台胞3200余人。2002年,全市共有台属300余户。1987年10月,成立台胞台属联谊会。1988~2002年,先后有韩健民、李森基、张少如、尹子美、尹树普、张金钟等6位台胞来肥城定居。每年接待台胞台商60多人次。1994年,开展台属写一封家信、提供一条信息、介绍一个项目、吸引一笔资金“四个一”活动。全市共发展台资企业11家,总投资2103万美元。其中,引进台商独资企业家有台湾超盟(肥城)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深桓、山东绿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芬、泰安台扬钢珠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弘章等。台属中有1名被选为市政协常委,2名为市政协委员。台胞台属为学校、敬老院等捐款300万元。台胞张长温3次为家乡捐款5万余元,并出资为本村老城镇大石关村修桥1座,名曰“连心桥”。
第八节信访工作
1988年,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公室设接访、查力、、文书信息3个科,编制12人。1989年,撤销信访办公室,成立信访局,一级行政单位,仍隶属县委、县政府。1993年,撤销信访局,职能并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室设信访科。1995年7月,恢复设立信访局,一级行政单位,定编7人,隶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市委办公室管理为主。2002年,信访局内设人秘科、接访科、办信科(加挂督促查办科牌子),编制12人。
全市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工领导靠上抓,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与“一岗双责”相结合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1996年,建立坚持书记办公会、常委会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阅批群众来信和每人每月至少处理一件群众最关心的信访问题制度、包案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制度以及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度。1998年7月,推行领导公开集中接待日制度,市领导每月25日、乡镇(办事处)每月20日、市直大系统每月15日、政法部门每月5日,受理、处理信访问题。199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意见》,2000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行千分考核、分级检讨、责任追究、“一票否决”、保证金制度。2002年4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2002年度信访工作管理考核的意见》。
1988~2002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602件起,其中,来信12583件、来访7019起。来访中集体访658起,占来访总次数的9.37%。应办12933起,报结12388起,报结率95.8%。1996~2002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3318件起,其中来信7330件,占55%,来访5988起,占45%。来访中集体访589起,12579人次。
第九节党校
1988年9月,中共肥城县委党校校长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内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理论教研室,文化教研室,函授站6个科室。1990年3月,肥城县委党校校长由县委书记兼任。1992年8月,列为中等专业学校体制。同年,建成1栋建筑面积2980平方米教学楼。1993年4月,撤销肥城市委党校党总支,建立党委。1995年7月,内设党委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函授站、教研室、联络科,均为副科级单位。2001年,购置摄影机、视频展台、录像机、微机、接收系统以及多媒体集中控制系统等,建成C级站,实现远程教学。2002年,购置台式电脑10台、笔记本电脑2台,建成信息中心。撤销校党委,改为校务委员会。内设6个副科级科室。
1985年7月,开展正规化教育培训业务,开办在职青年党员干部中专全科班和专修班,全科班脱产学习2年,专修班脱产学习1年。1986年,设立中共中央党校附设函授学院肥城辅导站。1987年,招收学员67人。至1989年,共举办5届在职青年党员干部中专全科班和专修班,毕业学员312人。至1993年,共举办7届中共中央党校函授班,毕业学员1026人。1994年,停招中央党校函授学员,开办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业余教育本专科班,招收经济管理专业本专科学员1500余人。至2002年,共招收学员3600人。
1990年,分期分批培训全县局级干部,至1992年,共举办6期,培训720人。同期举办4期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650多人,2期企业政工干部培训班,培训240人。1993~1996年,举办第二轮局级干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培训班,共举办8期,培训960人。同期举办2期村党支部书记班,培训650人,厂矿企业政工干部班2期,培训250人,中青年后备干部班1期,培训40人。
1997~2002年,每年举办2~3期局级干部培训班,培训人员1500人。举办8期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1300余人;村主任培训班3期,培训400余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75人;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80人;企业后备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120人;乡镇副职领导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90人;新提拔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32人;招商引资研讨班1期,培训110人;经济强村培训班2期,培训80人;理论骨干培训班1期,培训60人;妇女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150人;党外民主人士培训班2期,培训80人。
第十节机关党务
1952年初,建立中共肥城县机关党总支。1958年,改称中共肥城县直属机关委员会,简称机关党委。1988年,共有工作人员7人。1993年,包括机关武装部,定编6人。1998年,改称中共肥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机关党工委。2002年11月,改称中共肥城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定编8人。
1988~2002年,组织上大型党课29次;举办党支部(总支)成员和纳新对象培训班共42期,培训学员1680多人次;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总支)、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换位思考”、“创文明机关、做勤政公仆”、“党员干部非规范行为追究制”、“优化发展环境大讨论”、“争创招商引资优秀成果”等大型系列活动13个。
