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政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1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财政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分类号: F239.65
页数: 3
页码: 381-383
摘要: 2002年,市财政局下设办公室人事监察、社会保障、预算、文教行政、农业、基本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统计评价10个科室,辖3个一级事业单位,4个二级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75人。14个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90人。肥城市农业税征收管理局2001年9月设立,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20人。
关键词: 财政管理 管理机构 管理体制

内容

管理机构
  腮城市财政局1988年,财政局设行政事业财务、预算、人秘监察、企业财务预算外资金管理、会计事务管理6个科室和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农村财务管理所,辖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1个二级事业单位,17个乡镇财政所。局机关干部职工43人,其中行政编制26人,事业编制17人。1991年,设立世界银行贷款管理办公室。1994年,设立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1997年,增设会计管理科、社会保障科,局机关共设11个科室、4个二级事业单位。至2002年,市财政局下设办公室人事监察、社会保障、预算、文教行政、农业、基本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统计评价10个科室,辖3个一级事业单位,4个二级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75人。14个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90人。
  肥城市农业税征收管理局2001年9月设立,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20人。2002年,干部职工5人。
  肥城市政府采购中心1999年1月设立,一级事业单位,定编8人。2002年,干部职工5人。
  肥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局1991年8月,成立肥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1993年11月撤销,职能并入市财政局。1994年11月,恢复肥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定编6人。2002年,干部职工3人。
  肥城市经济开发投资公司1988年8月,设立肥城县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二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实行企业化管理。1996年,财政有偿资金业务移交预算科。1998年,升为一级事业单位,为市政府办事机构,定编12人。2002年,设办公室、业务科、财务科,干部职工9人。
  预算外资金管理处1996年8月,预算外资金管理科改称预算外资金管理处,升为二级事业单位,定编6人。2002年,干部职工6人。
  肥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993年9月,成立肥城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事业性经济实体,设理事会,下设办公室。1993年11月,改称肥城市城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二级事业单位。1997年7月,改称肥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02年,干部职工7人。
  肥城市财政监督局2002年4月,设立肥城市财政监督局,为二级行政单位,人员由内部调剂解决。原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同时撤销。
  管理体制
  1988年,市对县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采取定额上缴加比例递增的包干形式,上缴基数1126万元,年递增8%。实际收入比上年增长低于8%部分由县财力弥补;8%~12%以内部分按留成比例再加大15%归县,其余部分上缴;高于12%部分全部留县。是年,上解1461万元。1992年。停止收入参与分成,额定上缴比例调为10%,收入增长10%部分全部归县,实际上解2807万元。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入,确定返还基数,超收按系数返还与定额上缴比例递增双轨运行财政管理体制。
  1998-2000年,在分税制基础上,原体制继续按5%上解,新老体制并轨运行。2001年,试行农村税费改革,实行转移支付补助,一年一定财政管理体制。
  2002年,所得税、营业税打破企业隶属关系,实行收入分享制,中央、省、泰安市、肥城市划分比例为企业所得税50%、10%、10%、30%;个人的所得税中央50%、肥城50%。石横电厂内资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划归泰安市收入范围;储蓄存款个人所得税,划归省级收入。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1986年6月,17个乡镇建立财政所。实行定收定支、收入上解、超收分成、支出下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1988年,实行定额上交(或定额补助)、比例递增管理体制,以1988年收支预算为基数,上缴定额每年递增8%。1992年,实行核定收入、收入增长分档分成、短收自负的财政管理体制。超收分成改超收任务的50%乘以乡镇的分成比率,为增收分成直接为比去年增长额的30%或35%。1994年,调整为核定收支,收入增长分档分成,短收超支自负,节余留用,一年一定。1997年,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加比例递增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管理体制,8个收入基数大于支出基数的乡镇,实行定额上缴加比例递增,每年递增10%;9个支出基数大于收入基数的乡镇,实行收入全留,定额补助,每年递减5%。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级财政,实行收入上解、核定收支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1998年,实行补助的乡镇由每年按支出基数的5%减少补助,改为每年按补助基数的5%减少补助。1999年,乡镇增值税、消费税和外商企业所得税实行超收分成、短收自负的结算方法入市级国库。2000年,乡镇教育经费下划各乡镇管理。2001年,取消乡镇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250万元,按实际减负额补助各乡镇。2002年,取消乡镇上解每年递增10%比例, 乡镇金库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由市财政代发。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地名

肥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