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集市贸易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105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集市贸易管理
分类号: F713.3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集市1988年,全县共有集市55处,新城、王瓜店、湖屯、张店、石横、演马、壬庄、屯头、南栾、安驾庄、安临站、边院、吴店等20余处集市,流动人员在万人以上。1990年后,集市发展逐步健全,各种市场充实,货物充足,品种齐全。日用百货、服装鞋帽、铝塑料制品、生产生活资料等成为集市大宗。
关键词: 集市贸易 贸易管理

内容

集市1988年,全县共有集市55处,新城、王瓜店、湖屯、张店、石横、演马、壬庄、屯头、南栾、安驾庄、安临站、边院、吴店等20余处集市,流动人员在万人以上。1990年后,集市发展逐步健全,各种市场充实,货物充足,品种齐全。日用百货、服装鞋帽、铝塑料制品、生产生活资料等成为集市大宗。
  各种小吃、名吃、肉类副食以及香蕉、桔子、菠萝、椰子等南方水果,葡萄干、哈密瓜等全国各地特产进入集市。大中型集市修建水泥货台,建起挡风、遮阳、避雨、防寒的钢架塑料顶棚市场和简易或固定商品经济房。至2002年,全市集市共有水泥货台2.9万米,贸易成交额272216万元。
  天天市设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区、乡镇驻地和工矿区,以经营蔬菜和干鲜果为主。1988年,石横镇中东村搬迁改造农贸市场,投资40万元,建成占地7万平方米的中东农贸市场。市场设南、北、西门,建钢骨塑料顶棚800余平方米,经营房280间,水泥货台500多米。容纳固定经营户150余户,摊位500多个。平时人员流动量5000~6000人,高峰期万人以上。成为当地规范的天天市。1989年,肥城商场竣工投入使用,建有钢骨塑料顶棚1500平方米,水泥货台5000米,楼房337间,分19个市口,摊位2547个,从业人员3547人。平均日流动人员2万人,年成交额1.68亿元。至2002年,境内共有石横电厂、查庄煤矿西门外、国庄矿宿舍、陶阳矿宿舍、曹庄矿宿舍、矿务局中心医院南门、城区市场路、供电局及各乡镇驻地等天天市42处。
  摊群点在城区、农村的公路边、街中心和十字路口处设摊群点,摊位十几个到三十几个不等,无经营设施,多在早晚空闲时间,主要经营青菜、干鲜果品,尚有小吃、百货、衣服、鞋帽等各种物资相杂其间。
  物资交流会1979年,恢复举行物资交流会,多在秋春季,城区、乡镇驻地举力、,会期10天左右。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物资交流会上市物资丰富,文艺台口形式多样。之后,物资交流会举办次数逐年减少、规模缩小。
  1995~2002年,仅有老城、石横、边院等乡镇举办物资交流会十余次。
  专业批发市场2002年,全市共有泰西商贸大世界、东付村蔬菜批发市场、伊家沟果品批发市场3处专业批发市场。另有物资、农机等部门兴办的建材、农机专业市场多处。
  肥城市集市日期一览表
  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城区西部新城办事处东付村东上海路南侧,于1997年建成使用。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有8个塑钢交易大棚,共计1万平方米,内设交易摊位600多个,建有7栋、300多间共计2万平方米营业楼,设饭店、旅社、商店、维修等固定业户100多家。平均日进出车辆200~300辆,日成交蔬菜30多万公斤,人员日流量7000~10000人,全年成交额1.51亿元。

知识出处

肥城市志

《肥城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部《肥城市志》记载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前后15年肥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史料,是展现肥城盛世风貌的重要文化成果。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肥城和肥城人民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5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软硬环境明显改善;科教兴肥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将肥城人民创造的巨大成就载入史册,以励后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

相关地名

肥城市
相关地名