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1988~2002年,发展党员2872名,处理违纪党员63名。
第十一节调研信息
1988年,县委研究室为一级行政单位,工作人员8人。1993年,撤销机构,职能并入市委办公室。1996年,恢复设立市委研究室,一级行政单位,定编10人。2002年,为市委办公室内设机构,工作人员9人。1988-2002年,组织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起草各类文稿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县)委的决策和工作部署。1996年,组织开展对100个村、100个企业“双百”调查,提出“一手打基础、一手抓发展”的工作方针,“工业强市、重农兴商、外向带动、科技兴肥”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三年三步走”的总体发展目标,被确立为全市总体工作战略。1997年,开展农村干部作风调查,提出让群众“放心、顺心、安心、舒心”干部“连心工程”。2001年,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查,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提出要干事、要民主、要公道、要廉洁、要守纪“五个要”的要求。至2002年,共开展专题性调研55次,形成调查报告58篇;编发《领导参阅》73期、《肥城通讯》329期;起草政策性文件60个,市委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汇报、典型材料和领导署名文章等各类文稿2400多篇,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67篇。
1984年1月,创办《今日信息》,刊登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各乡镇、部分工作动态经验,全县重要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及其他有关信息。1989年6月,创力、《肥城信息》,刊登向上级党委综合反映的各类重要信息和情况。1989年7月,《今日信息》改为《信息交流》。1990年,停刊,并入《肥城信息》。1988~2002年,共编印《今日信息》523期、《信息交流》37期、《肥城信息》8303期。
第十二节党史征编
1988年,中共肥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内设党史征集科、县志编纂科、秘书科。1989年,党史、县志办公室均为一级事业单位,定编19人。2002年,两个办公室仍设3个科室,定编12人。14个乡镇办事处设立史志办公室。
1988~2002年,先后编辑出版《中共肥城党史大事记》2册,《中共山东省肥城县组织史资料》2册,《肥城党史资料》15册,《肥城抗日斗争故事》,《光照千秋》等11种,计238.9万字。征集、整理回忆资料、历史档案资料1800多万字,立档360卷,录制磁带150盘,录像带8盘,光盘108个,收集革命历史文物26件,文献资料76件,照片5260张。各乡镇办事处出版党史大事记、组织史资料,共48种、464万字。党史陈列室存入全国各地党史书籍1万余册。
市委领导陪同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调研《中共肥城党史大事记》(1922~1949)1982年编纂。1987年8~9
月,先后在肥城、北京召开部分老干部座谈会,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00条。1989年7月,完成送审稿。1990年5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大32开本全书,10.5万字,记述中共肥城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经济、文化和农、青、妇等群众团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和重大事件。获泰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优秀党史成果二等奖。
《中共肥城党史大事记》(1949~1994)1995年9月,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大32开本,29.1万字。记述1949~1994年中共肥城地方组织建设及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情况,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市(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活动和重大事件,突出记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肥城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肥城党史资料》(1~15辑)党史资料丛书,至1999年,共出版15辑, 开设文献资料、专题研究、纪念文章、回忆文章、党史人物、党史文苑、党史信息、党史论坛、今日肥城等烂目,共计80万字。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肥城县组织史资料》(1925~1987)1985年编纂,1988年10月山东省出版总社泰安分社出版发行。16开本,35万字,收录任职干部2026名,7876人次。
《中共山东省肥城市组织史资料 (续编)》(1988~1992)1992年10
月编纂,1995年12月内部出版,16开本,26万字,收录1988~1992年肥城乡镇以上党组织及同级政权、军事、群团等系统的组织机构沿革和领导人名录。
《难忘的历程》原肥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阴毅民同志回忆录。1998年1月,内部出版发行,32开本,6.8万字。
《光照千秋》(党史教育电视片)1991年12月,与肥城电视台联合拍制,共2集、90分钟。
党史史志办出版的部分书籍表14-1-51988~2002年肥城市党史成果一览表
第二章中共肥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一节机构
1988年,中共肥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共有委员10人,常委会7人组成, 下设办公室、纪检信访科、案件检查科、案件审理科、教研科5个科室。12月,科改称室,编制25人。全县乡镇以上纪检机构34个,专职纪检干部85人。1990年,纪律检查委员会共有委员13人,常委会7人组成。1992年,全市纪检机构74个,其中乡镇办事处纪委17个、市直单位纪委16个、纪检组41个,专职纪检干部84人。1993年5月,纪委与监察局合署办公,设办公室、监察综合室、教研室、案件审理室、信访室、执法监察室、纪检监察室7个室,均为二级行政单位。1995年7月,增设党风廉政建设室。纪律检查委员会共有委员15人,常委会9人组成。1996年11月,教研室分设为研究室、宣传教育室,纪检监察室分设为纪检监察一室、纪检监察二室。1998年,纪律检查委员会共有委员15人,常委会9人组成,2002年,纪律检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监察综合室、研究室、宣传教育室、案件审理室、信访室、党风廉政建设室、执法监察室、纪检监察一室、纪检监察二室10个室,均为二级行政单位,编制32人。
第二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1989年2月,县委下发《关于印发〈全县各级干部廉洁勤政规定〉的通知》,制定加强自身建设八条规定。县政府制定建立廉洁政府具体规定,领导干部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率先垂范等方面,做到为政清廉。同年,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强化监督机制“两公开一监督”机制。开展以查处大案要案、清理整顿公司等8项内容为主的惩治腐败整饬党风工作。全县开展党风思想教育集中整顿活动。1993年,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9月,市委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考评暂行办法》。之后,制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副局以上领导干部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关于加强县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几项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廉洁自律制度。
至2002年,共清理党政机关兴办经济实体161个,147名在实体中担任
负责人或法人代表的机关干部全部辞去一头职务;清退干部多占住房417套,处理超面积住房404套;建立领导干部通信工具档案,收缴移动电话50部,停止话费报销住宅电话269部,清退超范围、超标准报销通信话费8.7万元;实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配备小汽车编制管理,清理超编制小汽车185辆,清缴15副冒挂公安、武警专用车号牌;清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借用公款967万元。市政府、财政、工商、税务和公检法等28个执法执纪部门宿舍门口设立“春节、中秋节廉政监督岗”。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5169份。
第三节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1988~1992年,查处党内案件779起,其中贪污受贿案件38起、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案12起、腐化堕落道德败坏案18起、违反财经纪律案117起、贪污212起、受贿178起、袒护包庇违法乱纪案10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案194起。处分党员762人,其中开除党籍84人、留党察看251人、撤销党内职务39人、严重警告259人、警告129人,科局级党员干部7人、一般党员干部755人,受刑事处分党员9人。1993~2002年,立查案件892件,其中大要案98件。在立查的案件中,贪污271件,贿赂237件,侵占128件,违反财经纪律52件,官僚主义失职渎职84件,腐化堕落道德败坏11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51件,其他58件,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391.5万元。共处分党员干部858人,其中开除党籍98人,留党察看252人,撤销党内职务121人,严重警告178人,警告209人。受行政处分的227人,其中开除公职32人,开除留用察看39人,撤销行政职务17人,降级21人,记大过51人,记过67人。至2002年,全市纪检监察组织累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0444件(次),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1671件,其中科级领导干部71件;处分党员干部1691人,挽回经济损失1298.5万元。
第四节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
1988~1998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修改或废止涉农收费文件64个,取消涉农收费项目76项,落实监督关于农民负担一定三年不变等8项制度,查处一批严重侵犯群众利益、加重农民负担案件。之后,调整乡镇规模、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清退临时工、清理涉农收费,减轻农民负担,监督检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情况1995年,开展专项清理涉企收费工作,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收费、检查许可证制度、企业支付行政事业收费、罚款、摊派登记制度,建立防止乱收滥查长效机制。2000年,开展治理公路乱查车、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调查处理18起群众举报乡村道路设卡收费问题。1998~2002年,开展涉农、涉企和中小学收费专项清理、公示2次,取消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4项,降低收费标准42项。累计取消涉及企业不合理收费多次专项清理32项。清理纠正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用公款供子女上学、违章违纪建房等10股不正之风。清理政法机关办企业4个。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先后开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国债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等专项执法监察622页,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085万元。
表13-2-1中共肥城市(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更迭表第三章群众团体
第一节工会
组织机构
肥城市总工会1988年,肥城县总工会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生产保护部、财务部、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职工俱乐部。1991年,生产生活部分为生产保护部和生活保障、女工部。1993年,定编8人。1995年5月,设立工人文化宫,股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设立,职工法律咨询服务站,股级事业单位。’2002年,总工会内设8个部室,辖2个股级事业单位,行政编制8人,事业工作人员13人。
基层工会组织1988年,全县基层工会组织221家,职工40313人,会员33191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2.3%。1992年开始在外商投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工会组织。至2002年,全市基层工会组织671家,职工会员总数发展到81000余人。其中组建乡镇、办事处民营企业联合会14个,非公有制企业工会191家。
代表大会
肥城市总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1998年5月8~9日,在新城召开,出席大会代表238名。会议听取总工会
主席殷秀峰所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市职工在跨世纪的伟大事业中再立新功》的工作报告和工会财务报告及经费审查报告。会议选举产生肥城市总工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33名,殷秀峰当选为总工会主席。
主要工作
劳动竞赛全市工会组织常年组织职工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技术协作等活动。1994年,设立肥城市职工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0年,开展“八赛、八比、创八杯”劳动竞赛活动。1991年,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1992年,开展“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劳动竞赛活动。1993年,开展以争当“一星三手”(科技明星、技术能手、革新能手、销售能手)、合理化建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2000年,在职工中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全市职工提建议,搞革新与发明创造。至2002年,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37000余条,实施19000余条,创造(节约)经济价值达35000余万元。1名职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名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8名职工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7名职工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56名职工荣获“泰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41名职工荣获“肥城市职工劳动模范”称号。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市总工会通过参加党政有关会议,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制定等途径,代表和反映职工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维护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简称职代会)制度,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全市企业改革改制方案、生产经营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坚持职代会审议通过制度,95%的企业建立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网络。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实行厂(事)务公开制度,公开率100%。推行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签定集体合同。坚持常年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检查活动,工会组织参与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至2002年,全市225个基层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送温暖工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发展职工互助补充保险,成立职工互助储金会等形式,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困难。1996年,市总工会建立送温暖工程基金,每年元旦、春节开展集中救助活动,开展“五一”劳动节救助困难职工劳动模范、“七一”建党节救助困难职工党员、“八一”建军节救助困难军转干部、“十一”国庆节救助特定困难职工活动,开展福利彩票金额救助、部门帮扶、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帮助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职工家庭进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等救助活动。1999年,制定《关于发放特困职工证,对特困职工实行特殊照顾的规定》。至2002年,发放“特困证”142个。1988~2002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救助困难职工8900多人次。
职工思想政治教育1989年,开展“忆十年、话改革、做主人”形势教育活动;1990年,开展“学雷锋、学铁人、树新风、讲奉献、为单位增辉、为肥城增光”活动;1991年,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系列教育活动;1992年,开展学习宣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活动;1994年,组织职工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活动;1998年,组织开展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六学”活动;1999年,开展学理论、忆光辉历程,话改革、迎世纪钟声“学、忆、话、迎”活动;2001年,组织开展新世纪、新起点、新形象“三新”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活动。1997年,工人文化宫投入使用后,每年重大节日指导帮助基层工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第二节妇女联合会
机构
1988年,肥城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下设办公室、组宣部、权益部、儿童工作部,附设儿童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9人。1989年9月,成立女能人联谊会。1993年,撤销内部科室,定编6人。1994年11月,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改组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2年5月,成立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指导中心。妇女联合会共有工作人员6人。14个乡镇办事处设妇女联合会,市直妇委会32个,女工委员会67个,乡镇企业妇代会93个,村妇代会607个。
妇女代表大会
肥城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1989年12月5~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8人。会议审议通过妇联主席张仁凤所作《全县妇女团结起来,为振兴肥城建功立业》工作报告和决议,选举产生妇联第八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39名,常务委员9名。张仁凤当选为主席。
肥城市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1997年5月14~15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名。会议审议通过妇联主席张仁凤所作《全市妇女团结起来,拼搏进取,为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工作报告和决议,选举产生市妇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39名,常务委员9名,张仁凤当选为主席。
主要工作1988~2002年,全市妇联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3大主体活动,实施女性素质、科技致富、家庭文明、社区服务4大工程,发挥“半边天”作用。1997年,市妇联被评为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并授予全国“三八” 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1989年,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实施“科技致富”工程。建立17处乡镇妇女培训中心、607个农民夜校、100多处“三八”科技服务示范培训基地,开展“万名农村妇女科普培训工程”、“农业十大技术推广”、“致富女状元、女能手”、蔬菜“双争”、“庭院创收女杰杯”竞赛、“手拉手、共致富”、“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至2002年,共培训妇女16万人次,98%的农村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30%的农村妇女接受专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培训,1400名农村妇女成为农民技术员,6087名妇女获绿色证书。全市共产生1200多名妇女致富典型,妇女群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70%。2002年,全国妇联无偿扶持资金10万元,在孙伯镇建立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
“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1年,组织城镇女职工开展“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6年,开展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建设高度职业文明、“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评选“巾帼标兵”、“岗位明星”等活动。至2002年,全市窗口行业100多个单位、2万名女职工参加争创活动,产生一大批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创立山东省、泰安市“巾帼文明示范岗”26个,肥城市“巾帼文明示范岗”45个。市妇联引进绗缝、刺绣等“妇”字号加工生产项目,创办绐缝厂、绣花厂,建立“三八”再就业培训基地,安排下岗女工5000多人。建立科技致富传播队、政策法律宣传队、文艺宣传队、健身队、保洁队等“桃乡巾帼文明队”514支。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美在家庭”活动,实施家家美、家家富、家家乐、家家安“农家美”系列工程,开展文明、科技、美化、法制、文化、国策“六进家”、“巾帼保洁行动”、“妇女、家园、环境”、“让报刊好书进家”、“尊老敬老移风易俗”、争创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至2002年,全市五好文明家庭1000多户,赵公英被授予山东省“尊老敬老好儿女”称号。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995年,制定颁布《儿童少年事业“九五”发展规划》。1996年,制定颁布《妇女事业“九五”发展规划》。2000年,实现规划任务目标。2002年5月,制定颁布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至2002年,全市共有女干部7325人,其中县级女领导干部5人。82个市直部门配备女领导干部,其中部门主要领导11人。14个乡镇、办事处党政班子配备女领导干部18人,561个行政村配备女干部,占行政村总数的92.4%,后备女干部75名,女党员5628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2.3%。全市女职工18460人,占41.5%。落实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四期”劳动保护规定。包括妇女文盲在内的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8%。3~6岁儿童入园率城市100%,农村87%,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98%,初中、小学及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6%、100%、96%。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城市90%,农村8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母乳喂养率95.5%,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产妇、新生儿死亡率23/10万和5.1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5%。居民正确使用碘盐知识知晓率96%。市乡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1000多起,接待处理妇女群众来信来访2400多人次,参与审结妇女儿童案件50余起。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帮助1000多名女童完成学业。
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1995年5月,肥城市被确定为联合国与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进行项目合作的实验基地,建立科学育儿站1处、科学育儿所17处、科学育儿室607处,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全市学校、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开展“把知识送给家长”、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和“为国教子"优秀家长、“十佳年轻妈妈”、“桃乡好家长”等评选活动,至2002年,全市共评出山东省、泰安市“示范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校”20多处,各级优秀家长1000多名。其中,省优秀家长3名,泰安市优秀家长70余名、十佳年轻妈妈1名、优秀年轻妈妈6名,齐鲁新苗2名,泰山健美娃、泰山新苗60余名。2002年5月,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组织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儿歌、童谣征集、评选、传唱、征文评选、演讲比赛、书法绘画作品展、“禧蕾新星”选拔赛等“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评出优秀儿歌、童谣、征文500多篇,“蓓蕾新星”34名,展出书画作品200余幅。
第三节共青团组织
组织机构
198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肥城县委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工作人员9人。全县共有团员50988人、基层团委70个、团总支253个、团支部1603个。1989年,增设工农青年部。1993年,定编6人。1997年,团市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经济统战部,工作人员7人。2002年,全市共有团员6万名、基层团委90个、团总支299个、团支部2168个。
代表大会
共青团肥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88年1月29-31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名,列席代表30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县委书记彭华所作《在十三大精神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县青年为富民兴鲁、振兴肥城而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30名,常委9名,彭华当选为书记。会议通过《关于学习十三大精神的决议》。
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91年3月27~29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名,列席代表20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县委书记孙丰刚所作《团结带领全县青年为实现“八五”计划、全面振兴肥城而英勇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35名,常委9名,孙丰刚当选为书记。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县青年中广泛开展“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竞赛活动的决议》和《致全县青年的一封信》。
共青团肥城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94年5月4~6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20名,列席代表33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市委书记丁翊强所作《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努力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33名,常委9名,丁翊强当选为书记。会议通过《关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振兴肥城经济献青春的决议》。
共青团肥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998年7月23~25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10名,列席代表12名,会议听取审议团市委书记辛涛所作《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青年在跨世纪的豪迈进程中建功成才》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肥城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9名,常委9名,辛涛当选为书记。大会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发出《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肩负起跨世纪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的倡议。
主要工作
1988年,在农村团组织中开展以“重工强农、脱贫致富、青年为先”为主题的“先锋杯”活动。在企业团组织中开展“夺奖杯、争勋章、献青春”“七五功勋杯”活动。建立县级科技星火科技工程120处,举办青工技术培训班260期,培训青年工人4万多人次,开展技术比武183次,提出合理化建议5000余条,实现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成果2万多项。1991~1992年,开展以学习、实践、信仰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共青杯”千队竞赛活动。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全市40%的行政村建立青年科技服务队。1994年,发起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社会公益活动。至2002年,全市共建希望小学7所,建希望书库6套,捐图书2万余册,文具4万余件,衣服近万件。
1997年,组织开展“话百年沧桑,举爱国旗帜”庆“七一”迎回归系列活动。在企业团组织中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岗位技能培训、技术大比武、导师带徒、双增双节等形式的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活动,共评选县级以上岗位能手800余人,实现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成果3000多项。创建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社经验被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报道。组织开展帮扶下岗青工再就业和争当个体私营经济带头人活动。设立“肥城市农信助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40名。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科技兴农活动,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500多对。开展“捐植一棵树,绿化我家园”活动,募集青年绿色基金8.2万元,植树26000余株,建设青年林27公顷。开展“比学习,比奉献”活动,孙伯镇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01年,举办“党在我心中”教育活动,开展揭批“法轮功”非法组织活动,举行全市青少年拒绝非法组织集体宣誓仪式。2002年,开展带头宣传招商引资,带头提高服务水平,带头引进资金项目,争当招商引资能手“三带一争当”活动,开展青工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开展窗口行业“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展”为重点工程献青春”活动。编印《公民道德建设四字歌》。2002年,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争取青少年绿化基金5万元。争取无偿资金20万元,建成潮泉镇骏马希望小学。
少年先锋队
组织机构1988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员90539名,辅导员3078名。1991年,全县县、乡、校设立少先队总 (大)队,红领巾记者团、小主人创业基金会、少先队顾问团和少工委等少先队组织机构。全县共有少先队员88754名,辅导员2987名。1992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员88523名,辅导员2950名。1993~1997年,建立健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建立红领巾爱心基金会、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小记者团等少先队组织。1991年5月31日~6月1日,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肥城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主要活动1988年,全县开展“争创金星大、中、小队”活动。被团中央、国家教委、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少先队工作达标县。1990年,开展“学雷锋、学赖宁、争创金星集体,争做四有队员”活动。全县评选出40个金星大队、200个金星中队、500个金星小队、10个红旗单位、500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好队员。全县公开竞选乡镇少先队总辅导员。1997年,全市少先队队室、德育展室建设率100%,少年儿童入队率100%,少先队鼓号队建队率95%。举办首届 “肥城十佳少年”评选活动,至2002年共举办三届。开展“争创国旗中队”、“跨世纪雏鹰行动”、“争做文明小使者”、“生存与发展主题教育”、“体验教育”、“小交警在行动”等活动。
第四节工商业联合会
组织机构1987年12月,恢复设立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定编4人。1992年,成立17个乡镇工商联分会和市直商会、商场商会,分会以下建立29个联络片,46个联络组。1994年,同时称肥城市总商会。2001年,全市设14个乡镇分会、1个同业商会、2个民办商会、1个村级商会。2002年,市工商联工作人员6人,会员2000余名,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百人积极分子队伍。
代表大会
肥城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1957年,在老城召开。
肥城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1987年11月26~2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6人。会议选举产生肥城县工商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由15名委员组成,张德堂当选为主任。
肥城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1991年4月2~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7人,代表全县385名会员。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由21名委员组成,王延生当选为主任。
肥城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1993年4月27~28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9人,代表会员755人。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由21名委员组成,选举产生常委会,委员9人,王延生当选为主任。
肥城市工商联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1997年5月6~7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74人。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由27名委员组成,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13人,黄秉衡当选为会长。
肥城市工商联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02年1月9日在新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6人,代表会员2000余名。会议选举产生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由41名委员组成,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21人,黄秉衡当选为会长。
主要活动
参政议政、调查研究建立联系大户制度,每年确定10-20户会员企业,定期走访,听取建议意见。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提案1500余件。每年召开组织2~3次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提呈市委、市政府《欠发达乡镇如何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关于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个体
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又一生力军》等10余项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工作每年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开展庆祝“七•一”喜迎香港回归、肃清“法轮功”邪教流毒、“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2001年,开展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三个结合” 教育活动。
经济服务工作1988~2002年,共传递各种服务信息1338,条,其中科技信息388条、市场动态信息396条、人才劳务信息293条、招商引资信息136条、展销会、贸易洽谈会信息125条。引进仪阳农具厂日本小麦收割机、汶阳木器厂“101”柴油添加剂、“油酸”、隆庄煤矿服务公司“封闭式蓄电池”等项目。1992年,为王庄镇牛肉加工厂引进德州扒鸡厂保鲜技术。2001年,为边院家具大世界引进资金30万元。2002年,为山东瑞泰化工有限公司引进资金200万元。举办以会代训、以会代培等形式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2000年,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
光彩事业活动1996年,组织会员开展为新疆和田县打井饮水工程捐资活动,捐款6970元。1997年,全体执委捐款1.76万元,帮助王庄镇郝庄村解决麦场用电之急。1998年,全体会员抗洪救灾捐款76230余元,捐献棉衣、棉被1万余条件,工商联常委、泰西塑料编织厂厂长耿慎美捐献编制袋1万条、现金1000元,总价值1.2万元。2001年,实施“双万帮带致富工程”活动,共签定帮带合同1806份,会员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希望工程、尊老助残、筑路修桥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1100余万元。
第五节残疾人联合会
组织机构1991年成立肥城县残疾人联合会,二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隶属民政局。1995年,升为一级事业单位,加挂残疾人就业服务站(办公室)牌子。1999年,改属市政府管理, 定编6人。至2002年,共召开三次全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成立聋人协会、盲人协会和肢残人协会。
残疾人康复1991年,开展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矫治、聋哑儿童语训
“三项康复”工作。1993年,开展特需人群补碘工作。此后,开展装配假肢、低视力康复、精神病康复等多项康复工作。至2002年,白内障患者复明2500人、手术治疗小儿麻痹患者65人、语言训练聋哑儿童57人、装配假肢和矫形器肢残患者130人,为有需求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950件,10万名特需人群补用碘油丸。
残疾人就业1998年,制定下发《关于大力发展残疾人个体私营经济的通知》。建立乡镇、办事处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技术服务网络。至2002年,全市兴办福利企业27处,安置残疾人800多名,发展残疾人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农村残疾人就业3.4万人。举办职业培训班80期,培训残疾人3000人。
社会助残1992年,开展残疾人贫困户调查摸底工作。2002年,再次开展特困残疾人调查摸底,全市共有残疾人特困户670户。实行社会化扶贫方式,开展“帮、包、带、扶”活动,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370户,向残疾人捐赠轮椅250辆,救助失学儿童500名,基本实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